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滲透的內容和目標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文化主要指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觀念等。教師要在課內外著重上述文化內容的教學與指導。《標準》也列出了在高中英語學習階段要達到的七、八級目標,其中七級為必須達到的目標。
二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策略
要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要想使學生比較充分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采用多樣的方式,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嘗試,適時地持續(xù)地進行英語文化知識教學。
(一)充分挖掘教材,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滲透文化因素。
1. 詞匯中的文化
詞匯是語言中最活潑、最具生命力的成分,最能體現(xiàn)社會的和時代的變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些英語詞匯與漢語詞匯并不能一一對應。想要恰當?shù)剡\用這些詞匯,先要很好地理解它們的文化意義。例如,英語中的“dog”并不是都要譯成“狗”。 lucky dog (幸運的人),big dog(大亨,要人),clever dog(聰明的小孩,伶俐的小伙子),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時)。我們在學習時切不可望詞生義,引起交際誤會。
2. 語法、句法中的文化
漢語句子注重意合,英語句子重形合,比較注重句子結構上的完整和邏輯上的合理。我們看一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譯文:兒童將與裝有個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個性內置的計算機將被視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們將在氣味電視前休閑,到這時數(shù)字時代就來到了。這句英語是由四個獨立句構成的并列句,前三個句子都用簡單將來時,最后一個句子用的是將來完成時,句子之間的關系通過時態(tài)、逗號和并列連詞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漢語譯文明顯就是簡單的敘述,至于句子之間的關系完全通過句子的語義表現(xiàn)出來:前三個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關系,最后一個句子則表示結果。我們在理解英語長句時就要分析出句子的結構,找出句子的主謂賓核心,把長而復雜的句子拆分為幾個短句。
(二)創(chuàng)設交際情景,重視口語文化
英語教師要設法營造英語學習環(huán)境,隨時隨地盡可能多地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使用英語的條件。簡單的英語問候如:“How are you?” 可以用“I’m fine.”“Thank you/ Fine, Thanks.”來答,教師還可引導學生用:“I’m OK.”“I’m all right.” “I’m not very well.” “I feel terrible.”等。在分發(fā)作業(yè)時,教師可說“Here you go!”(你自己來拿)代替 “Here you are!” 還有“No way! ”(沒門),I did it./ Got it.(我得到了/我做到了/我成功了),Told you that so.(早就告訴過你 ),Just kidding. (只是開玩笑),You can make it.(你能行)等常用的口語教師要經常性地引導學生說,久而久之,潛移默化,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三)結合多媒體,拓寬滲透途徑
多媒體教學已是日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形式。教師可以結合教材,指導學生通過聽英語廣播,觀看原版英語電影等形式,直觀地快速有效地理解和領會相關的文化知識,提高英語聽力水平。在學習外研版第六冊Module2 Fantasy Literature時,我組織學生觀看了Star Wars 影片第一部,讓他們了解科幻片,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科學興趣,促進了英語學習。在學習第八冊Module1 Antarctica 時,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南極惡劣的氣候條件和地理風貌,我給學生放映了大型紀錄片《帝企鵝日記》,真實、地道、新穎的語言材料不僅拓寬了他們的文化視野,而且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作者單位:江西省泰和中學)
責任編輯: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