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以后扎根施甸縣大亮山興辦林場,一干便是20個春秋,帶領大家植樹造林7萬多畝,林場林木覆蓋率達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生機勃勃的綠色天地,使當?shù)貝毫拥淖匀画h(huán)境得到明顯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區(qū)公路,架設了4公里多的輸電線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衣戶,通電通路。“共產(chǎn)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這就是楊善洲老人的“退休觀”。
黨員領導干部總要退休,但由于觀念不同,認識不同,黨員領導干部各有各的“退休觀”,楊善洲老人的“退休觀”讓人們由衷的稱贊和敬佩,也讓一些懷有與他不同“退休觀”的黨員領導干部汗顏和慚愧。分析下來,主要有三種人應該在楊善洲老人的“退休觀”面前感到慚愧和不安。
第一種是身退心退者。“辛苦了一輩子,總該好好休息一下了。”很多黨員領導干部退休以后再也不過問政事單位事,一心只管家中事。這個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有一些黨員領導干部抱著“船到碼頭車到站”的心態(tài),退休后思想覺悟、黨員意識也隨之“退化”,成了身退心退者,不樂意參加組織生活,不愿意履行黨員義務,極個別的甚至連按期繳納黨費都做不到。群眾說他們是:“臺上臺下兩個樣,退前退后大不同。”
第二種是身未退心已退者。有的黨員領導干部工作事業(yè)心和責任心不強,但抱怨聲埋怨聲不小。喜歡以“功臣自居”,總以為自己干得多“長”得慢,三五年不提拔就有失落感,還把不滿的情緒帶到工作中,放松了自我要求,慢慢停步不前甚至滑坡后退,職務沒有“退休”但精神狀態(tài)已經(jīng)進入了“退休”階段,對群眾疾苦視而不見,工作應付交差了事。
第三種是先“離休”后退休者。少數(shù)領導干部“改非”后,不再按時上下班,不再履行工作職責,不熱心也不過問單位的事務,但單位福利待遇卻少不得,少不了。儼然像一位不需要履職的單位領導干部,人們把他們戲稱為“離休干部”,先離開單位自行其是,到退休年齡到的時候再回來單位辦退休手續(xù),這種人雖然是極個別的,但影響極壞。
做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一名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從入黨那一天起,就把加強黨性修養(yǎng)作為一生的大事,一輩子做有益于黨,有益于人民的事?!奥殑湛梢酝诵荩伯a(chǎn)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楊善洲老人的“退休觀”著實讓人敬佩,值得學習,也著實讓一些人感到汗顏和慚愧!
(摘自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作者:李炳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