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亞東,黃曉含,郭亞
(菏澤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菏澤 274400)
頸椎病手術前后護理
官亞東,黃曉含,郭亞
(菏澤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菏澤 274400)
頸椎病/外科手術;頸椎病/治療;護理
頸椎病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其繼發(fā)性椎間關節(jié)退行性變所致脊髓、神經(jīng)、血管損害而表現(xiàn)的相應癥狀和體征。2003~2011年,我科針對28例符合手術指征患者給予術后精心護理,均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頸椎病患者為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齡35~68歲,平均年齡51歲。頸椎外傷骨折脫位合并脊髓損傷9例,頸椎間盤突出16例,脊髓型頸椎病3例。手術方式:9例外傷患者均行前路植骨加鈦板內固定椎管減壓術。根據(jù)頸椎間盤出患者椎體穩(wěn)定與否6例加鈦板固定,10例行前路椎間盤摘除椎管減壓術,3例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均行后路單開門椎骨減壓術。
2.1 做好患者心理疏導,向患者講解手術目的、過程、注意事項。
2.2 作好術前常規(guī)檢查。預防術后感染,術前三天給予抗生素。
2.3 做好氣管、食管牽拉訓練,頸后路行體位訓練,指導患者做呼吸功能鍛煉。
3.1 術后觀察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每30min監(jiān)測1次,直到平穩(wěn)。觀察呼吸頻率、節(jié)律、幅度。觀察頸部外形是否腫脹及軟組織的張力加大。同時,注意傷口出血情況,觀察頸部切口敷料有無滲血,如有及時更換,保持引流通暢,觀察引流顏色、性質、量,并做記錄。觀察是否有喉返神經(jīng)、喉上神經(jīng)損傷的癥狀,同時觀察四肢恢復情況。
3.2 術后護理 行植骨椎體融合術者,在搬運其回病房時,應有專人護送,頸部戴頸托固定?;夭》亢笕∑脚P位,頸部取前屈位置[1],兩側頸肩部放鹽袋,限制頭頸的偏斜?;颊叻祷夭》?,護理人員協(xié)助托起患者頸部、軀干、下肢,使患者身體呈直線水平,平臥硬板床上,頸部兩側用鹽袋固定。變換體位時,采用“軸型滾動式翻身法”,切忌頸部扭轉或過伸或過屈。觀察呼吸狀態(tài):呼吸困難是前路手術后最危急的并發(fā)癥,一般多發(fā)生在術后1~3日內,前路手術因術中反復牽拉氣管,可使氣管黏膜受損而水腫;切口內出血氣管受壓;術中牽拉、壓迫所致喉頭水腫;移植骨塊松動、脫落壓迫氣管。當患者呼吸困難加重、煩燥、發(fā)紺,應通知醫(yī)生同時立即敞開敷料,剪開頸部切口縫線,以利積血外溢,解除氣管壓迫。患者如果經(jīng)清除血腫,呼吸困難仍無改善,應做好氣管切開。飲食護理:術后常規(guī)禁食6h,飲食應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yǎng)、維生素,以增強患者抵抗力。術后康復護理:離床訓練。術后第3d可戴頸托離床行動,護士應在身旁指導,以防發(fā)生意外。術后頸托護頸2~3個月防止頸部過度活動。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損害后,可造成脊髓病手(指間肌肉麻痹導致手指并攏及握拳障礙)。術后1~5d訓練手的捏屈功能。睡眠時枕頭高低適宜,頸肩要防著涼,術后頸椎植骨愈合后開始進行頸部功能鍛煉。
27 例患者術后1個月到半年恢復正常,未造成殘疾。1例患者術后出現(xiàn)呼吸困難,經(jīng)臨床診斷為血腫壓迫氣管,于手術室行傷口切開,血腫清除,后患者痊愈出院。
術前氣管與食道推移訓練必不可少,術前教會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預防肺部感染。行高位頸髓骨折脫位內固定,術后翻身時必須2~3人同時進行。頸椎手術尤其是前路手術患者,經(jīng)長時間牽拉氣管,食道會引起喉頭水腫、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因此術前做好氣管食道的護理尤為重要。
R681.5+5;R47;R615
A
1008-4118(2011)03-0083-01
10.3969/j.issn.1008-4118.2011.03.46
201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