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蓉蓉,顧 明
(江蘇省如東縣中醫(yī)院兒科,江蘇南通,226400)
潰瘍性口炎,又稱細菌感染性口炎,好發(fā)于3~4歲以下兒童。其發(fā)病因素多為急性感染、長期腹瀉或反復呼吸道感染等,可導致患兒全身抵抗力下降,繼而引起口腔黏膜急性感染性損害[1]。其病原菌大多為鏈球菌、葡萄球菌。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口腔內(nèi)局部劇痛、流涎,嚴重時可伴拒食及煩躁不安[2]。本院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小劑量靜注丙種球蛋白(IVIG)支持治療潰瘍性口炎,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兒科住院的86例潰瘍性口炎患者,診斷標準參照陳榮華《兒科查房手冊》[3],采用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5例,其中男 28例,女 17例,年齡6月~4歲,平均1.8歲,入院時病程 1~3 d,平均2.4 d;對照組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6月~4歲,平均1.8歲,入院時病程1~3 d,平均2.4 d。2組年齡、性別、病程等資料經(j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經(jīng)確診后,治療組立即采用小劑量IVIG支持治療,劑量為200~400 mg/(kg·d)靜滴,應用1~2 d,同時給予口腔護理,抗球菌類抗生素控制感染,口服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液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采用口腔護理,抗球菌類抗生素控制感染,口服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液等常規(guī)治療。2組均以7 d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2組用藥療效及患兒身體恢復時間。
顯效:3~5 d左右,患兒體溫正常,能夠正常進食,口腔黏膜充血、水腫明顯緩解,口腔潰瘍或
糜爛面明顯縮小,疼痛消失或明顯緩解;有效:3~5 d左右,患兒體溫正常,能夠少量進食,口腔黏膜充血、水腫部分緩解,口腔潰瘍或糜爛面縮小,疼痛陣作,無明顯煩躁;無效:患兒持續(xù)或反復發(fā)熱3~5 d以上,拒食,口腔黏膜充血、水腫無緩解,口腔潰瘍或糜爛面無吸收,疼痛哭吵劇烈??傆行?%)=(顯效 +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治療組退熱時間為(2.78±1.05)d,進食時間為(3.04±1.23)d、口腔黏膜潰瘍愈合時間為(5.56±1.58)d;對照組退熱時間為(3.87±1.23)d,進食時間為(4.12±1.36)d、口腔黏膜潰瘍愈合時間為(6.76±1.73)d,2組結(jié)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45例中,顯效39例(86.7%),有效6例(13.3%),無效0例(0.0%),總有效率100.0%。對照組41例中:顯效6例(14.6%),有效27例(65.9%),無效8例(19.5%),總有效率80.5%。治療組顯效率、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組治療期間均未發(fā)現(xiàn)有過敏、局部刺激或其他不良反應。
潰瘍性口炎,又稱“膜性口炎”,屬口腔黏膜急性細菌感染性損害。正常兒童1~3歲時血清丙種球蛋白(IgG)水平相當成人的60%,4~6歲約為62%[4]。而潰瘍性口炎患兒多存在急性感染、長期腹瀉或反復呼吸道感染等導致患兒繼發(fā)性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加之嬰幼兒喜挖口鼻導致口腔不潔,故而導致潰瘍性口炎的發(fā)生。其病原菌多為口腔常駐菌:鏈球菌、葡萄球菌,即條件致病菌[5]。在我國目前的醫(yī)療衛(wèi)生環(huán)境下,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其耐藥菌株越來越多見。患兒入院時表現(xiàn)為持續(xù)或反復發(fā)熱,口腔黏膜局部劇痛伴流涎,嚴重時可有拒食、煩躁不安等癥狀。患兒口腔黏膜充血、水腫,舌、唇、頰、齒齦及上腭等處可見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的潰瘍,有較厚的纖維素性滲出物形成的假膜,呈灰白色或黃色,外周血象白細胞計數(shù)增高,以中性粒細胞升高為主。目前臨床常規(guī)治療為:口腔護理,抗球菌類抗生素控制感染,口服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液等對癥對因治療[6]。
IVIG屬血液制品,其主要成分為IgG,含有針對各種正常人群易感病原微生物的抗體,可迅速提高患兒血清IgG含量;與抗生素合并使用,能協(xié)同殺滅細菌等病原體[7]。一部分潰瘍性口炎患兒就診時可合并霉菌性口炎或腹瀉癥狀,而長期大劑量使用廣譜抗生素,會導致患兒出現(xiàn)霉菌性口炎或原有霉菌性口炎加劇,并導致患兒腸道內(nèi)正常菌群紊亂失調(diào),出現(xiàn)腹瀉或原有腹瀉加劇。故潰瘍性口炎的抗生素的使用原則應當為足量、短程。
本研究早期應用小劑量IVIG支持治療潰瘍性口炎,結(jié)果表明治療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用常規(guī)方法治療的對照組,且2組患者均未見過敏、局部刺激或其他不良反應發(fā)生。這表明小劑量IVIG可迅速促進患兒口腔黏膜潰瘍愈合,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時間,縮短患兒發(fā)熱、疼痛、流涎及住院時間,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1] 劉雅玲.思密達治療小兒潰瘍性口炎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3(14):154.
[2] 梁曾鳳,羅建群,馬以兵.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潰瘍性口炎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22):137.
[3] 陳榮華,陳樹寶.兒科查房手冊[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9:312.
[4] 吳瑞平,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第六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581.
[5] 郝曉紅.口腔吹氧聯(lián)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潰瘍性口腔炎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6):51.
[6] 李荷清,袁寶琴,趙曉芷.口瘡散治療小兒潰瘍性口腔炎的療效觀察與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15):148.
[7] 魯 柏.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 64例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9,13(2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