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長13.5厘米,寬11.2厘米,高2厘米。硯為橢圓形,硯池雕螭鳳如意勾連云,有如螭鳳回味鳳羽,又暗含“天寶九如”,乃禎祥之征?!熬湃纭闭?,典出《詩經(jīng)·小雅》:“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绷恚缫庑稳珈`芝。靈芝又為吉祥瑞草,中國傳統(tǒng)工藝雕刻常將二者互相代用。硯邊有磕碰,已修補(bǔ)。
硯背有行書款:“冰雪為肌間紫壁,落落晨星手可摘,天然妙質(zhì)世間無,雖十五城不與易?!弊笙虏裤憽拜诽铩?、“任”行書款和陰文“黃任珍玩”、陽文“莘田(真賞)”篆書章款,“真賞”兩字已磨損。右下部銘陰文“香草齋”篆書章款。硯左側(cè)立面銘“宣和一壁”隸書款和陰文“十硯軒圖書”篆書章款。硯右側(cè)立面銘陰文“神品”篆書款和陽文“凍井山房”篆書章款。
黃任(1683-1768),《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列傳二百七十一:“黃任,字莘田,永福人。工書??谵q若懸河。有硯癖。以舉人令四會,罷官歸,惟硯石壓裝。詩清新刻露,有香草齋集。乾隆二十七年,重宴鹿鳴。卒,年八十馀?!泵鞔鷮W(xué)者、翰林黃文煥孫,康熙壬午科(1702年)舉人。他幼承家學(xué),詩、書、畫三者兼長,尤其工詩,為清代著名詩人、藏硯家。官至廣東四會縣令又兼高要縣事務(wù)。晚年筑陋室三楹于福州城內(nèi)文儒坊,曰:“香草齋”。他最工詩,一生作詩達(dá)幾千首,先后著《秋江集》六卷、《香草箋》及《消夏錄》詩話二卷。他的詩委婉奇麗,造詣甚深。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他“詩有音節(jié),清脆如雪竹、冰絲,非人間凡響,皆有天性使然,非關(guān)學(xué)問,在唐則青蓮一人,而溫飛卿繼之,宋有楊誠齋,元有薩天錫,明有高青邱,本朝繼之者,其惟黃莘田乎!”他以75歲高齡受聘纂修《福州府志》,后又主修《鼓山志》。79歲時又應(yīng)泉州知府懷蔭布邀請,纂修《泉州府志》,未成因丁內(nèi)艱歸里,由曾任貴州知府郭賡武續(xù)成。
徐世昌《晚晴移詩匯》卷五十五,采黃任詩三十五首,介紹他的生平,并附許子遜作的《黃任傳略》云:“莘田宦粵,有意政,罷官歸,貧不能自存,而獨(dú)耽于詩。清詞麗句,錯落于弓衣羅帕問。七古出入韓蘇,棄婦詞有樂府遺意。五言古《筑基》《賑粥》諸篇,愷直悱惻,香山之《秦中吟》也。至七言絕句,實(shí)兼玉溪、金荃、樊川之長,有妙思,有新色,有跌宕之致,有虛響之音,一唱三嘆,深情流注于其問,令人悄焉以悲,怡然以悅,黯然魂銷而不自持。”
徐世昌又引杭堇浦之言曰:“莘田七絕,秀韻獨(dú)出,兼饒逸氣。豐髯秀目,工書好客,詼嘲談笑,一座盡傾,有硯癖,自號十硯先生?!?/p>
黃任既愛硯,白日坐臥軒中,摩娑撫玩。晚上又讓他的小妾把這些名硯抱到床上,與他同床而眠,說這樣可得陰氣,使之更加潤滑。他還為最鐘情的十方硯石取了美無度、古硯軒、十二星、天然、生春紅、著述、風(fēng)月、寫裙、青花、蕉石等名字。黃任晚年貧病交加,年八十三時病故。黃任既歿,硯旋散失。其后風(fēng)月、寫裙二硯曾為黃任后人覓得,生春紅后為林白水所得。白水1926年8月被軍閥張宗昌殺害后歸李律閣。據(jù)說他在“美無度”硯上題刻謝跳的詩句:“非君美無度,孰為勞寸心?”世人傳此硯已流入東瀛,然北京故宮博物院亦收有此款硯,不知真假。
“香草齋”,乃黃任堂號。黃任喜種植藍(lán)草,故堂號名“香草齋”。
黃任所藏硯臺大多為刻硯名家顧二娘所刻,并因藏有十方珍貴的硯臺,晚年自號“十硯老人”,命其室日“十硯軒”,故見其藏硯也銘“十硯軒圖書”篆書章款。
“凍井山房”章款在黃任藏硯中用過多次。天津藝術(shù)博物院藏黃任款“墨雨硯”和“長虹端硯”,上有陰文“凍井山房”篆書章款。民國張伯駒曾收藏柳如是硯,上鐫“凍井山房珍藏”一印。清林在峨《硯史》錄黃任硯銘多個,有“凍井山房”章款和“凍井山房珍藏”章款。此“凍井山房”者何也?黃任有位同鄉(xiāng)叫黃虞南,字成運(yùn),號韻亭,室名“凍井山房”,福建永福(今永泰)人,曾著《凍井山房詩集》。不知這些“凍井山房”印款是否乃黃虞南所為,或黃虞南曾賞玩這些名硯。黃任曾題“十二星硯”款云“康熙庚子初秋十月三日題于凍井山房”,意為在凍井山房題寫此款。今所見黃任藏硯鐫“凍井山房”、“莘田真賞”印款者,以陰文居多。今發(fā)表此硯兩款皆陽文,當(dāng)屬少見。
“宣和一璧”當(dāng)為對此硯的引譽(yù)或褒獎。宣和乃宋徽宗在位年號,因徽宗的嗜好,“宣和”成了古代書畫、文房收藏盛世的招牌。
“神品”篆書款在黃任藏硯中也不鮮見,天津藝術(shù)博物院藏黃任款“長虹端硯”,即有“神品”隸書款。今所知黃任藏硯者,鐫“神品”款者,尚有“生春紅”硯。自南朝梁人庾肩吾在其所撰《書品》中,將自漢至齊梁問百余位書家及其作品分列為九等以來。歷代對書畫、篆刻、印章石品等都以幾個級別的“品”來劃分好壞,而且“品”級劃分不一。自清以來,相對權(quán)威或普遍認(rèn)同的“品”級是“神、妙、能、逸”四品。古今審美理論基本都把“神品”列為第一。“神品”篆書款硯的品級,在黃任藏硯中應(yīng)是名列前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