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凱,王 芳,楊艷萍
(1.解放軍第117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13;2.南京軍區(qū)杭州療養(yǎng)院,浙江 杭州 310007)
護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護理的全過程中,不發(fā)生法律和法定的規(guī)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1]。小腸惡性淋巴瘤約占原發(fā)性消化道惡性淋巴瘤的28%,而回腸末段淋巴組織豐富,是其好發(fā)部位,病理分型以B細胞型多見[2],主要臨床表現是腹痛、腹部包塊、消化道出血及腸梗阻等[3],常采用手術治療。2011年1月,本院普通外科收治1例回腸惡性淋巴瘤伴腹腔廣泛轉移老年患者,為提高手術成功率,加強了圍手術期護理安全管理,現報告如下。
患者,女,72歲,因尿痛劇烈難忍半月、尿色棕黃,在外院就診時B超發(fā)現盆腔包塊,于2011年1月4日入住本院。入院時體格檢查:消瘦,體溫37.9°C,心率 110 次/min,血壓 86/60mmHg,呼吸25次/min,雙側呼吸運動對稱減弱,語顫減弱,叩診呈過清音,兩肺呼吸音減弱,全腹呈舟狀腹。血液檢查:白細胞14.0×109/L,中性粒細胞93.6%,血紅蛋白86 g/L,白蛋白30.8 g/L。尿常規(guī)檢查:潛血 +++,白細胞 +++,尿蛋白 +++,尿膽原33 mmol/L。診斷:盆腔包塊,腸道膀胱瘺,低蛋白血癥,中度貧血。經抗感染治療及營養(yǎng)支持,在全麻下剖腹探查,行部分回腸、膀胱、大網膜切除及回腸造瘺、膀胱修補、膀胱造瘺、腹腔引流術。術后病理報告為回腸惡性淋巴瘤,浸潤腫塊旁的腸系膜及大網膜(回腸彌漫大B細胞腫瘤)。由于術前準備充分,術后予全面細致的治療和護理,患者病情基本穩(wěn)定出院,住院時間28 d。
挑選1名有老年病護理工作經驗、擅于溝通的護士作為本病例的責任護士,全面負責護理工作。
2.1 動態(tài)評估 動態(tài)評估患者心理、疾病及并發(fā)癥、經濟、家庭及社會關系,根據評估資料判斷可能出現的護理問題,制定護理措施。
2.2 全程健康教育 向患者講解疾病發(fā)生的原因及手術方法,引導患者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疾病,提高對疾病治療的信心;及時做好各項治療及護理操作的解釋溝通,使患者積極配合,提高依從性;講解防跌倒、墜床的方法;講解各種儀器的用途,消除患者恐懼心理;出院前2~3 d,向患者及家屬書面告知出院后的用藥、飲食及活動、復查時間、化療時間、聯系方式等,邊示范、邊講解回腸造口的自護方法及注意事項。
2.3 營養(yǎng)支持 營養(yǎng)支持是保證老年惡性腫瘤患者手術成功的重要前提?;颊呷朐簳r體重37.5 kg,血清白蛋白30.8 g/L,血紅蛋白86 g/L,予輸注人血白蛋白、血漿及紅細胞,同時行完全胃腸外營養(yǎng)(TPN)以營養(yǎng)支持。術后予腸外營養(yǎng),輸入氨基酸、脂肪乳劑,患者能進食后進高營養(yǎng)的流質、半流質。根據制定的輸液計劃輸液,確保輸液安全有效;輸注人血白蛋白、血制品及胃腸外營養(yǎng)給予單一通路輸注;加強巡視,仔細觀察患者用藥反應;每周復測體重、血清白蛋白和血紅蛋白,了解患者營養(yǎng)狀況。經營養(yǎng)支持治療,本病例手術前血清白蛋白33.8 g/L、血紅蛋白119 g/L較入院時增加;手術后康復較快。
2.4 用藥安全管理 患者病情復雜,手術前后應用藥物種類多,因此要重視用藥安全管理。嚴格做到三查七對,保證用藥安全;合理安排輸液順序,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準確調節(jié)輸液速度,重視輸液巡視及滴速控制,細化不同藥物的巡視記錄時間、巡視內容及滴速要求;密切觀察藥物療效及副反應。本病例未發(fā)生藥物不安全事件。
2.5 術前腸道膀胱瘺的安全管理 為患者置入F18號雙腔氣囊導尿管,遵醫(yī)囑用等滲鹽水行持續(xù)膀胱沖洗,沖洗速度根據引出尿液的顏色及時調整,尿液中糞便較多時加快等滲鹽水滴速,防止導尿管堵塞,引流液色清時調慢等滲鹽水的沖洗速度;保持導尿管通暢,密切觀察尿液的顏色、量、性狀;每4 h監(jiān)測體溫,及時了解體溫的波動趨勢;每周做尿液藥敏試驗,給予頭孢地嗪鈉聯合替硝唑靜脈滴注抗感染治療?;颊邚筒槟虺R?guī)檢查示:潛血、白細胞、尿蛋白均為陰性,尿膽原3.2 mmol/L;體溫正常。
2.6 術后安全管理
