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佳
對毛澤東“雙百方針”的幾點思考
郭 佳
毛澤東文化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起到了巨大的指導作用。在對雙百方針的背景、發(fā)展過程、合理性與實用性再度分析的前提下,提倡在此方針的指導下,揚棄地對待國際國內文化,促使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優(yōu)秀文化融合,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前進與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
毛澤東;文化思想;雙百方針
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不斷豐富和發(fā)展下,指導中國革命事業(yè)取得成就的科學理論。毛澤東文化思想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代表了當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指導了當時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并為當前中國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實踐證明,其不僅在中國新文化建設中體現了獨到的價值,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也依舊具有現實意義。
1956年4月28日,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作報告總結時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看這應該成為我們的方針。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月2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七次會議上正式宣布“雙百方針”是我們發(fā)展科學文化事業(yè)的方針。從此,黨中央有組織地宣傳并貫徹執(zhí)行這個方針。
毛澤東的文化思想,是通過對文化的本質以及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來考察的。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到,“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而經濟是基礎,政治則是經濟的集中的表現?!泵珴蓶|關于文化的定義是從唯物主義觀點出發(fā)的。關于百花齊放方針,毛澤東早在對戲曲進行改革時,就為中國戲曲研究院的成立題詞:“百花齊放,推陳出新”,讓各種戲曲形式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共存共榮。百花齊放剛開始并沒有延伸到其他文化領域。再后來,毛澤東為中國歷史問題的研究提出了百家爭鳴。1956年,對于我國社會主義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發(fā)展的重點和重心的轉移,促成了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完整地當作科學文化工作方針這一決定。
2.“雙百方針”確立的過程。
1956年5月2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七次會議上正式宣布“雙百方針”是我們發(fā)展科學文化事業(yè)的方針。隨著階級斗爭的基本結束,中國由革命轉為建設,要徹底改變我國當時的現狀,必須進行技術革命、文化革命。同年陸定一代表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懷仁堂作了題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講話,對“雙百方針”具體闡述,“我們所主張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提倡在文學藝術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中有獨立思考的自由,有辯論的自由,有創(chuàng)作和批評的自由,有發(fā)表自己的、堅持自己的意見和保留自己的意見的自由?!苯▏跗?,我國各方面都強調向蘇聯老大哥學習,以至于盲目搬理論,太過教條主義。雙百方針的提出,使思想得到了解放,我國科學文化建設氣氛濃厚,創(chuàng)作的樣式風格多樣化,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3.“雙百方針”遭受的挫折。
“雙百方針”并不是順利地被接受的,當時很多人將信將疑,不敢大膽的說話、評論或者是寫文章。因為受過的思想批判太多,形成一貫謹慎的表達方式;部分老同志的質疑導致方針的落實和實施不是那么順利。1957年,反右派斗爭又給“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潑了一盆冷水。少數右派分子把“雙百方針”擴大化,借機否定共產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領導們?yōu)榱遂柟涛尹h的執(zhí)政地位,更好地發(fā)展科學文化事業(yè),對這些右派言論進行了批判。但是在批判過程中擴大化和嚴重化,而使其遭受了嚴重挫折?!半p百方針”被認為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而出臺的方針政策而名存實亡。這些失敗是因新事物的不完善、宣傳教育力度和深度不夠以及對國情和矛盾分析不準確的合力所致。這種局面一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才得到逐步改善。
1.哲學合理性。
從矛盾論上來看,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世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而不是恐慌于這種狀態(tài)才能更好地把握和分析問題。國際或者是國內,存在多元化文化和思想。真理和謬誤都是相斗爭著存在的,真善美,假丑惡,多年的較真,多次的碰撞,最終才形成了暫時的真理性存在。雙百方針,正是倡導和鼓勵多樣性,讓其自身在斗爭和發(fā)展過程中過濾出真實的東西來。
從認識論上來看,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一個發(fā)展過程。尤其是新事物出現的時候,必定受到很多質疑和挑戰(zhàn),不能被大眾所認可。也有很多假扮的新生事物穿著真理性外殼搞復辟主義,容易蒙蔽大眾。新事物的出現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以積極心態(tài)對待新事物。我們要積極實踐、觀察、思考,從而提高以積極心態(tài)對待新事物的心智水平。新生力量最終被社會認可是需要一段艱苦斗爭的過程的,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正是給予了這些新生事物這樣的條件和環(huán)境,來促成它們的蛻變。
網絡凝聚子群是網絡中的行為者子集,其中行動者之間存在相對較強、直接、緊密、經常或者積極的關系[13]。本文設置凝聚子群最大切分深度為3,共得到8個派系分類(如表1)。
從實踐論上來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鞍倩R放,百家爭鳴”是檢驗和分辨真?zhèn)蔚姆椒ê瓦^程。正如馬克思主義和非馬克思主義的矛盾,馬克思主義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的懷疑和驗證,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繼續(xù)豐富和發(fā)展,不但沒有削減馬克思主義這種思想的地位,相反,使這種理論在競爭的過程中地位更加鞏固。對“雙百方針”的學習,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又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發(fā)展了中國特色文化建設。
2.“雙百方針”在確立以后的實際應用。
