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醫(yī)院護理部 (西安 710075)梅月英 馬小紅 高 蕾
我科自 2005年 1月至 2010年 12月利用組合式外固定架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共 176例,達到滿意的療效,現就其護理干預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組 176例脛腓骨骨折中,男 114例,女 62例,年齡 15~ 62歲,平均 38.5歲,致傷原因均為外傷,車禍 142例,重物砸傷 34例,其中脛骨中上 1/3開放性粉碎性骨折 109例,脛骨中下 1/3開放性粉碎性骨折 67例,均急診行傷口徹底清創(chuàng)、骨折復位、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療。
2 護 理
2.1 術前護理:①測量生命體征、觀察意識、有無其他損傷、全身情況等。②觀察傷口出血、患肢末梢血運、感覺、運動情況。③迅速建立靜脈通道,抽血查血常規(guī)、電解質、肝腎功,血型、備血,備皮、導尿等。④備牽引床,便于術后換藥和鍛煉。
2.2 術后護理:①觀察生命體征和全身情況,向手術醫(yī)生了解患者有無血管、神經損傷及骨折分型、手術情況、預后及對護理的特殊要求等。②嚴密觀察傷口敷料外觀有無滲血、患肢末梢血運、感覺、運動、腫脹、疼痛、皮膚的顏色、引流等。③體位。術后患肢抬高 30~ 40°,以促進靜脈和淋巴液的回流 ,減輕腫脹。如有血管損傷,應根據損傷及手術方式將患肢置于適當的位置。④臥床休息。⑤病室內禁止吸煙,保持室溫 26~ 28℃,局部用烤燈照射保暖,防止血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huán)。⑥預防感染。全身應用有效抗生素;及時換藥,保持敷料清潔、干燥,換藥時可將患肢支架懸吊于牽引架上,既方便操作、又解決了醫(yī)務人員長時間托扶患肢的疲勞及不穩(wěn)定而致骨折移位。每次換藥時都要對針孔處皮膚及固定針進行消毒,及時清理針孔處的分泌物。預防止針眼感染:住院期間全支架連同小腿傷口均采用無菌敷料包扎,每日在針孔處滴酒精 2次。預防支架松動:每周檢查 1次外固定架的連接裝置是否有松動、移位,如有應及時擰緊螺釘。針孔發(fā)生感染膿性分泌物增多引起針道松動,應及時拔除固定針,局部進行換藥處理。定期復查 X線片,了解骨折有無移位以便及時處理。⑦功能鍛煉。具體方法是:術后 1~ 2d傷口引流管未拔除者,可做伸屈足趾活動。避免太劇烈的活動引起傷口出血和疼痛;3d后疼痛減輕,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踝泵訓練及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術后 1~2周根據情況扶雙拐練習患肢不負重行走。4~6周后根據骨折的穩(wěn)定情況遵醫(yī)囑練習患肢由部分負重到全部負重活動,逐步過度至脫拐行走。每次鍛煉幅度以活動后不引起病人明顯不適為宜。多曬太陽[2]。⑧飲食。術后應加強營養(yǎng),多食富含維生素、蛋白質、鈣等高能量高營養(yǎng)的飲食,如精瘦肉、雞蛋、牛奶、大骨頭湯、魚貝類海產品、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可以增強體質,促進傷口和骨折愈合。⑨術后心理護理。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的治愈時間相對長,外固定架與內固定相比,病人可以看到固定器械進入皮膚骨骼內,易產生恐懼、自卑、焦慮、悲觀、情感障礙、過度依賴、焦躁等心理。針對換著不同的心理[4]給予不同心理干預,耐心解釋、鼓勵、安慰,及時解答鍛煉中出現的問題,反饋治療進展情況,宣教骨折治療的相關知識,了解治愈過程,積極與醫(yī)護人員配合,在良好的情緒中主動參與鍛煉,從而達到逐步康復。
3 結 果 本組 176例患者經過 6~ 24個月的隨訪,157例獲得骨折愈合,治愈率達 89.2%,平均愈合時間 18周。 6例術后出現支架松動,骨折移位,在 X線透視下重新復位支架固定后治愈;1例伴嚴重軟組織損傷且污染嚴重的脛骨開放性骨折發(fā)生皮瓣壞死合并骨感染,經清創(chuàng)換藥再次植皮或肌瓣、皮瓣、肌皮瓣轉移手術治愈;1例因再植的肢體功能不良應患者要求而截肢;6例發(fā)生骨折延遲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3例出現針道感染,經局部處理治愈。
1 由于外固定支架對骨折的間接固定,牢固程度往往不如內固定,因此在指導患者功能鍛煉時一定要根據骨折的穩(wěn)定性,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正確鍛煉。過于保守則不能有效預防關節(jié)僵直、肌肉萎縮等并發(fā)癥,不利于促進骨折端早日愈合。過度鍛煉又有可能導致骨折移位,增加患者的痛苦。故應遵循兩個原則:①個體化原則。根據患者骨折分型、手術方式,體質、年齡等情況與醫(yī)生共同制定適合患者個體化功能鍛煉方案。②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骨折愈合的規(guī)律,骨折后 3~ 4周才有纖維連接,骨痂形成需 8~ 10周以上。特別是脛骨中下 1/3部位骨折及粉碎性骨折愈合更加緩慢,更需要耐心持續(xù)的功能訓練。本組 67例脛腓骨中下 1/3骨折經 6~ 8月達到骨折愈合。故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階段施以不同強度功能鍛煉非常重要。
2 外固定支架固定針部分固定于骨內,部分露于皮外,而且針孔數量較多,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感染、引起骨髓炎等。針道松動,外固定支架將失去作用,反而成為控制感染的障礙。針對以上情況,對患者的外固定架針孔進行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減少并發(fā)癥,促進骨折愈合和功能康復。本組全部病例施行針孔滴酒精,2次 /d,時間 2~ 16周,有效地預防了感染,3例出現針孔感染經換藥治療痊愈,無一例導致骨髓炎感染。
[1]李長霜,趙秀健,王素珍,等.47例短縮-延長肢體治療脛骨骨缺損合并軟組織缺損的術后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3):226-227.
[2]彭貴凌,王素珍,魏波曼.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治療骨缺損的護理 [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2):16-17.
[3]石榮光.創(chuàng)傷骨折住院患者的心理應激與干預 [J].護士進修雜志 ,2006,21(8):729-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