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是中共著名的“五老”之一,在黨內(nèi)享有崇高的威望,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都尊稱他為“董老”。上世紀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董必武多次南下養(yǎng)病,與廣東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而這幾年,正是林彪、“四人幫”禍國殃民最猖獗的時候。這位耄耋老人一邊承受打擊,一邊以獨特的方式抵制和抗爭,其豁達、正直和樸誠勇毅的高尚品質(zhì),給廣東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打擊:次子離奇入獄
1966年“文革”爆發(fā)時,董必武已經(jīng)81歲,身患冠心病、肺氣腫、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廣州的冬天不太冷,適合治療和休養(yǎng)。每年冬季,董老都會到廣州住上一段時間,翌年五一前后才返回北京。這年的冬季,他照例又來到了廣州。
當時,政治風暴已席卷全國。從北方不斷傳來令董老震驚的消息——許多曾經(jīng)同生死共患難的老戰(zhàn)友、老朋友被打成了“叛徒”、“反革命”!董老對他們的安危很是牽掛,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無限憂慮,然而卻束手無策。當時董老雖然還掛著國家副主席的頭銜,但已基本“靠邊站”,不再做具體工作。因為德高望重,且年老體弱、無權(quán)可奪,所以沒有被打倒。然而,困惑和憂慮無時不在煎熬著這位一生倡導“樸誠勇毅”的老人,他時常獨坐一隅,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打擊終究還是降臨了。
1966年12月中旬,董老忽然接到從北京打來的一個電話,說是中央叫他通知次子董良翮立即到公安部門投案自首。什么原因?沒有人向他解釋。
董老革命大半輩子,經(jīng)歷過無數(shù)驚濤駭浪。知道自己60歲才有的這個心愛的兒子出事時,他異常鎮(zhèn)定,叮囑夫人何連芝說:“打電話回家,叫良翮按中央的要求去投案自首。”董老耳朵有點背,打電話和接聽電話一般都由夫人或秘書代勞。
接電話的是女兒董良翚。良翚一聽就懵了,弟弟天天和自己呆在一起,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他做過什么違法亂紀的事情啊!她十分震驚和不解。何連芝的心情和女兒是一樣的,但又能怎樣呢?她又急又難過,話語便顯得有點口吃:“陪……陪弟弟一起去,一……一定要聽話,去吧?!?/p>
良翚是懂事的孩子,第二天一早,便“押”著弟弟良翮投案自首去了。投的什么案,他們也是稀里糊涂。
姐弟倆騎著自行車,來到公安部。沒人搭理他們,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說話的人,倆人只好到市公安局試一試。
到了市公安局門口,恰遇紅衛(wèi)兵圍攻公安局。一大群臂戴紅袖章的學生高呼著“砸爛公檢法”的口號,使勁往里沖,公安戰(zhàn)士手挽手、肩并肩,死死把守在大門前。姐弟倆被洶涌的人流擠在當中,顯得有些不知所措。這時,一個穿干警服裝的人擠到他們身邊,輕聲問道:“你們怎么也來了?”原來這個警察曾在中南海做警衛(wèi)戰(zhàn)士,認識姐弟倆。良翚說“中央叫我弟弟來投案”。他聽了很吃驚,連問了兩個問題:“你們家搬了嗎?”“家里電話撤了嗎?”得到否定的答案后,這個警察有些困惑,因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那說明董必武被打倒了,子女變成“狗崽仔”就很正常。見這對仍屬“紅五類”的姐弟倆執(zhí)意要投案,他猶豫了一下,幫他們走了一個“后門”,把他們帶到一個四十多歲的警察面前做筆錄。做筆錄的警察聽了仍在讀高中的良翮坦白交代所有“罪行”后,大惑不解,因為良翮雖然參加了一些造反活動,但似乎還沒有違法,于是警察把他們打發(fā)走了。
