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繼芳 陳建國
女性主義與休閑運動
袁繼芳 陳建國
通過對女性主義與休閑運動的研究,闡述女性主義與休閑運動的聯(lián)系以及女性主義的休閑運動觀,從而為女性休閑運動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女性主義;休閑運動
女性主義,英文對應詞是Feminism。該詞于1837年源于法國,意同于婦女解放。20世紀初,五四運動前后翻譯成女性主義、女權主義、女子主義等各種說法,意指從根本上改變女性受壓制的社會地位和受歧視的社會作用。為什么現(xiàn)在把feminism叫女性主義呢?實際上,在本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的婦女基本上爭取到了選舉權,但她們發(fā)現(xiàn)在實際生活中仍然不能和男人平等,表現(xiàn)為男尊女卑,在人們的觀念中女人是男人的客體,在道德中對女性有偏見,等等。她們發(fā)現(xiàn)這其中有一個性別關系、性別權利之間的差異。因此,她們從爭取女權這個目標轉變?yōu)檠芯颗耘c男性相比為何處于不利地位及如何獲得真正平等,更加強調(diào)性別關系的分析。改革開放后,我們國內(nèi)的婦女運動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即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了男女平等但實際上卻仍然無法平等,看來僅滿足于法律上的權利平等還不行,于是開始轉向性別分析,因而國內(nèi)很多學者采用了女性主義這個詞。
總之,feminism內(nèi)涵從女權主義到女性主義的不同理解說明了女權運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同時也給女性問題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這時候,開始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女性主義流派。比如說,自由主義的女性主義、激進的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女性主義、社會主義的女性主義以及當代的女性主義等一系列學說。它們所爭取的權利和女性研究要實現(xiàn)的目標和口號都有所不同,都有很多的差異。自由女性主義信念的核心是,相信個人的重要性與自主性,相信自然給了一切人以平等和自由。他們認為女性與男性應享有同等權利與機會,女性同樣需要平等、自主與選擇自由,不能因為她是女性就不滿足她的這些需要。美國的自由女性主義者弗里丹在她的《女性的奧秘》一書中分析了傳統(tǒng)男女角色分工的不合理,描述了中產(chǎn)階級白人婦女的生活和苦惱,婦女要拋棄傳統(tǒng)的女性氣,應多受教育,多學習專業(yè)技術,以追求自我實現(xiàn)。它倡導男女平等,反對“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家庭模式,號召女性走出家庭;認為生活的安排、角色的分工,應尊重男女雙方的自由選擇。馬克思主義的女性主義認為,女性受壓迫始于私有制的建立,私有財產(chǎn)主要或完全是由男性占有。女性受壓迫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政治、社會與經(jīng)濟結構的產(chǎn)物。馬克思主義的女性主義闡明了性別與階級斗爭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盧賓提出的“性別體系”概念就很有代表性,她認為女性受壓迫的根源很大程度要在性別體系中去尋找。存在主義流派-女性主義流派中的分支流派代表人物法國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一書中,大膽地綜合了生理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各科學說來分析女性的處境,認為“不相信女人天生不如男人,也不認為女人天生是較優(yōu)異的”觀點。激進的女性主義提出,性別是社會構建出來的,其目的是將女性限定于從屬的地位。僅僅改革政治與教育體制并不足以消除女性所受的壓迫,我們應對圍繞著性別建立的整個體制都加以改造。美國學者費爾斯通認為,女性不由自主,其根本原因在于普天下共存的人類生物學事實,她提出了以“生物學革命”的激進法來解放婦女,開發(fā)一系列的新技術可以解除婦女因自然生理因素而形成的對男人的依賴。