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星辰
李春欽(右)與其師張丙銀。
西北瘋魔棍(原始瘋魔扭絲天齊天門棍)第四代唯一傳人李春欽先生(筆者恩師),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10年7月19日上午9時20分(農(nóng)歷庚寅年六月初八巳時)在甘肅蘭州閔家橋家中與世長辭,享年72歲。一年過去了,老人的言談笑語音容宛在,我隨師習武的往事歷歷在目,如在昨日。
恩師李春欽,生于1938年農(nóng)歷六月初六,世居甘肅蘭州。其曾祖李坤嗜武如命,早年學藝于蘭州焦家灣付家,后在家中專門奉養(yǎng)兩位武功高絕的道士日夕苦練,功夫出神入化。李春欽恩師自幼喜武,12歲時即在蘭州五泉山臥佛寺下李宅之打麥場中隨四爹李永成(1903—1989年,瘋魔棍第三代嫡系傳人)習藝,20歲時得傳瘋魔棍衣缽,后蒙李永成師弟張丙辰(1908—2004年,李師小學語文老師)指點,成為西北瘋魔棍第四代唯一傳人。除瘋魔棍外,李春欽恩師還習得彈腿、劈掛、翻子等藝。
西北瘋魔棍首傳人楊懷洲(甘肅慶陽棗市鎮(zhèn)人,和尚,約生于1877年,卒年應在新中國成立后,具體年份不詳,享壽70余歲)系“哥老會”反清義士,因避難逃往蘭州。蘭州五泉山富戶張新橋(1888—1947年)素性好武,交游甚廣,聞楊懷洲之消息后遂將楊接至家中誠心求教,得瘋魔棍與點鋼槍(點鋼槍即馬上大槍,已失傳)薪傳。張新橋后來又將瘋魔棍傳于弟子李永成、侄子張丙辰。李永成、張丙辰又傳于恩師李春欽。李春欽恩師從此成為百年瘋魔棍的唯一衣缽傳人,承擔著瘋魔棍傳承的重任。
李春欽演練瘋魔棍之“秦王背劍勢”。
1965年,李春欽恩師將瘋魔棍授予馬某,豈料馬某在二三十年后竟將此棍據(jù)為己有。恩師被深交三十多年的摯友愚弄,因此大為震驚,不久大病一場,此后身體便每況愈下、日漸衰弱。
為使先輩留傳給自己的瘋魔棍不再被奸人壟斷為私有技藝,李春欽恩師遂于2003年將瘋魔棍再傳于王延齡(江蘇沛縣人)、田繼福(蘭州伏龍坪人,系蘭州武術前輩“田和尚”后人)、李延民(蘭州光輝村人)三人,但是三人中只有田繼福堅持習練。
李春欽恩師又開始物色新的傳承人。有一次我與師兄魯濤(法名)去看望年逾八旬的武術名家陳萬智(系著名武術家馬鳳圖與裴子源之親傳弟子)老師,得知李春欽的狀況,便找到恩師正式遞帖拜師。之后,我便常到李春欽恩師家去學練瘋魔棍。
恩師因腰椎椎管狹窄壓迫坐骨神經(jīng)而患腿痛腿麻之疾,每次教我練棍時,他都要拿一馬扎放于院中,示范幾個動作后便坐下歇歇腿。我實在不忍心,就讓他坐著給我口述,我做動作給他看,但他老人家卻堅決不允,每個動作都要親自起身示范,身法、勁力與棍點毫不含糊,總是交代得清清楚楚后方肯作罷。就這樣,恩師以重病之身一絲不茍地向我教授著瘋魔棍,兢兢業(yè)業(yè)地傳遞著他的精神和藝業(yè)。每次練完棍,恩師與師母都要準備一桌豐盛的飯菜留我一起進餐,令我倍感師徒親如父子的感情。飯后,恩師便給我詳細講述瘋魔棍的傳承史,從瘋魔棍前輩的生平事跡到歌訣譜文,我都做了詳細筆錄。
后來,恩師還將其師爺張新橋撰寫的《瘋魔棍步法方向解》抄寫好后復印兩份贈予我和師兄魯濤,并蓋章簽名留念。每每看著恩師抄寫給我的整整7頁十六開紙的《瘋魔棍步法方向解》,看著恩師夭矯雄健的瀟灑筆跡,我便睹物思人,心緒久久難以平靜。
恩師晚年收我和魯濤為徒后,感到瘋魔棍傳承有望,且?guī)熗缴跏窍嗟茫虼瞬活櫜⊥纯嘈膫魉?,在我身上付出的心血尤多。恩師將其師張丙辰毛筆書寫的“原始瘋魔扭絲棍譜”隸書條幅賜予我作為傳承信物,將珍藏了三四十年的一根筆直勻稱的棍中極品賜予魯濤作為傳承紀念。我和魯濤作為恩師一生僅收的兩名正式弟子,是他晚年最后選定的瘋魔棍第五代嫡系傳人,身上承載著恩師的重托。
2010年6月下旬周末的一天早晨,恩師突然給我打來電話,電話中一改往日的簡短干練,語氣一反常態(tài),與我談了很多,頗多滄桑與感慨,令我隱隱感到有些不妙。于是我約師兄魯濤練完功后于當日傍晚前去探望,到家后見恩師一切如常,也就放心了。不料十余日后的一個早晨,恩師突然發(fā)病住院并進行手術搶救。當我們?nèi)メt(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探視時,恩師已多半時間處于昏迷狀態(tài),清醒的時間很少。后來恩師自知治療無望便要求回家。一次我在榻前探視,恩師睜著雙目深情慈愛地凝視了我好久,然后緊緊拉著我的手使勁搖了搖,好像有千言萬語要對我說,但最終還是沒說一句話,似乎一切盡在不言中。
7月18日下午,我去甘肅省中醫(yī)學院找九旬老中醫(yī)周信有(亦為筆者恩師,全國著名中醫(yī),武術八段)教授替恩師問病尋藥,但不等服用,7月19日上午恩師便撒手人寰,溘然長逝了。
嗚呼,吾師駕鶴,南極星墜;隴水含悲,大河嗚咽;風送哀樂,淚灑衣襟;痛何如之,悲何如之!
入室覺音容宛在,登堂見物是人非。師馭仙鶴,人去樓空;人天永阻,恍如隔世,哀哉!然師德不滅,長生永存;名流武史,千古不朽;棍中絕技,薪傳有人。先生在天之靈有知,亦當無憾矣。
今撰此文,以表對恩師李春欽先生的無盡幽幽哀思緬懷之情,亦為恩師仙逝一周年之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