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wèi)東,吳澤林
(1.湘南學院,湖南郴州 423000;2.中共郴州市委黨校,湖南郴州 423000)
·思想政治工作·
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陳衛(wèi)東1,吳澤林2
(1.湘南學院,湖南郴州 423000;2.中共郴州市委黨校,湖南郴州 423000)
農民工是指那些離開了居所,常年大部分時間在外從事以贏利為目的的農民。在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這群人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目標和任務的提出,加強對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緊迫感和重要性日益顯露,可以說加強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和諧社會建設、城鄉(xiāng)經濟社會發(fā)展、農民自身生存環(huán)境和處所的改變都起作重要的作用。
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對策;成就
1.國家日益重視對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1999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十分注意做好下崗職工和進城務工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別是對進城務工人員,城市有關部門和用工單位要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切實承擔起對他們的管理和教育責任。明確了對農民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原則和責任,盡管僅注重對進城務工農民的教育,而忽視了異地務農的農民工的教育,但它仍表明了黨和國家對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2003年農業(yè)部、教育部等六部委又聯(lián)合下發(fā)了《2003—2010年全國農民工培訓規(guī)劃》,涉及了對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用人單位在招收農民工后,在職業(yè)技能培訓的過程中也加強了對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2.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斷豐富
農業(yè)部勞動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設部財政部2003年9月9日聯(lián)合下發(fā),《2003—2010年全國農民工培訓規(guī)劃》,確立以轉移就業(yè)前的引導性培訓和職業(yè)技能培訓為重點,在引導性培訓中主要以開展基本權益保護、法律知識、城市生活常識、尋找就業(yè)崗位等為主要內容,目的在于提高農民工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樹立新的就業(yè)觀念。在用人單位對農民工的實際培訓中還增加了企業(yè)經營理念、企業(yè)文化、團隊精神、企業(yè)形象等方面的教育。
3.對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不斷擴大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當一部分農民離開土地,走向城市的時候,政府沒有進行相關的指導,也沒有進行一定的培訓。隨著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加,在當地形成了打工經濟,客觀上刺激了本地經濟的發(fā)展。勞務輸出地的基層政府部門在利益的驅使下,開始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了就業(yè)去向方面的相關指導,并涉及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內容。但由于農民工在城市務工中出現同工不同酬、拖欠工資等情況;同時,農民工語言粗俗、行為野蠻、衛(wèi)生習慣不好、常集眾賭博、斗毆、喧嘩等積習同城市市民生活格格不入,在一定程度上使社會矛盾激化。這一切僅靠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無法全面保障的,所以,對農民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逐步擴展到上級政府、教育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城市社區(qū)、社會團體等。
4.對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
對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決的是他們的思想問題和認識問題,毛澤東曾經指出;企圖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強制的方法解決思想問題,是非問題,不但沒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在對農民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同當前我國生產力水平、社會發(fā)展狀況、農民工的思想狀況實際結合起來,聯(lián)系農民工所從事的工作、生活、思想進行教育和指導。針對農民工思想的曲折性、復雜性和反復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不斷推陳出新。除了傳統(tǒng)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外,實踐鍛煉法、說理引導法、比較鑒別法、熏陶感染法、心理咨詢法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被廣泛的運用。
1.對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不強
農民進入城市或者外出務工,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具有多樣性和不確定性。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視了農民工個體的差異性、個別性,沒有彰顯農民工的“屬人”特性,同時,也沒有依據農民工所從事的具體的工種,施與不同方法和內容思想政治教育。更沒有針對農民工個體的思想觀念、素質等種種與現代社會發(fā)展不協(xié)調的因素,運用現代化觀念和方法對農民工個體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個體、工種和地域、原生活地、受教育狀況等的不同,決定了農民工個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從而決定了他們生存方式和處事原則的不同、容入城市生活時間和觀念的不同。如果不能有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他們的思想難以得到解放,觀念難以得到更新,工作技能難以得到改變,整體素質難以得到提高。
2.對農民工重技能培訓輕思想政治教育
在過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對農民工的進行教育往往只是注重農民工的技能和業(yè)務素質的培訓,很少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去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通常認為農民工的問題主要就業(yè)和工資待遇問題,只要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提供就業(yè)崗位,就能解決農民工的一切問題。其實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農民工不僅追求合理的工資和社會保障,而且他們也有各方面需求,他們想提高自己或者后代的文化水平,改變現實中被城市市民邊緣化的狀況;提高自己在城市或異地的生活能力,力求成為城市新居民。所以,對農民工不僅是技能的培訓,也要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的職業(yè)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隨同他們勞動技能一同提高。
3.對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長效機制
農民工流動性和短暫性的就業(yè)特點,使思想政治教育難以持續(xù)進行。有的勞務輸出地可能是有組織的把農民從原來的地緣組織中組織起來外輸,在組織過程中可能也進行了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更多的農民是自發(fā)的、無組織的、自由的遷徙,并不斷的改變勞動場所。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不能把農民工納入自己的范疇中來,也不能把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同各類培訓學校教育、街道社區(qū)教育、非營利性組織的教育結合起來。學校教育、社區(qū)教育、非營利性組織教育也是應付式的進行農民工思想政治管理和教育,沒有專門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主抓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對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果并沒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判體系。所以,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不清、界定模糊,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長效機制,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農民工城市邊緣化的狀況。