1956年在青島召開的遺傳學討論會標志著我國自然科學界百家爭鳴的開始。此后,歷史學界、哲學界、經濟學界、文學藝術界、科學技術界都十分活躍,我國文化思想界出現了盛況空前的欣欣向榮的生動景象。1956年的出版事業(yè)空前繁榮。文藝書籍9375種,比1952年增長87%;哲學社會科學書籍出版3723種,同比增長了170%;文化教育書籍2391種,同比增長30.8%;自然科學、技術書籍出版8698種,同比增長181%。這些充分證明了“雙百方針”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極大調動了廣大知識分子的創(chuàng)作激情。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黨清算了左的錯誤,總結了貫徹和執(zhí)行“雙百方針”的經驗和教訓,并于人大五屆一次會議,把“雙百方針”寫進憲法。鄧小平在文學藝術方面,主張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作為社會主義文藝的總方針。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文化建設要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胡錦濤高度概括了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的戰(zhàn)略地位,提出要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yè)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yè)快速發(fā)展。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也就是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同時要找準正確的方向,才能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產業(yè)國際競爭力,共同推動我國科學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
1.揚棄地對待國際國內文化。
全球化的過程,存在著經濟、政治、文化等不同的層面,文化的“全球化”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tài)。文化全球化的發(fā)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間,文化全球化有助于社會主義中國打破思想誤區(qū),促進人們觀念更新,最終促進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理性化;文化全球化在把多種文化帶到中國的同時,也把中華文化推向世界,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機。我們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指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收先進的優(yōu)秀的西方文化。根據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需要來取舍,才能正確貫徹“雙百方針”。
2.走文化創(chuàng)新之路。
胡錦濤在“十七大”的政治報告中提出了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傳統文化要與時代、世界接軌。中國的文化繁榮離不開世界,世界的文化也離不開中國。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個全球化的全新視角,即使再發(fā)達也最終會被歷史拋下。在國際文化交流如此頻繁的時候,我們在借鑒西方文化時需要注意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道路;要警惕“拿來主義”,要學習真正適合我國國情的東西,并積極貫徹運用,開放出更絢麗的花朵。
3.文化的融合與發(fā)展。
促使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重新整合適合我國建設需要的文化體系,需要創(chuàng)造出具有時代性,合理性和實用性共存的新文化。達到馬克思主義理論風格的民族化還要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求助’……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從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中汲取營養(yǎng),才能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起來,‘活’起來,要充分發(fā)揮民族文化親和力,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質、思維模式、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結合起來,用民族傳統文化精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做出新闡釋,新解讀”。所以,“雙百方針”的指導下中西方文化的融合,需要用本國的語言在本國的語境下做全新的表述。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具體過程中,拋棄傳統文化會使我們失去建立幾千年的文化根基,排異西方文化使我們固步自封,簡單拒接傳統和盲目排異西方文化都不是可取的態(tài)度。所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體現的尊重差異的包容才是繁榮文化的前提。綜合創(chuàng)新是對文化爭論的反思和超越,我們要從現代化實踐需要出發(fā),以寬廣的視野和開拓的胸襟吸納各派文化之長,站在更高的合力點上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和發(fā)展。
[1]涂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創(chuàng)新的全球化視角[J].菏澤學院學報,2010,32(1).
[2]楊祖恩.弘揚毛澤東文化思想,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29(1).
[3]張有平.毛澤東文化思想與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建設[J].科技信息,2010(10).
[4]王國敏,薛一飛.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由基本特征到理論路徑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11).
[5]王國敏.旗幟、道路、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
[6]戴知賢.毛澤東文化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Consideration of Mao Zedong's"Letting a Hundred Flowers Bloom,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Guo Jia
As the major component of Mao Zedong Thought,Mao Zedong's Cultural Thought has played a huge role in guiding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China.At the premise of re -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development process,rationa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Mao’s"letting a hundred flowers bloom,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principle,we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policy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Marxism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o Zedong;cultural thought;"letting a hundred flowers bloom,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D610.0
A
1672-6758(2011)12-0100-2
郭佳,在讀碩士,四川大學,四川·成都。郵政編碼:610064
Class No.:D610.0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