姐弟倆一回到家,立即打長途電話到廣州向父母報告情況。媽媽長舒了一口氣說:“好嘛?!钡搅送砩希虾鋈徽埫貢騺黼娫?,說良翮必須再去投案。姐弟倆很詫異,將投案的情況又仔仔細細地又說了一次。秘書過了一會兒再次打來電話,叫姐弟倆將投案過程報告周恩來總理值班室備案。
半個多月過去了,良翮平安無事。董老和家人都以為這只是一個誤會。然而在1967年1月4日,良翮還是被捕入獄了,仍然沒有人對董老作出任何解釋。
3月5日,董老在廣州迎來了82歲生日。往年的這個時候,三個子女都會趕來,全家其樂融融聚在一起,倘若有誰來不了,也會及時寄上一首小詩、一個小禮物之類的表示心意。這一年,因愛子入獄,董老的生日過得極為寡淡冷清。
良翮被關(guān)了半年后放了出來。他想不通為何入獄,心中異常苦悶,便開始學抽煙。有一天,他正抽著煙,被突然進門的父親發(fā)現(xiàn)了,嚇得手足無措,因為父親反對抽煙是全家上下都知道的事情。有一次堂叔抽煙時見父親來了,連忙把煙攏在手心,縮入衣袖,結(jié)果煙頭把手心燙出了一個水泡。良翮以為這一次必定會遭到父親嚴厲的批評,可是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父親只是深深地看了他兩眼,嘆了一口氣走開了。
第二次打擊:次子再次無端入獄
1968年3月5日,董老在廣州度過83歲生日。良翚和良翮提前到了廣州陪伴他。良翮自出獄后一直呆在家里做“逍遙派”,不參加任何“革命行動”。
3月底,良翚和良翮一起坐火車返回北京。在火車上,有兩個男子如影隨形,粗心的良翮當時并未多想。火車剛一到站,兩個男子突然亮出手銬,二句不說就把良翮銬上,迅速將他押下車,塞進早已停候在站臺上的一輛小轎車絕塵而去。良翚和前來接車的哥哥良羽,還有弟弟的女朋友云云,看著這突如其來的一幕,驚得目瞪口呆。等回過神來時,他們知道良翮又被捕了。
要不要將這個壞消息告訴年邁多病的父親?他能再次承受打擊嗎?三人內(nèi)心很糾結(jié),連公共汽車也沒心情坐了,三人低著頭,默默地走了很長的路回到家中。剛進家門,媽媽的電話打來了,三人同時沖到了電話機前。良羽是老大,他神情凝重地拿起話筒和媽媽說話,良翚和云云則把腦袋湊到話筒旁邊。媽媽焦急地問:“良翮還好嗎?”良羽猶豫了一下,告訴了媽媽實情。媽媽長嘆了一口氣說:“良翮他們走了一個多小時后,黃永勝司令員來找你爸爸單獨談了話。黃說中央命令逮捕良翮歸案。原因不清楚?!庇忠粋€原因不清楚!而且逮捕時間掐算得那么精確——走了一個多小時后!那時良翮已在車上,車上沒有電話,有人想通風報信也不可能了,良翮確實是插翅難飛。
次子接連兩次被捕,對董老和夫人打擊非常大。董老耳朵重聽的毛病越發(fā)嚴重,步履也變得蹣跚起來。何蓮芝在痛苦中也學會了抽煙,記性大不如前,性情也變得焦慮煩躁,常為一些小事發(fā)脾氣。每逢夫人傷心難過時,董老總是默默無語,仰著頭,雙手叉腰,在房內(nèi)來回踱步。有時則開解夫人道:“氣什么?就算沒生這個兒子嘛!這不就想開啦?”
董老其實早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之前發(fā)生的一些事情,已經(jīng)讓他預感到風雨終究會來臨。
那是1967年初夏的一天,董老參加完中央的一個會議正準備回家,周恩來總理把他留住?!澳闩畠涸诒本﹩?”總理輕聲問董老。“在呀!”見日理萬機的總理問起自己的女兒,董老覺得有些奇怪??偫硇÷暩嬖V他:“有人說,你女兒最近從葉向真手里接收了一支小手槍,槍是賀龍的。那人還說,賀龍借到懷仁堂開會之機,到你女兒那里拿槍,來暗殺主席的?!倍弦宦?,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雖然他對自己的女兒非常了解,相信她不會做如此荒唐的事,但這里面竟然牽涉到賀龍和葉劍英的女兒,非同小可。他連忙與總理道別,匆匆趕回家中。
董老把良翚叫到屋里,用平常聊天的和緩語氣問道:“是不是賀老總給了你一把槍?”“是的?!薄斑@槍是不是葉向真在文化大革命初交給你的?說是替賀老總收藏的?”“不是!”董老如釋重負般舒了一口氣,叫女兒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說一遍。
