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幾天,畫家賀安成將在韶山舉辦一個紅色題材的作品回顧展。聞此消息,關于賀安成的印象像一幅長卷一樣,浮現(xiàn)在眼前……
初識賀安成
記得是1991年12月的時候,我陪畫家王憨山先生到廣州舉辦畫展,在廣州江南大酒店第一次結識了賀安成。賀安成,個子不高,有點瘦,話不多,眼睛很有神,總是不停地打量每個人的特征和表情。
賀安成,1939年生,湖南雙峰縣人,人物畫畫家。1955年在《湖南日報》發(fā)表第一幅美術作品。從那時起,賀安成便開始了他漫長的紅色題材的美術創(chuàng)作。特別是被抽調(diào)到韶山陳列館從事革命歷史題材繪畫創(chuàng)作后,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了紅色印記。代表作有油畫《山雨欲來》、《跟著毛委員》等。
那次王憨山畫展有幾件事印象極深。
一是80高齡的藝術家胡一川參觀王憨山畫展后說了一段話,引起了很大的震撼。他說:“憨山的畫一到嶺南,就像一股大風吹來了?!?/p>
二是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李正天為王憨山畫展寫的《前言》,短短幾句話,令人怦然心動:“有的人很年輕,但畫已經(jīng)老了;有的人雖老了,而畫卻十分年輕。這,就是王憨山?!?/p>
三是賀安成為王憨山畫的一幅水彩肖像畫,十分傳神,掛在展廳最顯眼處,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留影。
那個時候,王憨山還是一個常年在鄉(xiāng)下潛心作畫、很少與外界交往的人,連一張像樣的藝術照也沒有。賀安成臨時為王憨山畫了幅肖像,王憨山蠻喜歡的。王憨山不善言談,但從他那憨憨的笑容里能感覺得到。
廣東電視臺一女節(jié)目主持人看了賀安成畫王憨山的肖像畫后,久久不肯離去,硬要賀安成為她畫一幅。賀安成畫人物肖像,是個高手,三兩下就畫成了。于是找他畫肖像的人越來越多,后來都排成了長隊,成了王憨山畫展的另一道風景。
王憨山和賀安成既是同鄉(xiāng)又是畫友,交情極好,對賀安成評價也極高。
賀安成還是篆刻藝術家李立先生的學生。有一天,李立跟我說起了賀安成。說是1957年8月間,賀安成跟著他到北京去拜見齊白石先生。贊安成當時十七八歲,白石先生見到家鄉(xiāng)來的年輕的美術愛好者很開心,給了他許多鼓勵的話。白石先生四子齊良遲跟李立講,明天我弄點菜請你們吃個飯,我再找個膠卷,為你們和老爺子(指白石先生)照個相。你們來一趟北京也不容易。第二天,中央美術學院有一個講座,機會難得,賀安成想聽完講座再去白石先生家吃飯。結果陰差陽錯,吃飯沒趕上,照相也沒趕上。一個多月后,白石先生就去世了。此事成了賀安成的一大憾事。
這就是賀安成給我最早的點滴印象。
賀安成,這些年
2005年我調(diào)到湖南日報工作后,了解到毛主席曾3次為湖南日報題寫報名,留下了許多十分珍貴的墨跡??上]留下一張照片。于是我就想請一位畫家創(chuàng)作一幅毛主席為湖南日報題寫報名的繪畫作品。
這時候,我想起了賀安成。一打聽,他去北京定居了。
此事只好擱下了。
2006年初,著名畫家楊福音從廣州回長沙舉辦一個展覽,邀請我參加。賀安成跟楊福音又是老友,專門從北京趕了過來。在楊福音藝術館我與賀安成見面了,很親切。之后,與賀安成的交往逐漸多了起來,我們常在一起聊天。賀安成說得最多的是3件事。
一是去北京定居,尋師訪友。當“老學生”。
賀安成認為,學習繪畫要有一種好的心境,在當代商業(yè)大潮的沖擊下,誘惑、浮躁侵蝕著許多人的心靈。身處這樣的境地,畫家要拋開一些雜念,慢慢地領悟藝術的真諦。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心情、畫境,賀安成至今還很清貧,但有了藝術上的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和累累碩果,他挺滿足的。
賀安成在讀初中時,書上有一個故事對他影響很深。故事說,一個記者采訪一位鋼琴演奏家時問道:“上帝給你一個小時,你怎么安排。”鋼琴家說:“我用55分鐘練指法,用5分鐘演奏?!辟R安成說,這句話影響了我一生。
賀安成從事繪畫藝術50多年了,從畫速寫、素描、插圖開始,后來專攻油畫、水彩、宣傳畫,是湖南省很有影響力的一位實力派畫家。但他總覺得自己基本功還不扎實,藝術修養(yǎng)還欠缺。他認為繪畫只是表象,文化才是根源。他常常告誡自己要從零開始。要多讀,多看,多游歷,多思考,藝術作品才能得以升華。
二是到歐洲旅行,學習西畫。
賀安成這些年主攻人物肖像。畫的肖像,不論水彩、水墨、鋼筆、炭筆,不論著筆的簡繁、幅畫大小,所繪人物都栩栩如生,令人折服。
他不滿足畫得快、畫得像,他想尋找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實現(xiàn)一種新的跨越。
歐洲之行對他幫助很大。
中國畫注重寫神,西畫重在寫形。由于文化傳統(tǒng)的不同,繪畫材料、技法、風格、思想意識上種種不同,形式內(nèi)容也有不同的表現(xiàn)。中國畫常在表現(xiàn)形式中,重主觀的內(nèi)在描寫,西畫則從寫實的基礎上,求取形象的客觀準確。中國畫描寫從線條為主,西畫描寫以塊面為主。這是中西繪畫大致的區(qū)別。
