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文
(靈石縣人民醫(yī)院,山西靈石 031300)
MaxSTE為測定單個導聯(lián)ST抬高的最大幅度來評估危險程度[1],皆指單個導聯(lián)灌注前后的ST變化。本文應用MaxSTE分析了靈石縣人民醫(yī)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98例前壁STEMI溶栓后危險程度與近期預后的關(guān)系。
選擇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98例患者,前壁STEMI均按照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標準入選[2],其中男性65例,女性33例。均排除患者陳舊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急性心包炎、急性肺梗死、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
所有入選病例均于入院10 min內(nèi)描記18導聯(lián)心電圖,按照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方案[2],嚼服阿斯匹林300 mg,尿激酶150萬U靜脈溶栓,30 min內(nèi)滴完,每30 min做心電圖1次,觀察心電圖ST變化,按照Max-STE標準選出ST段抬高最大幅度的導聯(lián),觀察溶栓后90 minST變化。將98例病例分為溶栓前ST≤4.5 mm組53例,其中溶栓后90 min ST<1 mm40例為低危組A1,溶栓后90 min ST>5 mm和/或束支傳導阻滯13例為高危組 B1;溶栓前ST>4.5 mm組45例,其中溶栓后90 min ST≤2 mm34例,為低危組A2,溶栓后90 minST>3 mm和/或束支傳導阻滯11例,為高危組B2。所有病例無禁忌證者均給予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阿托伐他汀鈣、靜脈泵入硝酸甘油等治療,同時給予吸氧、通便、極化液等一般治療,根據(jù)病情給予止痛、鎮(zhèn)靜等對癥治療。
觀察比較MaxSTE高危組B1,B2與低危組A1,A2近期心力衰竭(KillipⅡ級以上)、惡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顫)及死亡發(fā)生率。
樣本率差異性用U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98例前壁STEMI中,低危A1組與高危B1組住院期間心力衰竭(killipⅡ級以上)、惡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顫)及死亡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危B2組在住院期間心力衰竭(killipⅡ級以上)、惡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顫)及死亡發(fā)生率同樣均高與低危A2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MaxSTE與前壁STEMI近期預后的關(guān)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早期溶栓治療后再通判斷已有明確標準,而且對預后有較好的預測性,已被臨床廣泛應用。MaxSTE為測定單個導聯(lián)ST抬高最大幅度評估危險程度,黃元鑄報道:前壁STEMI再灌注后胸前導聯(lián) ST抬高最顯著導聯(lián)ST≤4.5 mm,再灌注后90 minST 抬高≤1.0 mm且無束支傳導阻滯為低危人群,如再灌注后90 min ST>5.0 mm或出現(xiàn)束支傳導阻滯為高危人群;如灌注前ST≥4.5 mm,再灌注后90 min ST≤2 mm且無束支傳阻滯者為低危組,如ST>3 mm或出現(xiàn)束支傳導阻滯為高危組[1]。STEMI時應用靜息心電圖記錄及連續(xù)心電圖記錄,既代表梗死相關(guān)血管是否再通,又代表心肌的復流狀況,如果MaxSTE測定屬于低危人群則90%的可能性代表梗死相關(guān)血管通暢,同時心肌微血管水平也得到成功再灌注;而屬于高危組患者則梗死相關(guān)血管未再通,尤其組織水平缺乏血流再灌注。本為按照MaxSTE標準將98例前壁STEMI分出低危組和高危組,對近期心力衰竭(killipⅡ級以上)、惡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顫)及死亡發(fā)生率進行比較,結(jié)果高危組發(fā)生率均高于低危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應用簡單的心電圖指標,MasSTE可為STEMI溶栓后的患者提供重要的預后信息,低危者預后良好,高危者代表心肌未獲有效再灌注,近期預后及遠期預后均差。MaxSTE預測STEMI近期預后簡單、準確,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黃元鑄.心臟病學實踐2007—新進展與臨床案例[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
[2]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循環(huán)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12):7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