原來,大約在十年前的夏天,良翚跟著哥哥良羽,和一群半大孩子一起去看望喜歡熱鬧的賀龍叔叔,那群孩子當中有葉劍英的兒子葉選寧和女兒葉向真。男孩子們向賀龍要鳥槍玩,賀龍時任國家體委主任,對射擊運動很支持,聽說孩子們對射擊有興趣,自然一口答應(yīng)。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鳥槍,只有良翚怯生生地站在一旁。賀龍見了,對旁邊的一個人說:“去把那支小手槍給女娃娃拿來!”良翚得到了賀龍送的一把小手槍,這手槍泛著藍光,象玩具一樣小巧精致。良翚興奮不已,拿回家后請媽媽包裹好珍藏起來。畢竟是女孩子,對槍的興趣不大,沒過多久就把這支槍給忘到腦后了。
董老說:把槍找出來,交到警衛(wèi)局。將事情的經(jīng)過寫個全面的材料,我看過后交總理辦公室。
良翚在媽媽的幫助下,翻箱倒柜把小手槍找了出來。剝開層層包裹一看,手槍已完全銹蝕了,連槍栓都拉不開。也許正是因為這支手槍已銹成一塊廢鐵,再加上有良暈的說明材料,才使得賀龍的“罪行”少了“謀殺主席”這一項,良翚也因此躲過一劫。
企圖“一石三鳥”的人險惡用心未能得逞,自然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沒過多久,董老家一間屋子的窗門離奇地被人從外面用木方條釘死了,董老一家只好搬出了中南海。
董老在廣州的臨時住所很簡陋,但與北京的家一樣,在客廳靠窗的位置擺放著一把躺椅,那是董老閱讀的地方。只要坐在那兒,董老的手中一定拿著書報。有一天,良翚看到父親一聲不響地坐在躺椅里,雙手擱在扶手上,手中卻沒有書報,這是良翚沒有見過的情形,便問父親:“爸爸,你在想什么?”董老長嘆一口氣說:“無緣無故地抓人,就象給你弟弟這樣的青年人背上插了一刀啊!”沉吟良久,董老又說:“你弟弟是代我坐牢呀!”
良翚后來寫文章說,弟弟被捕后,媽媽會突然打來電話,開口就問“良翚你沒事吧?!”媽媽是擔心魔掌會繼續(xù)伸向女兒。良翚回憶說:“林彪和‘四人幫’整人,手段因人而異。對賀龍同志,捏造了‘二月兵變’;對陳毅同志,搞了個‘二月逆流’;對這批人用‘叛徒集團’,對另一批人用‘走資派’,真是名目繁多,花樣百出。對我爸爸,因為無權(quán)可奪,于是對他老人家進行精神折磨?!逼鋵崳巫訛楹蝺纱稳氇z,董老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良翮第二次入獄關(guān)了半年多,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過問下被放了出來。在獄中,他一直追問:“我究竟犯了什么罪?”沒人理他。直到釋放前,才有人告訴他說:“回去問你的爸爸!”他“享受”單問待遇,一兩個月都沒人跟他說一句話,毒打倒是有過幾次,腰和手都受了傷,身心備受摧殘。
出獄后父子相見,悲喜交集。董老只說了兩句話,第一句是:“回來了?!坐吧。”第二句是:“究竟為什么抓你呢?”良翮一聽,淚如雨下,說:“我還以為你知道,結(jié)果你也不知道?!”董老看著眼前的兒子,久久說不出話來。
不久,全國掀起上山下鄉(xiāng)熱潮,董必武動員良翮下鄉(xiāng)當農(nóng)民。在兒女面前以“黨的抹布”白詡的董老,向來要求孩子們做普通老百姓,要甘于“跑龍?zhí)住?,不要老想著出人頭地。良翮到了河北省晉縣周頭公社。他牢記父親的教導,安心在農(nóng)村養(yǎng)豬、種地。因表現(xiàn)出色,生產(chǎn)隊黨支部要發(fā)展他入黨。董老知道后,由夫人出面提出了反對的兩個理由:一是良翮下鄉(xiāng)僅兩年多,還得再考驗一段時間;二是他曾兩度入獄,原因不明,沒弄清楚之前不宜入黨。樸實的農(nóng)村黨員們堅持認為良翚符合黨員條件,但為慎重起見,還是到了北京市公安局了解情況。不久,良翮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當時,身邊的人都還不知道他是董必武的兒子。
以獨特的方式抗爭
