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治,張劭夫
患者,女,57歲。因反復咳嗽、咳痰、發(fā)熱半年余,加重15 d于2010-06-07入院?;颊咦?010年初出現(xiàn)反復咳嗽、咳痰,黃色粘痰,量多,伴發(fā)熱,多次在外院住院治療,經(jīng)抗感染治療后,癥狀可緩解,但上述癥狀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2010-05再次出現(xiàn)咳嗽、咳黃痰伴發(fā)熱,收入筆者醫(yī)院呼吸科。既往曾有“鼻竇炎”病史2年。入院查體:T 38.3℃,意識清,淺表淋巴結無腫大,各副鼻竇不同程度壓痛,雙肺呼吸音粗,雙肺可聞及少許痰鳴音,其余未發(fā)現(xiàn)陽性體征。入院后查血常規(guī):WBC 5×109/L,N 0.648%,L 0.162%,Hb 106 g/L。CRP 64.3 ng/L,ESR 71 mm/h,肝功腎功(-),PPD 試驗(-),冷凝集試驗(-),痰抗酸染色(-),腫瘤標志物(-),HIV 抗體(-),痰培養(yǎng)(-)。肺功能:通氣功能大致正常、小氣道功能障礙、彌散功能降低,氣管鏡檢查:支氣管炎性改變,刷片未見癌細胞,未見結核桿菌。胸部CT顯示:雙肺上葉及左肺下葉斑片狀密度增高影,右側水平裂及左側斜裂下部炎癥,胸腺區(qū)占位病變,考慮胸腺瘤。免疫球蛋白:IgG 1.41 g/L(正常值7.0~16.0 g/L),IgA<0.254 g/L(正常值 0.7~4.0 g/L),IgM<0.176 g/L(正常值0.4~2.3 g/L)。診斷:Good's綜合征。入院后先后給予哌拉西林、去甲萬古霉素、進口氟康唑等多種藥物抗感染,應用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療,20 d后復查胸部CT:雙肺炎癥較前明顯好轉,復查免疫球蛋白:IgG 8.91 g/L,IgA<0.254 g/L,IgM<0.173 g/L,患者病情好轉出院。
Good綜合征是一種少見病,其發(fā)病年齡多在40~60歲,無性別差異,特點為胸腺瘤、低丙種球蛋白血癥和免疫缺陷所致的反復呼吸道感染和(或)嚴重腹瀉。本例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都符合Good綜合征的診斷。胸腺是重要的免疫調節(jié)器官,一旦其發(fā)生病變,免疫系統(tǒng)就會失衡,造成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顯示Good綜合征的基本缺陷在骨髓,部分患者出現(xiàn)前B細胞的缺失,但真正的發(fā)病機制還不明確。從診斷胸腺瘤到出現(xiàn)免疫缺陷可以相隔數(shù)年。Good綜合征患者常常因為免疫功能低下而反復發(fā)生呼吸道感染:鼻竇炎、肺部感染、支氣管擴張等,本例患者就以反復肺部感染并支氣管擴張為特征。治療上,手術切除胸腺瘤能否糾正低丙種球蛋白一直有爭議,雖然胸腺瘤病理多為良性,且手術切除并不能使免疫功能得到恢復,但目前仍提倡手術治療,以防止其局部浸潤生長及遠處轉移,同時大劑量應用丙種球蛋白替代治療也是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