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我剛進教室,一個熟悉的身影正在眉飛色舞地比劃著什么。“大家怎么不讀書呀?”那個孩子伸伸舌頭,忙跑回到自己的座位?!鞍パ剑业臅泿Я?!”同學們哄堂大笑,從此,這個孩子多了一個外號———“忘忘”。
“忘忘”其實名叫萬峰,他爸爸急匆匆地把書包送來,跟我談起孩子的事。由于夫妻倆工作比較忙,萬峰由爺爺奶奶帶,隔代教育難免有些不足,萬峰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如做事速度慢、癡迷電視、自理能力差,雖然讀五年級了,但是被子從來不疊,房間里書本、衣服到處都是,早晨起來不是找不到書,就是找不著襪子,常常找東西的時間比寫作業(yè)的時間都長。今天是萬峰第一次獨立上學,居然書包都忘了帶,希望老師能給予更多的幫助。爸爸說著,眼里露出焦慮的神色。
我決定家訪一次,看一看萬峰生活的環(huán)境。晚上,我到了萬峰家,門鈴響了許久,才見他爸爸打開門,并悄悄地對我說:“萬峰正在房間疊被子呢,這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呵呵。”哪有晚上疊被子的,有趣,看來萬峰還是有自尊心的,孺子可教。進了房間,寫字臺上果皮、作業(yè)、文具到處都是,書桌上除了課本、作業(yè)外,幾乎很少有幾本適合孩子讀的課外書。
我和萬峰的父母進行了一次長談,一是希望他們多買一些書給孩子讀,讓孩子的精神生活豐富起來;二是能抽出一點時間陪伴一下孩子,孩子也需要這樣的情感溝通。如果在教育過程中有什么困惑,隨時和我溝通交流。
萬峰媽媽說,孩子最近只要回到家就看電視,吃飯時看,做作業(yè)時看,一分鐘都不能離開電視,既影響學習,又影響視力,好說歹說不管用,他爸爸打過好幾次也不行,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我告訴她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千萬不要讓嚴厲的爸爸去做,而要媽媽去做。方法其實挺簡單,就是每天“督促”萬峰看電視不少于十次。
第二天早上,萬峰還沒有睡醒,媽媽主動把睡夢中的兒子拖起來:“兒子,看電視了啊!”快上學的時候,媽媽一點兒也不著急:“兒子,看電視了!”萬峰想和同伴出去玩,被媽媽一把拉?。骸皟鹤?,快看電視啊!”……一天“韶”他個十次以上。
不到三天,萬峰終于舉手投降:“煩死了,我不看了!”萬峰媽媽樂呵呵地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我。
其實,父母改變了,孩子也就改變了。孩子不是有“逆反心理”嘛———凡是你不想讓他做什么事,你就天天“逼”著他去做這個事,他就一定不做這個事。
第二天,我借了一本《幽默作文》給萬峰,并告訴他,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希望他讀完。其實讓孩子喜歡讀書,就一定得讓書本身能吸引住孩子。果然,萬峰爸爸激動地告訴我,孩子晚上主動看書了,而且催了好幾次,都不肯睡,這真是太讓他們意外了。我告訴萬峰爸爸:“孩子喜歡讀書,就是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開端?!苯酉聛?,我和萬峰的爸爸媽媽密切配合,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做法,開始改變萬峰做事磨蹭的問題。每次接萬峰一回家,爸爸就對他說:
“兒子,寫完作業(yè),就可以讀老師借給你的書了,這么有趣,要趕快喲?!?/p>
“兒子,趕快寫作業(yè),晚上爸爸陪你看《冰河世紀》,特別有意思?!?/p>
“兒子,快寫作業(yè),爸爸今晚上陪你下棋,怎么樣?”
“兒子,快寫作業(yè),剩余的時間由你自己支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p>
……
萬峰一聽,高興壞了,覺得爸爸從來沒這樣關心過自己,自然作業(yè)寫得又快又好,爸爸也兌現(xiàn)諾言,一次、二次、三次……萬峰快速認真完成作業(yè)的良好行為得到不斷地重復,慢慢形成快速高效完成作業(yè)的良好習慣。
忽然有一天,萬峰爸爸打電話給我,說是萬峰拿了媽媽錢包里200元錢,問他拿錢干什么了,萬峰說是交了書本費,一問其他同學才知道根本沒有交錢的事。媽媽很生氣,爸爸咬牙切齒地準備回來教訓兒子一頓。
我對萬峰爸爸說:“孩子的教育剛剛有起色,這時候的教育方法一定要慎之又慎,能不能先從你們自己身上找原因呢?”
萬峰爸爸回到家,把他叫到跟前,“萬峰,拿錢是你的錯,撒謊更是你的錯,但是把你教育成偷錢、撒謊的孩子,那是我的錯,我也應該受懲罰。這樣吧,爸爸罰自己站一個小時,你也要站半個小時?!?/p>
正值寒冬臘月,屋外寒氣逼人。萬峰在門外站了一會兒,就開始哆嗦起來。一種歉疚涌上爸爸心頭:孩子犯這樣的錯,根本原因是自己平時沒有時間好好關心、教育他。半個小時后,萬峰回到溫暖的屋子里,屋外的寒冷讓萬峰嘗到了什么叫“沖動的懲罰”,但一想到疼愛自己的爸爸因自己的錯誤“罰站”在屋外,他也深感內疚。此后,他再也沒有犯過同樣的錯。
是呀,孩子身上的不足,大都能從父母身上找到影子,孩子犯了錯,父母應該靜心想一想:我們的教育過程是否存在著缺失,我們是否很少陪伴孩子?不能等孩子出了問題,才忽然明白,這是家庭精神生活枯竭的表現(xiàn)。
編輯 朱璐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