2.6.1 心電監(jiān)護的安全管理 術后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監(jiān)測患者血壓、脈搏、呼吸及脈搏氧飽和度的變化。認真檢查監(jiān)護儀使用每個環(huán)節(jié),以確?;颊甙踩?指導患者活動,在允許的范圍內變換體位,防止影響監(jiān)護效果,并協(xié)助患者活動肢體;合理設置報警聲;每2 h更換監(jiān)測血壓、脈搏氧飽和度的部位,防止連續(xù)監(jiān)測同一部位造成局部損傷;為了不影響監(jiān)測效果,每日更換電極片;中心靜脈壓監(jiān)測過程中,采用持續(xù)沖洗裝置,保證測壓管道通暢,每隔1 h檢查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功能狀態(tài),以獲得準確的監(jiān)護數據。
2.6.2 回腸造口安全管理
2.6.2.1 造口的觀察與評估 正常腸造口應微凸、紅色、有光澤,腸造口黏膜與周圍皮膚對合緊密,顏色與周圍正常皮膚相同,腸造口周圍皮膚完整。本病例腸造口圓形,直徑2.5cm,顏色紅色,有光澤,略高皮膚2cm,血供正常。
2.6.2.2 造口周圍皮膚的管理 回腸造口術后第3天開放,大量稀便流出且富含消化酶類,對正常皮膚的腐蝕、刺激性強,一旦與皮膚接觸,1 h內即可引起紅斑,數小時后可引發(fā)皮膚表面潰瘍。對造口周圍皮膚用等滲鹽水清洗,撒上造口護膚粉,保持皮膚干爽;為了不影響造口袋的粘貼效果,貼上防漏條,以防止糞便滲漏。經護理,患者造口周圍皮膚無紅斑、炎癥發(fā)生。
2.6.2.3 造口袋的選擇與使用 造口開放后用一件式透明造口袋,便于觀察造口情況。根據患者造口情況選擇合適造口袋。用造口袋前,先清潔造口周圍皮膚、擦干,用造口測量尺測出造口大小和形狀,然后裁剪底盤內口,須與造口徑和形狀一致,關閉造口袋底部排放口,撕去粘膠保護紙,將一件式造口袋底盤緊密貼在造口周圍皮膚上。
2.6.3 引流管的安全管理 加強引流管的安全管理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重要條件?;颊咝g后放置了胃管、2根腹腔引流管、膀胱造瘺管,做好管道標識,并在患者床尾懸掛高危警示牌,建立管道滑脫應急預案。各種引流管除做好常規(guī)護理外,胃管接一次性負壓引流器,負壓小于16.5 kPa,保持持續(xù)有效的胃腸減壓,每班測量胃管外露的長度并記錄,減壓期間做口腔護理2次/d,協(xié)助患者進行咳嗽咳痰,嚴密觀察患者腸鳴音情況;2根腹腔引流管分別放置于左結腸旁溝和膀胱修補區(qū),接一次性無菌引流袋,每2 h擠壓1次,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及引流速度,保持引流通暢有效;密切觀察膀胱造瘺口周圍皮膚情況,保持造瘺口皮膚及敷料清潔干燥,每天用0.5℅碘伏消毒造瘺管周圍,為了不使膀胱萎縮,術后第3天進行間歇性放尿,每隔2~3 h放尿1次,使膀胱保持一定充盈。本病例無引流管滑脫和并發(fā)癥發(fā)生。
2.6.4 皮膚的安全管理 由于患者消瘦、心肺功能較差,術后臥床時間較長,易發(fā)生壓瘡。使用Braden評分表進行壓瘡風險評估,準確識別壓瘡危險因素并進行干預,建立翻身卡和皮膚觀察記錄單,每 2 h翻身1次;應用防壓瘡床墊,減緩身體受壓部位壓力,采取半臥位,床頭抬高<45°;由于術后72 h手術切口吸收熱的影響,患者體溫最高達38.7°C,及時予溫水擦浴,更換潮濕的衣褲和被褥床單,保持床單平整、干燥。本病例經精心護理,未發(fā)生壓瘡。
回腸惡性淋巴瘤伴腹腔廣泛轉移患者病情復雜、抵抗力差,實施手術治療時必須重視圍手術期的安全管理,是手術成功的關鍵之一。圍手術期安全管理的重點在于對患者動態(tài)評估,及時發(fā)現和處理存在或潛在的護理問題,給予有效的全程健康教育,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做好藥物安全管理,加強營養(yǎng)支持,提高患者抵抗力,同時做好腸道膀胱瘺的安全管理,術后重視心電監(jiān)護,加強回腸造口安全管理、引流管及皮膚安全管理,能確保患者住院期間的安全。
[1]王芳,葉志弘,葛學娣.護理安全管理研究及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1):1053-1055.
[2]朱麗明,李海梅,陸星華.原發(fā)胃腸道惡性淋巴瘤診斷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1,1(5):643.
[3]黎萬成.回腸惡性淋巴瘤破裂出血誤診為闌尾炎1例[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5(16):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