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偉林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種子管理站 311203)
春大豆是我地主要栽培的糧油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在6666.7hm2以上。主栽品種為95-1,該品種是上海動植物引種研究中心從國外進口品種中篩選出的優(yōu)良品種。春栽采收青莢,生育期90d左右,植株較矮,生長勢中等,株高50cm;葉卵圓形,花淡紫色,茸毛灰綠色;有限結莢習性,主莖9~11節(jié),側枝3~4個,著莢密集;豆莢較大而飽滿,莢長4.5~5cm、莢寬1.1~1.2cm;豆粒鮮綠,容易燒酥,口感甜糯,食味佳;鮮莢百莢重250g左右,平均667m2產量550~600kg;該品種耐寒性強,適于早春大小棚栽培。我區(qū)從1996年試種以來,表現為早熟,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具有耐低溫寒潮、熟期早、穩(wěn)產高產、經濟效益好等優(yōu)點。現將春大豆主要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大豆屬旱地短日照植物,喜溫暖,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土壤為宜。我區(qū)圍墾土地平整,排水良好,適宜種植春大豆。選擇地勢高燥、陽光充足的地塊作苗床。苗床長20m、寬1m,播種量6kg左右,可移栽大田667m2。采用薄膜覆蓋加小拱棚保溫育苗有利于出苗整齊。播前澆透苗床,待水滲下后播種,播后蓋1~2cm厚泥土,鋪上地膜和小拱棚膜;出苗后揭掉地膜,小拱棚膜要日揭夜蓋;待出苗后10d左右,夜間揭掉小拱棚膜進行煉苗,如遇強冷空氣或連續(xù)陰雨天氣,蓋好小拱棚膜保濕。幼苗子葉展開,真葉初見時移栽。移栽前1d澆1次水,以利次日起苗。
3月8日移栽大田,并采用小拱棚加地膜覆蓋栽培,株行距為39cm×21cm,每畦栽3行,每穴3株。栽種時地膜下面不可露根,要用泥土封好大豆根系,蓋好小拱棚膜,閉棚增溫1周左右促活棵。
(1)溫度管理:鮮食大豆活棵后小拱棚要日揭夜蓋,增加光照,并注意晴熱天氣棚內的通風換氣和降溫,白天棚內氣溫控制在20~25℃、夜間12~15℃;開花結莢期,白天棚內氣溫控制在20~28℃、夜間15~20℃;當夜間自然氣溫穩(wěn)定在15℃以上時,可撤掉大棚裙膜,防止棚內氣溫高于28℃。(2)化學除草:移栽前1d,每667m2用禾耐斯60mL進行化學除草。(3)施足基肥:可促進植株早期發(fā)育良好,多生側枝,增加花數,降低結莢部位。但不宜過多施用氮肥,以免造成植株徒長,要做到氮、磷、鉀合理使用。前作為蔬菜,肥力相對較好,移栽前1d深施復合肥30kg,可滿足春大豆整個生育期需求。但如果前期施肥不足或后期有缺肥現象,則應于始花期進行追肥,以保證后期養(yǎng)分供應。(4)水分管理:大棚地膜覆蓋栽培的,大豆生長前期一般不缺水。開始分枝后,如土壤偏干,要適當灌水,保持土壤濕潤。
2月7日育苗,667m2播種量8kg,發(fā)芽率95%,成苗率90%。大田移栽前,筑畦寬130cm,行距39cm、株距21cm,每穴栽3株,每667m2成苗數2.1萬株。3月8日移栽,秧齡28d。4月10日始花,5月3日終花,5月26日成熟收割,全生育期110d。
(1)經濟性狀考查:主莖葉片8張,植株高度48.5cm,有效分枝2個;莢高8.5cm,每株總莢數19個,其中1粒莢4個,二粒莢11個、三粒莢4個;莢長 5.3cm、莢寬 1.2cm,百莢鮮重 201g、粒重 65g,理論產量611kg,實際產量650kg。(2)經濟效益:總計每 667m2產值 2200元(補貼 40元),扣除機耕70元、工本費700元、種子50元、化肥52元、農藥11元、承包費150元,其他80元,總成本1113元,667m2凈收入達1087元,獲得了較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