賀安成以“實”入“虛”,虛實結合,而后實現(xiàn)“大實大虛”。他將國畫的線條融入西畫的造型之中,相互融合,相映成趣。
他創(chuàng)作的“偉人系列”“湖湘名人系列”水彩畫作品,將中西畫法融為一體,線面結合、虛實相間,既古典又現(xiàn)代。原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著名油畫家靳尚誼,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油畫家潘世勛等看了他的這些作品后,都給予了充分肯定。
三是想在韶山辦個畫展,圓一個夢。
這些年,賀安成先后應邀到馬來西亞、泰國、香港、南非等地舉辦展覽。把自己的作品亮出來,讓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觀眾來評頭品足。這也是一種交流、一種學習、一種提高。
2000年7月12日,賀安成在馬來西亞舉辦的個展上,馬來西亞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鐘正山先生對賀安成的作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認為賀安成的作品,具有中西藝術融合之意境和魅力。
2008年9月他又應邀赴云南參加中國百名著名畫家瀘沽湖摩梭文化采風展覽活動,他畫的摩梭人肖像系列像春風一樣,給人很清新的感覺。
賀安成常說“韶山就是我的大學”,這輩子能在韶山舉辦一個繪畫創(chuàng)作回顧展,是我最大的心愿。從1965年第一次到韶山算起,45年了,賀安成累計在韶山生活、創(chuàng)作了5年時間,與韶山有著深深的情緣。這次,應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的邀請,賀安成有幸成為第一位在韶山紀念館辦個人畫展的藝術家。曾兼任過韶山公社書記的湖南省委原書記熊清泉,為畫展題詞“情深出精品”。著名工筆人物畫家陳白一老先生也為畫展寫下了“鍥而不舍結碩果”幾個大字。
讀賀安成的畫
一幅作品有沒有品位,首先看它是否有藝術意蘊和文化內(nèi)涵,是否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量。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藝術作品正是因為具有深刻的藝術意蘊和文化內(nèi)涵,從而呈現(xiàn)出較高的文化品位和藝術價值。1988年賀安成創(chuàng)作了一幅《新城組歌》的水彩畫,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去年又入選《新中國60周年美術作品展》。湖南僅有3位畫家的作品入選,因而使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讀賀安成的畫,你可以感受到一種內(nèi)在的精氣神。他為美學家王朝聞、詩人艾青等名家大家畫的速寫和為湖湘英烈譚嗣同、楊開慧等畫的水彩肖像以及韶山系列風景畫,造型生動準確,筆觸流暢自如,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寫實的藝術語言是賀安成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要風格。
寫實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觀念。盡可能還原物象是寫實畫風的一個特征。
讀賀安成的畫,你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他幾十年孜孜以求的寫實畫風。
他應我的邀請、歷時3個月精心創(chuàng)作的《毛主席為湖南日報題寫報名》的巨幅油畫,大氣磅礴,形神兼?zhèn)?。作品的構圖、色彩、線條、虛實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作品的主題、內(nèi)涵和藝術魅力得以充分展示。他在寫實的基礎上,強調(diào)了一種厚重,也透著一種浪漫主義的情懷。這幅作品受到許多行家的稱頌。
藝術作品要表現(xiàn)高尚的情操、格調(diào)和精神境界,藝術家就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性、情操和高雅的格調(diào)。繪畫實際上是一種修煉,一種心靈的修煉。藝術作品歸根到底是藝術家的思想品格、文化修養(yǎng)、藝術造詣的整體呈現(xiàn)。有意思的是,賀安成把自己的韶山情緣、藝術追求還傳遞到了兒子賀奕、賀羽的身上。賀羽5歲就跟隨父親到韶山生活,現(xiàn)如今,他已是國內(nèi)著名的青年油畫家,去年國慶60周年慶典閱兵式上,胡錦濤主席巨幅畫像正是由他所創(chuàng)作。這也是賀安成最為欣慰的。
賀安成畫的人物、風景,都以一種飽含情感的筆觸、一種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的審美情趣,塑造出一種大美的藝術形象。我以為賀安成就是這樣一位有境界、有追求,人品、畫品俱佳的藝術家。
若要深入了解賀安成,您不妨多讀讀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