盡管心情壓抑,董老還是不顧個人安危,盡最大的努力保護那些和他共同戰(zhàn)斗過的老同事、老戰(zhàn)友。他們當中的許多人被冠以“特務(wù)”、“叛徒”、“反革命”等罪名打倒了,有的被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董老實事求是地說明情況,書寫證明材料,努力幫助他們洗脫“罪名”,避免遭受更殘酷的打擊和迫害?!拔母铩鼻皳螄鴦?wù)院副總理的薄一波后來回憶:“在這個時候呢,我被處分呀,被囚禁起來了,沒有董老我可能就不好過去了。只要有些人來找我的麻煩,董老就站出來了,董老就幫我?!?/p>
1969年春,董老從廣州返回北京參加中共九屆一中全會,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會后,董必武特意要求在所屬的黨支部會議上講黨史,回顧并高度贊揚了毛澤東、朱德等許多老革命家的歷史功績,足足講了三個半天。在當時老干部紛紛被懷疑、被打倒,政治形勢極為險惡的形勢下,董老做這種“不識時宜”之事,足見這位84歲的老人非同尋常的勇氣和膽略。
這一年的10月,在“加強戰(zhàn)備”的背景下,董必武夫婦和朱德夫婦被疏散到廣東從化,兩位老革命在廣東攜手度過了一段風雨飄搖的日子。
董必武和朱德同一年出生,董必武比朱德大9個月。倆人性情愛好迥異,但關(guān)系十分融洽。董必武外表溫和而性格倔強,朱德外表嚴肅而性格溫和。據(jù)說倆人在廣東時,曾有過一次“斗嘴”。朱德喜動,每天拄著拐杖在住所四圍遛達;董必武好靜,總愛呆在房里看書、寫詩、練字。朱德?lián)乃纳眢w,對他說:老進士,生命在于運動,你不運動不行啊!董老呵呵一笑,不予理會。朱德見勸說無效,便用激將法。他說:你這樣,肯定活不過我,看來我得給你送花圈了!董老依然笑笑,說:我練字,好比練氣功,說不定你沒我長壽呢!
董老給自己規(guī)定了每天的“運動量”:寫寸楷字一百個??瑫椒秸⒙渎浯蠓?,與董老做人的原則非常一致,故最得他的鐘愛。練字時,他總是全神貫注、一絲不茍,不寫完一百個字不罷休。他要和朱德“較勁”,看誰活得好、活得長。
兩人的“較勁”,其實在某種意義來說,對黨和國家起著并不尋常的作用。因為在1969年4月召開的中共九大上,林彪作為“毛澤東同志的親密戰(zhàn)友和接班人”被寫入黨章。五名政治局常委中,有毛澤東、周恩來,另外三人分別為林彪、陳伯達、康生。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林彪、江青幫派中的骨干和親信占半數(shù)以上,第八屆中央委員會成員中許多功勛卓著的革命家被排斥在外。在動亂的局勢中,董必武、朱德等老革命依然坐著中央政治局的交椅,對穩(wěn)定大局和安定人心多少起到一點作用,讓人們看到了一些希望。兩位老人健康地活著,對黨和國家就是一種貢獻。
董老的住所門前冷落,很少有人登門,只有朱德還時常來看看他。倆人見面,更多的時候卻是相對無言。一個說“來了?”另一個說“來了,看看你”。然后倆人都坐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切盡在不言中。靜靜地坐上十來分鐘或半個小時后,一個站起來說“我走了”,柱著拐杖往門外走,另一個說“走好”,柱著拐杖送到門口,看不見了才回來。
有一次,董必武病重,好幾天沒吃東西了。朱德來看他,他立即強打精神對朱德說:“我現(xiàn)在能吃飯了,是稀飯?!比缓蠼屑胰四脕硐★?,勉強吃了兩口,見朱德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他,便又低頭努力地再吃兩口。朱德默默地站了一會,又默默地離開了。兩位老人心靈相通、肝膽相照,以特殊的方式相互支持,相互分擔痛苦和憂愁,共同支撐著一個相同的信念。
1974年12月,董老在廣東休養(yǎng),佛山地委的領(lǐng)導去看望他,請他題詞。董老沉思片刻,提筆凝重地寫下了三個字:“群言堂”。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有記錄的題詞僅有四次。除了為佛山地委題詞外,還先后為良翮下放勞動的河北晉縣周頭公社題詞、為谷牧和王震題詞,四次題詞的內(nèi)容無一例外,都是“群言堂”三字。這三個字,是這位黨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對我黨五十多年奮斗史進行總結(jié)和思考后發(fā)出的吶喊,是對黨的民主作風的呼喚和對“文革”的無聲抗議,積蓄了這位老人生命的全部力量。
