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潔 林世紅 韋成信 徐向新 黃琦 羅輯 鄧甲秀 蒙巧
(廣西柳州市人民醫(yī)院護理部,廣西柳州 545006)
心臟瓣膜置換術(sh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進展
蔡潔 林世紅 韋成信 徐向新 黃琦 羅輯 鄧甲秀 蒙巧
(廣西柳州市人民醫(yī)院護理部,廣西柳州 545006)
心臟瓣膜置換術(shù) 自我管理 生活質(zhì)量
心臟瓣膜病,是由于心臟瓣膜(包括瓣葉、腱索及乳頭肌)的炎癥引起的結(jié)構(gòu)毀損、纖維化、粘連、縮短及瓣膜粘液瘤樣變性,缺血性壞死,鈣質(zhì)沉著或先天發(fā)育畸形等所致的心臟瓣膜病病變。在發(fā)展中國家,風濕性心臟病是心臟瓣膜病最常見的病因;而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心臟瓣膜退行性病變是心臟瓣膜病的首要病因[1]。目前人工心臟瓣膜置換術(shù)已成為治療心臟瓣膜病的主要手段。手術(shù)能使患者早期解除病痛,恢復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置換人工心臟機械瓣膜的患者術(shù)后均需要接受抗凝、強心、利尿、擴管等治療,人工心臟瓣膜置換術(shù)后并不是治療的結(jié)束,而是術(shù)后心臟功能維護以及抗凝治療的開始,與抗凝治療相關(guān)的出血、血栓形成,體循環(huán)血栓栓塞是瓣膜置換術(shù)后最常見的危及生命的并發(fā)癥,而置換心臟機械瓣膜需要終生抗凝治療,如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抗凝不足易出現(xiàn)栓塞,抗凝藥物過度則會導致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患者應有很強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配合治療,促進疾病康復,提高生存質(zhì)量。
1.1 自我管理的理論基礎(chǔ)是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理論[2]。自我效能是人類行為的決定因素,是個人因素的中心,影響著自我管理的實施,是自我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我效能由美國心理學家Bandura[3]提出,它是指個體對自己執(zhí)行某一特定行為的能力大小的主觀判斷,即個體對自己執(zhí)行某一特定行為并達到預期結(jié)果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是自我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颊叩淖晕倚芩皆礁?其自我管理行為越好[4]。自我效能可通過四種途徑和辦法產(chǎn)生并提高[5],即:(1)個人完成某一行為的親身經(jīng)歷;(2)別人的間接經(jīng)驗;(3)口頭勸說;(4)生理狀況四個方面,通過調(diào)控健康行為、態(tài)度和情緒而影響人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zhì)量。
1.2 自我管理能力 主要包括三方面內(nèi)容[6]:一是疾病或行為管理,指照顧自己的健康問題,定期服藥或醫(yī)學檢查、改變膳食和其他高危行為等;二是角色管理,指建立和保持在社會、工作、家庭和朋友中的新角色,繼續(xù)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wù);三是情緒認知管理,指處理和應對疾病所帶來的各種情緒,如抑郁、焦慮以及恐懼等。自我管理模式并不是為了取代傳統(tǒng)的醫(yī)療服務(wù),而是作為一種有益的補充,即主張“在醫(yī)生的保駕護航下,病人自己照顧自己”。自我管理模式的目的是管理帶病狀態(tài)的生活,增強管理技能和自信度,改變個體行為,解決健康問題。
1.3 自我管理方法 源于心理行為治療領(lǐng)域,心理學家在實踐中認識到患者在改變行為、促進健康方面的巨大潛力創(chuàng)建了該方法。Curtin認為[7]自我管理是患者積極努力地監(jiān)測其自身健康狀況和參與護理活動,以達到最佳健康狀況,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控制癥狀,節(jié)省資源以及將疾病對其生活方式的影響降至最小程度的方法。
1.4 自我管理的影響因素 自我管理的影響因素包括:病人受教育水平、病程長短、病情的嚴重程度、社會支持和自我效能,其中自我效能被認為影響自我管理的最重要因素[8]。有調(diào)查顯示,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總體及各項與其自我效能均顯著正相關(guān),說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其自我管理水平越好[2]。
自我管理可顯著改善慢性病參加者的健康行為和生活質(zhì)量,降低醫(yī)療費用,避免或延緩可預防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9]。慢性病自我管理項目(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Program,CDSMP)的首創(chuàng)者美國斯坦福大學病人教育研究中心的Dr Kate Lorig及其同事,是以自我效能理論為理論框架進行設(shè)計的[5]。此項目不僅在軀體性疾病的治療中取得了成功,其在臨床護理中也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在心臟學科方面,Smeulders等[10]對安裝了心臟轉(zhuǎn)復除顫器的患者進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訓,提高了患者的總體自我效能感、生活質(zhì)量、社會功能。目前DeWalt等[11]對心力衰竭的病人進行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教育,包括自我癥狀的評估、食鹽量的控制、有計劃的運動、提高服藥依從性等。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只有在增加自我效能感的基礎(chǔ)上才能更好地提高自我護理能力[12],較低自我效能感不利于穩(wěn)定性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提高或穩(wěn)定而進展為心衰[13],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對維持和促進心律失常和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有著積極的效果。目前護理人員正逐步地在臨床上開展此項目[14-16],如任洪艷等[17]對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及相關(guān)因素進行分析等,這些都表明了自我管理教育對內(nèi)科、外科、慢性病、非慢性病等有較好的成效,可通過知識宣教和行為的干預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自我管理水平。研究證實包括高血壓在內(nèi)的慢性病患者進行自我管理能改善患者的健康行為和健康狀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降低患者的醫(yī)療費用[18]。從其他??谱o理領(lǐng)域的自我管理模式應用的效果來看,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能更好地增強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維持和促進患者的健康,節(jié)約醫(yī)療資源。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瓣膜置換術(shù)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對患者健康狀況的影響,建立有效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實用價值。正確規(guī)范的自我管理能力,可縮短患者病程,減少用藥,促進患者康復。但如何讓患者進行規(guī)范的自我管理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及探討。
