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見,鄭魯明
患者,男,28歲。因左乳房腫塊伴疼痛10 d入院。入院查體:雙側男性乳房發(fā)育,雙乳不對稱,左側乳房大于右側,左乳頭凹陷,左乳外上象限皮膚紅腫,無乳頭溢液。左乳乳暈旁1~3點位捫及一腫塊,大小約4.0 cm×3.0 cm,表面不光滑,質硬,邊界不清,活動度差,左腋下捫及一腫大淋巴結,大小約1.0 cm×1.0 cm。超聲探查左乳外上象限一大小約3.6 cm×2.8 cm不均勻低回聲包塊,彩色多普勒顯示豐富的血流信號。血常規(guī):WBC 7.3×109/L,N 0.615。入院診斷:男性漿細胞性乳腺炎。急診局麻下行左乳腫塊切開引流術,切口沿病變主乳管至乳頭,敞開創(chuàng)面,并用過氧化氫溶液、生理鹽水沖洗后,填塞油紗,加壓包扎。術中切除腔內組織送檢病理檢查,術后行預防感染、換藥治療。術后病理回示:(左側乳腺)送檢物為肉芽組織,伴重度急性化膿性炎,內見少許散在多核巨細胞反應。經(jīng)1個月局部換藥治療,患者病情明顯好轉,左乳腺切口基本愈合,左腋下腫大淋巴結消失。
漿細胞性乳腺炎,是一種以乳腺導管擴張、漿細胞浸潤為病變基礎的慢性乳腺化膿性疾病。病情復雜多變,發(fā)病率占乳腺良性疾病的2%~25%。好發(fā)于哺乳期婦女,男性漿細胞性乳腺炎少見。其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一些專家認為與導管退化有關,導致導管擴張,從而加劇導管內分泌物蓄積,管腔內激素水平改變及導管上皮脫屑增加,管內積聚的類脂質及上皮細胞碎屑分解產(chǎn)物造成乳腺導管管壁結構破壞,內容物沿受損導管外溢,周圍漿細胞浸潤。吸煙是此病高危因素,可通過直接毒性作用或間接影響乳腺血流及激素水平破壞導管上皮細胞。另外有白塞氏病患者發(fā)生漿細胞性乳腺炎的報道,提示此病可能與免疫失調有關。在漿細胞性乳腺炎發(fā)生過程中,需氧和厭氧菌群均是重要的致病菌群。其病理改變?yōu)榫植繉Ч軘U張,小葉周圍大量彌漫性漿細胞浸潤及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不同程度的浸潤。患者大部分有乳頭畸形,早期表現(xiàn)為乳暈旁腫塊,常有紅腫,疼痛一般較輕,急性期形成膿腫,抗感染治療后緩解,但易復發(fā)。漿細胞性乳腺炎很少能不治而愈,非手術治療效果不好,且容易復發(fā)。手術是該病唯一徹底有效地治療方法。對于急性炎癥期,乳腺腫塊較大、皮膚紅腫范圍廣、疼痛較重或局部膿腫形成的患者,要先予以膿腫切開引流、局部消炎和全身抗感染治療,促使炎癥盡早消退或減輕后即行手術治療。手術方式選擇:乳頭溢液、有異常分泌物、有慢性瘺道和乳腺小腫塊為主的病變,尤其首次發(fā)病、未經(jīng)手術者,可予單純腫塊或乳段切除。對于乳腺腫塊稍大,占據(jù)整個乳暈區(qū)5 cm以上,局部炎癥重而抗炎治療效果又不好,曾經(jīng)多次術后復發(fā),乳房也有明顯變形,年齡>30歲且反復就醫(yī)、思想負擔過重的患者,主張行全乳腺切除以達到徹底治愈。手術治療漿細胞性乳腺炎要掌握適當?shù)氖中g時機和采取正確的術式,術中創(chuàng)面的修復和置管引流以及術后積極的抗感染治療,是保證患者切口達到一期愈合和減少復發(f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