期盼“舉酒送瘟神”
18歲考中秀才的董老是寫詩高手,毛澤東有“董老善五律”的評價。從1939年到1975年,董老保留下來的詩共有1300余首。這些詩散見于各種舊信封、舊日歷、過時的請柬及大小不一的廢紙上,由秘書和家人收集整理才得以保全。董老勤儉節(jié)約是出了名的,從不浪費一張紙、一支筆。
在留下來的詩作中,寫廣東景物的詩不下20首。其實,“文革”期間董老在廣東寫的詩遠不止這么多,只是沒能留下來。兒子兩度入獄那段時間,董老表面看平靜如水,每天依舊寫他的字、作他的詩。他性格非常堅定,是一個泰山崩于前也不會為之動容的人。身邊的人見他不停地在舊報紙上寫寫畫畫,都以為他是在練字,其實他是在寫詩,以詩寄情,抒發(fā)心中的憂憤。他在報紙上先橫著寫,然后豎著寫;先寫小字,然后寫大字,最后誰都看不清楚報紙上究竟寫了什么。
1973年,鄧小平恢復國務(wù)院副總理職務(wù),復出主持工作,全國局勢稍稍向好,因破“四舊”停辦的廣州花市也得以重見天日。春節(jié)前夕,董必武到了廣州,見到花市百花齊放、繁花似錦,市民們喜氣洋洋逛花街,忍不住連聲叫好?;氐阶∷?,揮筆寫下《1973年春節(jié)羊城重開花市》一詩:
除夕在羊城,重臨盛會新。
四時花似錦,萬眾面皆春。
鑼鼓喧霄漢,云霞出海濱。
南鄰慶勝利,舉酒送瘟神。
1974年10月,董老接到一個通知,請他參加翌年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時他正患重病,身體狀況非常不好,醫(yī)生擔心他北上會加重病情,力勸他留在廣州治療。家人和身邊的工作人員都勸他聽從醫(yī)生的意見,但董老執(zhí)意返京參會。面對醫(yī)生、家人和工作人員的反復勸阻,董老最后說了一句話,讓大家的勸說戛然而止,那句話是:“我的作用就是坐在那兒!”
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中,董老“坐在那兒”意義確實重大?!傲直胧录眱赡旰蟮?973年8月,黨的十大召開。黨中央主席毛澤東當年已80歲高齡,副主席為周恩來、王洪文、康生、葉劍英、李德生5人。周恩來75歲,剛查出患有膀胱癌,在上海造反起家的王洪文被確定為接班人。9名政治局常委為(按姓氏筆畫排列):毛澤東、王洪文、葉劍英、朱德、李德生、張春橋、周恩來、康生、董必武。雖然當中“好人”多了,且有一部分剛被“解放”的老干部進入了中央委員會,但同時也有一批野心家、投機分子、幫派骨干分子進入了中央委員會,江青等人隨后在中央政治局內(nèi)結(jié)成“四人幫”興風作浪,局勢非常嚴峻。董必武深知自己雖然年邁體弱,做不了多少工作,但只要坐在那兒,就仍是“四人幫”篡黨奪權(quán)必須逾越的一面“墻”,就能阻擋著他們的去路。
在北京期間,董必武還出席了黨的十屆二中全會,這是他最后一次出席黨的重要會議。當時他的病情已十分嚴重,體重銳減,醫(yī)生初步診斷他患有肝癌。為了不讓他知道詳情,會議結(jié)束后,經(jīng)周恩來批準,工作人員按原定計劃將他送往廣州。經(jīng)過廣州醫(yī)院檢查,董老被確診為肝癌晚期。
3月5日,董必武的90壽辰到了,全家人都從北京趕來廣州祝壽,他們預感到這可能是老人的最后一次生日了,心情都非常沉重。董老見到親人,心情顯得很愉快。其實他從自身的狀況和人們的言行中,早已明白了自己病情的嚴重性,但他從不詢問、不打聽、不談?wù)?。他非常配合醫(yī)生的工作,治療時雖然很痛苦,但從來沒有哼過一聲。
他堅持要和身邊的所有工作人員合影,和全家人合影。在每一張合影中,他總是笑得那么親切,那么和藹、安祥。
像往常過生日時一樣,董必武那天又為自己寫了一首詩:
九十光陰瞬息過,吾生多難感蹉跎。
五朝敝政皆親歷,一代新規(guī)要漸磨。
徹底革心兼革面,隨人治嶺與治河。
遵從馬列無不勝,深信前途會伐柯。
詩作好后,董老逐句逐字向家人作了解釋。第二天,董老被緊急送返北京救治。1975年4月2日,董老在北京去世,遺言中有這么一句發(fā)人深省的話:“黨中央開了會,中央還有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