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輸血科 (西安 710032)安群星 邵中軍 余 瑞 陳曉鵬 吉兆華
我國屬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中、高流行區(qū),普通人群抗-HCV陽性率平均為 3.2%[1]。 HCV曾一度在供血者中爆發(fā)流行,我國部分省市單采血漿供者抗-HCV陽性率竟高達80%[2],對我國臨床用血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為了解西安地區(qū)近十年 HCV感染狀況,從而有針對性地保護易感人群,為防控措施提供科學依據(jù),我們對 2000~2009年西京醫(yī)院供血者 (約 25萬 )及受血者 (約 15萬)抗-HCV陽性率進行調查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來源 本資料來源于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 2000~2009年供、受血者 HCV抗體檢測結果,以及供血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檢測結果,涉及調查人數(shù)合計約 40萬。
2 檢測方法 供、受血者 HCV抗體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ALT檢測采用速率法,操作及結果判定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每份標本分別由不同操作人員采用不同廠家試劑檢測兩次,對有反應性標本再設立雙孔復查,雙孔均無反應性方可判定為陰性。ALT檢測值大于 40U/L判定為 ALT項不合格。為避免“窗口期”漏檢,2002~ 2009年的全部血液標本同時采用熒光定量 PCR進行 HCV病原體的核酸檢測(NAT),操作及結果判定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
3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 SPSS1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各樣本率的比較采用i2檢驗。
1 供血者 HCV抗體篩查情況
1.1 供血者人群 HCV抗體篩查總體情況:對近十年(2000-2009)245545位供血者資料進行調查,HCV抗體總陽性率為 0.47%。隨著年份增長,HCV抗體陽性率基本呈現(xiàn)逐年下降態(tài)勢,見表 1。
1.2 性別分布:調查男性 162139例,女性 83406人。經統(tǒng)計分析,近十年間男性 HCV抗體總陽性率為0.43%,女性為 0.54%,男女具有顯著差異(P<0.05)。 從年份來看,除 2000、2005年外,其余各年女性HCV抗體陽性率均顯著高于男性(P<0.05),見表 1。
表1 西安地區(qū)近十年供血者HCV抗體篩查情況統(tǒng)計 (2000~ 2009年)
2 受血者 HCV抗體篩查情況
2.1 受血者人群 HCV抗體篩查總體情況:對近十年(2000~ 2009年)147651位受血者資料進行調查,HCV抗體總陽性率為 1.92%。隨著年份增長,HCV抗體陽性率基本呈現(xiàn)逐年下降態(tài)勢,見表 2。
2.2 性別分布:調查共涉及男性 78455例,女性69196例。經統(tǒng)計分析,近十年間男性 HCV抗體總陽性率為 1.97%,女性為 1.86%,男女無顯著差異(P>0.05)。
表2 西安地區(qū)受血者 HCV抗體篩查情況統(tǒng)計 (2000~ 2009年)
2.3 供血者 ALT篩查情況:對近十年 245545位供血者進行調查,ALT不合格率為 1.68%,且呈逐年快速上升態(tài)勢。從性別分布來看,男性 ALT不合格率高于女性,且呈顯著差異(P<0.05)(附圖)。
附圖 2000~ 2009年西安市供血者 ALT不合格率
HCV感染極易慢性化為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對各國臨床用血安全也構成極大威脅。為保障臨床安全用血,國家規(guī)定必須對供血者做 HCV抗體和 AL T檢測,對受血者做輸血前 HCV抗體檢測。
HCV感染后,會刺激機體免疫細胞產生 HCV抗體,該抗體是判定機體有無 HCV感染的重要指標[3,4]。 ALT是機體蛋白代謝過程中所必需的一種催化酶,大多存在于肝細胞內。當由于肝病、肥胖、藥物及酒精等因素而使肝細胞遭受破壞后,ALT大量釋放入血,使得血循環(huán)內 ALT含量異常升高,借此診斷機體肝細胞及肝功能的損害[5~7]。
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十年西安地區(qū)供血者HCV抗體陽性率為 0.47%,女性高于男性,且呈逐年下降趨勢;受血者 HCV抗體陽性率為 1.92%,無性別差異,亦呈逐年下降趨勢;供血者 ALT陽性率為 1.68%,男性高于女性,而呈逐年上升趨勢。
結果提示,雖然人體感染 HCV并不產生免疫保護作用,且無疫苗可用,但由于近年來國家重視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HCV預防措施已見成效。這些措施包括:①積極對丙肝患者進行有效治療;②嚴格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推行無償獻血;③嚴格消毒措施,推行安全注射;④加強安全性行為教育及監(jiān)管;⑤減少母嬰傳播的危險。此外,對于供血者 ALT陽性率逐年上升筆者認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肥胖、飲酒、藥物使用等顯得更為常見,而多數(shù)并非感染肝炎病毒所致。已有學者認為,ALT指標缺乏特異性,已不適于采供血機構作為肝炎病毒的篩查指標,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不少國家和地區(qū)已取消了對供血者ALT的檢測[8~10]。
[1]付涌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學[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11):873-875.
[2]江朝富,汪傳喜,付涌水.輸血不良反應及輸血傳播疾病 [M].廣州:東科技出版社,2004:237-300.
[3]楊東亮.丙型肝炎的病毒學檢測指標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4,12(2):104-104.
[4]張美先,李勤凡,李 端,等.丙型肝炎病毒臨床檢測方法的研究及臨床意義 [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9,9(23):4574-4576.
[5]陳學兵,陳恩強,李 紅,等.成都地區(qū)體檢人群 AL T升高相關原因分析 [J].華西醫(yī)學,2009,24(12):3132-5.
[6]Wedemeyer H,Hofmann WP,Lueth S,et al.AL T screening for chronic liver diseases: scrutinizing the evidence[J].Gastroenterol,2010;48(1):46-55.
[7]Bevan CA,Palmer CS,Sutcliffe JR.Blunt abdominal trauma in children: How predictive is ALT for liver injury[J]?Emerg Med J,2009,26(4):283-8.
[8]任芙蓉.實施血液病毒核酸檢測策略的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1):1-3.
[9]季 陽,鄭忠偉,蔡 輝,等.病毒血清學檢測與核酸檢測技術在輸血傳染病篩檢中的應用[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6):413-7.
[10]季 陽,王 迅,鄭忠偉 ,等.重新評估獻血者 ALT檢測的意義[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7):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