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婷
肺部感染是最為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療肺部感染的關鍵。隨著廣譜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侵入性操作的增多,肺部感染的細菌組成和耐藥性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F(xiàn)將我院2008年9月—2011年1月137例肺部感染患者的痰培養(yǎng)檢出細菌和藥敏試驗進行整理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8年9月—2011年1月收住的肺部感染患者137例,其中男86例,女51例,年齡21~78歲,平均48.3歲。
1.2 方法 (1)痰液標本采集及細菌培養(yǎng):患者清晨起床后用鹽水漱口,由深部咳出痰液,盛于無菌瓶送檢。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培養(yǎng)分離。(2)藥敏試驗:采用K-B法,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LSI標準判斷藥敏試驗結果。
2.1 肺部感染患者細菌譜分布 137份標本分離出致病菌143株,分離菌中 G-桿菌108株 (占75.5%),G+球菌30株(占21%),真菌5株 (占3.5%)。G-桿菌中以銅綠假單胞菌最常見 (47株),其次為克雷伯桿菌 (23株)、大腸埃希菌(19株)、鮑曼不動桿菌 (11株)、其他陰性桿菌 (8株)。G+球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23株 (其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12株),肺炎鏈球菌7株。
2.2 肺部感染分離菌對抗生素的耐藥率 G+球菌出現(xiàn)了多重耐藥特性,尤其是MRSA,萬古霉素、替考拉寧對MRSA最敏感,耐藥率為0。對G-桿菌敏感率較高的為碳青霉烯類,頭孢三代如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四代如頭孢吡肟,氨基糖苷類如阿米卡星 (見表1~2)。
表1 主要革蘭氏陽性菌的耐藥率 (%)Table1 Mainly gram-positive bacterial resistance rates
表2 主要革蘭氏陰性菌的耐藥率 (%)Table2 Mainly gram-negative bacterial resistance rates
本研究中銅綠假單胞菌為主要致病菌,這與國內其他一些學者的報道相符[1-2]。從表3可以看出,銅綠假單胞菌對碳青霉烯、頭孢三代、頭孢四代、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的敏感率都較高。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是目前用于治療銅綠假單胞菌的危急重癥感染的有效抗生素,但在治療中不能與三代頭孢合用,以免誘導細菌產生誘導酶[1]。氨基糖甙類抗生素一度作為治療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首選藥物,但頻繁使用也造成了敏感率降低。肺炎克雷伯桿菌和大腸埃希菌在本研究中分別居第2、3位,對第一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高達90%左右;對頭孢三代、氨基糖苷類的耐藥率也在35%左右;對第四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為20%;對碳青霉烯類有較高的敏感率,大于9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腸埃希菌可產生超廣譜的β-內酰胺酶 (ESBLs),這是其耐藥的主要原因。根據(jù)CLSI的建議,對于產ESBLs菌株,不管其體外藥敏試驗結果如何,都應視為對所有頭孢菌素耐藥[2]。因此,四代頭孢菌素 (頭孢吡肟)雖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仍不宜作為產ESBLs菌株感染的治療用藥。碳青霉烯類是目前對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抗菌作用最強的一類抗生素,但使用不當可導致嚴重的二重感染 (如真菌性菌血癥)[3]。鮑曼不動桿菌具有多重耐藥性[4],本研究中,其對亞胺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藥性<20%,對常用抗生素如一代頭孢、二代頭孢、氨基糖苷類、諾氟沙星類等耐藥性>50%。
本研究所分離的23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 (MRSA)12株,占52.2%。所有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替考拉寧均敏感,對紅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等常用的抗球菌藥物產生很高的耐藥性,對三代、四代頭孢也是如此。近年來MRSA感染在各國家頻繁發(fā)生,由于其具有傳播途徑廣、致病性強、多重耐藥等特點,已引起臨床的高度關注[5]?,F(xiàn)代分子微生物學研究證實,MRSA的耐藥機制為細菌的mecA基因介導產生一種新的青霉素結合蛋白(PBP2a),這種蛋白存在于細胞表面,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親和力極低[6]。萬古霉素對MRSA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是全身和深部MRSA感染的首選用藥,被稱為臨床抗感染的“最后底線”。但隨著萬古霉素使用量與使用頻率的增多,許多國家已分離出VRSA[7],應引起臨床高度重視。
1 朱德妹,汪復,張嬰元.005年上海地區(qū)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6,6(6):371-372.
2 陳凱,李亞潔,張和平,等.肺部感染患者細菌感染譜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07,30(8):46-47.
3 梁淑蘭,鄧偉航,陳偉標.金黃色葡萄球菌及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變遷[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21):2352-2353.
4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Ni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M100 -s9,Pennsylvania:NCCLS,1999:17 -103.
5 吳敏,鄧建平,姚春紅,等.大腸埃希茵及肺炎克雷伯菌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菌株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4):455-456.
6 蔣曉飛,洪秀華,孫景勇,等.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超廣譜β-內酰胺酶分析[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02,2(4):443-446.
7 Venkatesh MP,Placencia F,Weisman LF.Con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al infections in the neonate and child:anupdate[J].Semin-Pediatr-Infect-Dis,2006,17(3):120-128.
8 Lee JH.Occurrence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nreustrains from cattle and chicken,and analyses of theirmecA,mcc Raland mecIgenes[J].Vet Microbiol,2006,114(12):155 -159.
9 Sievert DM,Rudrik J,Patel JB,et al.Vancomyc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nurans in the United States,2002 -2006 [J].Clin Infect Dis,2008,46(5):668 -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