謝明玲
現(xiàn)代人“聞脂肪色變”。
血管內(nèi)過高的脂肪,是冠心疾病、中風(fēng)等疾病的危險因子;脂肪肝、腰圍過粗的警訊,更時時讓吃多、吃好又少運動的現(xiàn)代人繃緊了神經(jīng)。
然而,并不是一味避免脂肪就好,許多對脂肪的錯誤觀念,更可能傷害健康。
脂肪愈少愈好嗎?
錯。脂肪吃多了的確會胖,因為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zhì)1克含4卡熱量,但脂肪1克卻可轉(zhuǎn)換為9大卡,但脂肪無法被取代,因為脂肪由脂肪酸構(gòu)成,脂肪酸中的必須脂肪酸,一定要從食物攝取中獲得,無法自行合成。
一旦脂肪攝取不足,可能會引發(fā)賀爾蒙失調(diào),影響生長發(fā)育。也可能傷害皮膚結(jié)構(gòu),使得皮膚干燥搔癢。
另外,細胞膜的完整周全,以及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和臟器的保護,其實都需要油脂。
因此完全避除脂肪是不行的。重點在于“適量”。食物中油脂的攝取,不該超過總熱量的30%,如果是一天必須攝取1800大卡,則油脂的攝取不應(yīng)該超過60克。
此外,在這30%來自油脂的熱量攝取中,也有各種脂肪酸比例的問題。例如以一天攝取1800卡的人來說,Omega 6(亞油酸)應(yīng)該占總熱量2%;而膽固醇則不該攝取超過300毫克,如果有心血管疾病,更該減到兩百毫克。
必須脂肪酸的研究權(quán)威阿提米斯·西莫波羅絲指出,現(xiàn)代人的肥胖,許多人是因為Omega 6攝取過量,但Omega 3(亞麻酸)卻攝取不足。兩者的完美比例應(yīng)該在1:1,但現(xiàn)代人卻常嚴重失衡,美國甚至是20:1。
“理想的飲食型態(tài)應(yīng)該含有適度的健康脂肪,”她在書中指出,“攝取脂肪是不會讓人肥胖的。讓人體重增加的原因主要是運動太少?;虺韵碌闹痉N類不對,或吃下的熱量太多?!?/p>
低油飲食就沒問題嗎?
錯。重點同樣在于熱量和脂肪的種類。
有些人采用“低油”飲食,自己控制油脂的攝取量,但卻忽略了這些油脂的種類,例如不吃正餐,避免油脂,但卻吃洋芋片、喜餅,這些食物的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都是高的,對健康也沒有益處。而就算吃下去是好的油,也不可以過量,不可超過總熱量的30%。
即使是“低脂”飲食,還是有脂肪,只是比較少。甚至標榜零脂肪的食物,也還有其他成份,熱量不是零。
西莫波羅絲指出,吃含脂極低的食物,卻吃下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更可能將身體變成一個“脂肪制造機”,且身體制造出的會是增加心臟病風(fēng)險的飽和脂肪“棕櫚酸”。
代脂食物是減肥救星嗎?
錯。歐美國家使用假的人造脂肪如Olestra來控制卡路里。這類由糖和植物油合成的人造油脂可以油炸,因此被用在洋芋片或者餅干上。但西莫波羅絲指出,這種愚弄味蕾的替代品,卻無法愚弄身體,會讓人更想攝取含高脂肪的食物。
有的人會在吃了代脂食品之后出現(xiàn)腹瀉腹痛的問題,更會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又因為腹瀉,讓營養(yǎng)素不足的問題更惡化。因此使用代脂食物,要特別注意脂溶性維生素的補充。
隱藏性的脂肪在那里?
現(xiàn)代人對脂肪攝取愈來愈小心。但許多隱藏性的脂肪,最容易被忽略。例如,炒面;中西式點心如綠豆糕、酥皮點心;全脂奶;貢丸;油豆腐;雞皮等,都是高脂食物,卻常被忽略。
烹調(diào)方式也有影響。例如有人不吃炸的東西,卻吃紅燒、鹵味的醬汁,或者喝羹湯等,都有隱藏性的油脂。
另外,不只油會轉(zhuǎn)成脂肪,精致糖也是脂肪來源。例如蛋糕、甜甜圈、薩其馬等點心,都會轉(zhuǎn)換成體脂肪,甚至水果吃太多也會。建議一天水果攝取2到3份(一份為一個碗的大小)即可。
海外星云 2011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