4.對農民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不健全
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培養(yǎng)也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現階段,我們還沒有建立專門從事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工隊伍。人才的培養(yǎng)在教育,教育的發(fā)展在教師,沒有建立這樣的教師隊伍,所以,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主要由培訓機構、社區(qū)、企業(yè)和一些非營利性組織承擔。這群人,他們或在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知識素質、心理素質和能力素質等方面各有所長、也有所短。而農民工的特點決定了從事他們思想政治教育的人要同時具備以上各種素質和能力,能深入到農民工群體中,了解他們的需求,做他們的朋友,也只有這樣的人才可能提高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水平。
5.對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不明確
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歸宿,是與一定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相適應的,它包含了人的思想素質、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能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但現階段對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層面上,追求的是在就業(yè)過程中“不出事”。沒有顧及到農民工思想的發(fā)展變化,沒有涉及到農民工對城市生活的向往和成為城市新居民的客觀實在,更缺乏對新生代農民工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與關注。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不明確導致了對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不顯著。
1.增強對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思想上認識到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工在其存在的過程中具有受教育程度低、整體素質不高、生存環(huán)境惡劣等特點,同時,由于就業(yè)的歧視和工資歧視,整體待遇不高。加之黨和國家對農民工的關注更多是停留在經濟層面上,而對農民工沒有進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視了農民工個體的差異性、個別性,運用現代化觀念和方法對農民工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和影響,使他們的勞動技能得到提高,思想觀念得到解放,逐使其身份向現代農民和新城市居民的轉變。
2.重視對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解決農民工的實際問題相結合,改變過去重職業(yè)技能的培訓而輕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注重農民工精神世界的需求和發(fā)展變化。運用各種文化載體,定時不定時的深入到農民工集中的地域或企業(yè),用其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的樹立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使他們的職業(yè)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統(tǒng)一于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和暫居地的社會群體中。
3.建立對農民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機制
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機制,對農民工給予人文關懷。把各類培訓學校教育、街道社區(qū)教育、非營利性組織的教育結合起來,努力提高農民工的全面發(fā)展能力。在教育內容上,要使農民工能自由地發(fā)展,就必須有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與技能培訓相結合,使農民工學會技能的同時學會在異地生存和發(fā)展。在教育方法上,應注意農民工的特性,堅持以人為本原則,針對農民工在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實例論證,避免盲目和空洞的說教。在新聞媒體方面,由于新聞媒體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盡可能廣泛的報道和宣傳農民工中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不斷地沖擊農民工的思想。在國家政策方面,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在政策資金上要給予一定的傾斜,以鼓勵和引導農民工不斷學習、追求進步。同時,也可以把對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各級政府考核的指標之一,
4.健全對農民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由兩部分人員組成:一是專職人員;二是兼職人員。其中,專職人員是指那些專門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專家、學者、教授、理論家等專職人員和研究人員。這一部分人擁有良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yǎng)和奉獻精神,有較高的業(yè)務水平,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骨干和核心力量。如果這部分專職人員能夠有效的從事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農民工思想政治覺悟的提高可能更快,整個工作也能夠有效開展。他們主要通過課題調研、組織講座等方式,給農民工傳授相關經濟社會法律方面的知識。兼職人員是指那些既擔負著自己本身的業(yè)務工作又擔負著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人員?,F階段,他們是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對農民工進行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培養(yǎng)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因為其教育對象是農民工,他們一般懂得的知識少、原有思想觀念不易改變,整體素質較低,所以教育者必須具有耐心,要讓農民工容易接近,這樣農民工才愿意吐露心聲。因此,教育者應具備較強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知識素質等,只有這樣才可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質量。所以,要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一方面,讓思想政治教育專職人員參與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加強對職人員監(jiān)管和培訓。
5.明確對農民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思想政治教育應從當今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著手,立足于農民工的客觀實在,以走進農民工的現實生活為著手點,把解決農民工需要為目的,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為目標。改變過去那種對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局面,那種對農民工的教育培訓強調的“能就業(yè)”,在就業(yè)過程中“不出事”的教育培訓目標不適合現代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應根據就業(yè)的行業(yè)、地域、發(fā)展方向、受教育狀況、存在背景等時時改變。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水平的提高,約有1.5億農民工及家屬常住城市,并呈上升態(tài)勢。農業(yè)人口轉為城市居民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為了不使他們成為城市貧民,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他們工作技能和為他們的子女提供同等的教育的同時,使他們具備自身的發(fā)展能力和城市生存能力。
責任編輯:孟毅輝
D6
A
1004-3160(2011)01-0122-03
2010-10-21
1.陳衛(wèi)東,男,湖南龍山人,湘南學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區(qū)域經濟;2.吳澤林,男,湖南龍山人,中共郴州市委黨校機關黨委副書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