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柳
“教育是民生永恒的話題。辦好教育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夢想。”當下各種教育理念教育流派的書籍眾多,《學校交響曲》這部由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幾所中小學及幼兒園的典型經(jīng)驗結集的叢書,則為我們打開了特色學校建設的校本實踐之窗?!对诮?jīng)歷中成長》、《名校沒有秘密》、《成功的密碼》、《三問分數(shù)》等,單單是這些書名就吸引了我們閱讀的欲望。
“要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就要從提高教育質(zhì)量著手?!鳖櫭鬟h先生在叢書序言中指明,“改革培養(yǎng)模式,改善教育方法是當前解決教育公平和教育質(zhì)量問題的關鍵所在。”作為基層的學校如何從自身的實際出發(fā),走出一條提高教育質(zhì)量的特色之路呢?讀一讀《學校交響曲》這些基層學校的草根探索,或許能得到不少啟發(fā)。
較長時間以來,我們的中小學校培養(yǎng)模式單一、教育方法陳舊,歷來遭到世人詬病。無錫市胡埭中心小學開展的“給孩子一百種經(jīng)歷”的教育改革,從關愛、引領學生精神世界發(fā)展、豐富學生的教育經(jīng)歷和人生體驗的立場出發(fā),探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路徑,教會孩子敬畏生命、守望文明、陶冶品行?!对诮?jīng)歷中成長》完整記錄了這所普通小學教育探索的足跡和許多感人的教育故事,用豐富多樣的教育形式、新穎生動的活動內(nèi)容,展現(xiàn)了他們的教育力量、教育責任和教育智慧。
提高教育質(zhì)量,課堂教學當然是主戰(zhàn)場,尤其是教學進度的快慢、教學成績的優(yōu)劣,直接取決于教與學雙方的努力。新課程為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行為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名校沒有秘密》中介紹了無錫市育紅小學的兩個“懶”教師獨特的教學方式:六年級語文教師顧曉霞把復習課教學的講臺交給了學生,讓學生“人人來當小老師”,共同體驗學習的歡樂;三年級語文老師馮曙光給了學生“我的作業(yè)我作主”的選擇權,作業(yè)“可提前”、“可延后”,還可“受獎不做”,學生不再把作業(yè)當作負擔,學習積極性越來越高。
無錫市東埄實驗學校在《成功的密碼》中,用許許多多真實的案例,詮釋了“學習力的解放”是辦好一所學校的真諦。他們認為“學起于思”,要想讓學生真正地得到自主發(fā)展,就必須給他們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于是誕生了“自能課堂”,即讓學生在自習課堂上自主能動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我決定、自我選擇、自我調(diào)控、自我評價反思,用以“激活、誘導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
“學校是育人的地方,所關注的當然不只是分數(shù)。”《三問分數(shù)》這本書中,描寫了無錫市蠡園中學的一處獨特的建筑——綠色玻璃房——一個全新的機構:家庭學校合作教育處。在這所有著眾多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的學校,家庭學校合作教育處除了每年都要接待好幾百名家長來訪之外,自20D3年創(chuàng)辦至今組織了大型家?;顒?0多次,其中有家庭教育系列講座、家長懇談會、親子活動等。他們還制定了從細微處解決家長后顧之憂的8項措施,開展學習型家庭評比,組織“三自”活動(學生自愿參加,家長自助管理,集體自主學習),搭建起家庭與學校和諧互動、攜手育人的橋梁。蠡園中學的這一經(jīng)驗,或許能夠給那些生源條件不太好的學校有益的提示:要想在信息開放、文化多元的社會中取得教育學生的主動權,爭取家長的支持,形成學校、社會、家庭的合力是必不可少的。
探索素質(zhì)教育,追求特色辦學,是《學校交響曲》的主題。北京師范大學專家組對每一所學校的發(fā)展軌跡作了梳理和總結,是對學校發(fā)展經(jīng)驗的提煉與升華。這些精彩的評述是書中的點睛之筆,圖書編排時作了突出的處理,閱讀時千萬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