[1]Goldbarg SH,Elmariah S,Miller M A,et al.Insights into degenerative aortic valve disease[J].J AM coll cardiol,2007,50:1205-1213.
[2]劉鵬飛,王宜芝,孫玉梅,等.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自我效能的相關(guān)性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7):615-617.
[3]Bandura,Albert.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W.H.Free Man,1997:1.
[4]張美芬,張利峰,張俊娥,等.腎移植受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行為與自我效能的相關(guān)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9):780.
[5]Lori K,Sobel D,Stewart A,et al.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a 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prog ram can improve health status while reducing hospitalize-tion:A randomized trial[J].Medica1Care,1999,37(1):5-14.
[6]KennethA,Hokoyd KA,T homas L.Self-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Handbook of clinical interventions and research[M].Olrando:Academic press Inc,1986:1-10.
[7]Curtin RB,Mapes DL.Health care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long-term dialysis survivors[J].Nephrol Nurs J,2001,28(4):385-392.
[8]傅東波,傅華.慢性病自我管理[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2,10(2):93-96.
[9]Tamim Ahmed,VictorG,Villagra.Disease management program intervention,behavior modification,and dosage effect[J].Consum Policy,2006,29:263-278.
[10]Smeulders ES,van Haastregt JC,Dijkman-Domanska BK,et al.Nurse-and peer-led self-management prog ramme for patients with an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a feasibility study[J].BMC Nurs.2007,6:6.
[11]DeWalt DA,Broucksou KA,Hawk V,et al.Comparison of a one-time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to a teach-to-goal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for self-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design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MC Health Serv Res.2009,9:99.
[12]Lapier TK,Cleary K,Kidd J.et al.Exercise self-efficacy,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and fear of falling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Cardiopulm Phys T her J.2009,20(4):5-11.
[13]Sarkar U,Ali S,Whooley MA.Self-efficacy as a marker of cardiac function and predictor of heart failure hospitalization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findings from the Heart and Soul Study[J].Health Psychol,2009,28(2):166-173.
[14]Yip YB,Sit JW,Fung KK,et al.Effects of a self-management arthritis programme with an added exercise component for osteoarthritic knee: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7,59(1):20-28.
[15]鄧三于,常彩云,李雪莉,等.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干預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6):532-533.
[16]葉紅霞.院外干預對心肌梗死患者自我管理及知識水平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48(8):43-44.
[17]任洪艷,劉麗萍,趙慶華.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相關(guān)因素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31(14):1374-1377.
[18]來小彬,萬巧琴,尚少梅,等.社區(qū)護士主導的同伴教育對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13-14.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Self-management Quality of life
蔡潔(1964-),女,廣東,大專,副主任護師,護理部主任,從事護理管理工作
R473.6
A
1002-6975(2011)13-1224-02
201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