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美英 石振海 劉素梅 王茂萍
無抽搐電休克治療中給藥方式對血管影響的比較
呂美英 石振海 劉素梅 王茂萍
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精神病;血管損傷
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是近年來治療精神障礙的一種新方法,是在傳統(tǒng)電休克基礎上經(jīng)過技術改良,利用現(xiàn)代麻醉技術,使患者在安睡和肌肉完全松弛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是目前精神病學中較為安全,合并癥較少的一種物理治療手段[1-3],我院1999年開展該項治療以來,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需做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的男性患者80例,年齡20~60歲,體重45~68 kg。按照CCMD-3診斷標準,確診為精神分裂癥50例,抑郁癥11例,躁狂癥10例,強迫癥9例,其中藥物效果不佳27例,有幻覺妄想30例,興奮行為紊亂15例,抑郁癥狀13例,強迫癥狀7例,亞木僵狀態(tài)5例,均排除腦器質(zhì)性疾病及嚴重的軀體疾病。隨機分為2組,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2組患者年齡、體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2組均于治療0.5 h肌內(nèi)注射阿托品0.5 mg,囑患者仰臥于治療床上,用0.9%氯化鈉溶液打開上肢靜脈通道,麻醉師將面罩接通麻醉機,固定于患者口鼻部,準備就緒后開始靜脈給藥。對照組:給予1%的硫噴妥鈉500 mg溶于0.9%氯化鈉溶液25 ml中緩慢靜脈注射250~300 mg,然后快速靜脈注射0.2%氯化琥珀酰膽堿60 ~100 mg(1 ~2 mg/kg)[4],1.5 min后施行電休克治療,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復后及時拔除輸液針頭,停止0.9%氯化鈉溶液繼續(xù)輸注,治療完畢。試驗組:給予1%硫噴妥鈉500 mg溶于0.9%氯化鈉溶液25 ml中緩慢靜脈注射250~300 mg,然后快速靜脈注射0.2%氯化琥珀酰膽堿60~100 mg(1~2 mg/kg),1.5 min后施行電休克治療,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復后,繼續(xù)輸注大量0.9%氯化鈉溶液(≥300 ml),沖洗該靜脈,從而起到降低局部組織藥物濃度,減少刺激作用。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注射部位血管變化,如紅腫、變粗、硬化、阻塞、疼痛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血管損傷發(fā)生率為7.5%(3/40)明顯低于對照組100%(40/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硫噴妥鈉又稱戊硫巴比妥,為一種短時作用的巴比妥類藥物,使用溶劑一般為0.9%氯化鈉溶液,其溶液為強堿性,pH值為10.6~10.8,對靜脈管壁有化學刺激性,通常用于手術麻醉誘導,患者常在術后3~4 d發(fā)生靜脈炎,滲漏于血管外者則易發(fā)生疼痛、腫脹、紅斑、硬結(jié)、潰瘍,甚至皮膚壞死等癥狀,所以靜脈注射時一定要抽回血后再推注,誤注入動脈則后果更為嚴重,此時患者會立即發(fā)生劇烈的燒灼性疼痛、皮膚蒼白、脈搏消失,繼而出現(xiàn)一系列局部急性缺血體征:潰瘍、水腫、手指青紫、肢體壞死等。如漏出位置與周圍神經(jīng)較近,則可能引起神經(jīng)損傷[5]。琥珀膽堿為去極化肌松藥,作用時間短,患者自主呼吸恢復快。
本試驗結(jié)果顯示: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中,靜脈注射硫噴妥鈉、琥珀膽堿后,待患者恢復自主呼吸后繼續(xù)輸入大量0.9%氯化鈉溶液(≥300 ml)以沖洗患者血管,可有效降低局部組織的藥物濃度,最大限度減少藥物對血管及局部組織的化學性刺激,使血管紅腫、增粗、阻塞、局部組織疼痛等癥狀大為減輕(P<0.01)。所以靜脈注射硫噴妥鈉等藥物完畢,繼續(xù)輸入大量0.9%氯化鈉溶液,可以大幅度減輕藥物對血管以及局部組織的損傷,從而減輕患者痛苦,使患者及家屬消除恐懼心理,并樂于接受治療,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并發(fā)癥。
1 吳強,李燕紅.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精神障礙療效分析.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6,16:105.
2 Abrams R.Eleetronconvuisive therapy UBLI.3rd e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ublisher,1997.11-12.
3 楊開仁.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抑郁癥急性期臨床療效研究.中國全科醫(yī)學,2009,12:1054-1056.
4 郝偉主編.精神病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25-227.
5 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主編.現(xiàn)代麻醉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502.
R 749.054
A
1002-7386(2011)09-1380-01
10.3969/j.issn.1002-7386.2011.09.056
075103 河北省張家口市沙嶺子醫(yī)院
2011-01-10)
·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