社會主義的女性主義認為,女性受壓迫并非僅僅由于資本主義;應該說權力源于與性別、種族、階級相關的一些因素,從而導致了壓迫。女性由于其在男權社會主義的等級制度下扮演的母親、在家勞動者和消費者的角色等受到的壓迫而光用階級分析是看不到這一點的。在這種背景下,出現(xiàn)女性主義研究的熱潮。因此,有關女性休閑運動的研究為兩性平等發(fā)展尋求到更多的科學依據(jù)。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jīng)濟的發(fā)達,社會對休閑的需求急劇增加,作為休閑活動一部分的休閑運動已日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中心內(nèi)容。在美國費城,國際休閑活動協(xié)會于1957年對現(xiàn)代休閑活動給予明確定義:休閑活動是有益于健康、幸福、生活能力以及大眾化的活動。美國Mull等人將休閑運動定義為:為參與及樂趣本身而安排參加的運動活動。臺灣有學者認為休閑活動有兩類,一類為動態(tài),一類為靜態(tài)。動態(tài)的休閑活動就是休閑運動。將休閑運動定義為:在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依據(jù)自己的喜好能力所選擇參與具有建設性且有益于身體心理發(fā)展的各種室內(nèi)或室外之動態(tài)性休閑活動。陳克宗認為,“休閑運動是根據(jù)個人自由意愿與個人特定之參與目標,于課余時間之內(nèi)主動且積極所從事具有運動性質之活動,包括動態(tài)性與體能性之體育活動?!?/p>
在國內(nèi),對源于西方的“Leisure Sport”這種用于休閑的體育活動稱謂不盡相同,具有代表性的對休閑與運動的研究有:余暇體育、閑暇體育、休閑運動、娛樂體育、休閑體育、體育休閑、運動休閑、快樂體育、時尚體育等。如:于濤認為,“休閑體育是指在工業(yè)社會和后工業(yè)社會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基礎上,人們抱著自我完善、自我充實的自覺態(tài)度,積極主動地追求和享受體育活動樂趣的一種現(xiàn)代行為方式”;孟凡運認為,“體育休閑是指在余暇時間里為了達到休閑、健身、消遣、娛樂等多種目的所進行的各種身體活動形式”;“休閑運動是指人們在余暇時間里,積極自主地輕松愉快地毫無心理負擔地進行的一些休閑、娛樂、健身活動”;肖謀遠認為,“娛樂體育是指人們在余暇時間進行的以尋求放松愉快的情感體驗為主要目標,從而在心理上得到滿足的身體活動形式”;劉一民認為,“余暇體育并非一種新的體育形式,它是從參與體育活動主體的活動時間上進行界定的,是指人們利用余暇時間,為了達到健身、娛樂、消遣、刺激、宣泄等多種目的所進行的多種活動方式”;彭文革認為,“休閑運動是余暇中深受參與者喜愛且有益于身心的身體活動”。
本文在此統(tǒng)稱為休閑運動。筆者認為,“休閑運動是指在自由時間內(nèi),經(jīng)自由選擇參與的體能性運動或休閑娛樂性運動,并從中獲得健康有益的體驗?!?/p>
女性主義所倡導的思想與休閑運動之間有著許多相近之處:(1)休閑運動是指在自由休閑時間內(nèi),經(jīng)自由選擇參與的體能性運動或休閑娛樂性運動,并從中獲得健康有益的體驗;而自由與人格的完善是女性主義的核心,所以自由在休閑運動與女性主義這兩個概念中都屬于核心地位。(2)女性主義所倡導的運動與休閑運動的目標都是鼓勵自主的選擇運動而不是加以限制。女性由于其所受的壓迫而沒能享有平等的休閑運動機會。如:她們的工資低,導致她們能自由支配的收入很有限,從而在運動的選擇上也很有限。(3)休閑運動能使人們通過運動感受到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放松的心境。它與女性主義都對現(xiàn)有的社會秩序進行抵抗,目的是爭取更多的賦權,從而有助于針對女性受壓迫的地位進行改造。
由于社會對女性的成見,使得女性不能跟男性一樣享受自由選擇的休閑運動。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休閑行為的認識。不同的女性主義視角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休閑運動與社會變遷的方法,使我們將休閑運動視為不僅僅是男性的權利而且是女性的普遍權利。倡導自由女性主義觀點的人指出:在休閑運動上的平等意味著女性在選擇自己參加什么活動上能有與男性平等的權利,并指出需要通過加強教育和提高女性的覺悟來達到公平,使女性能夠在一個平等的基礎上參與休閑運動。馬克思主義的女性主義觀點認為女性缺少休閑運動是由于社會壓迫所致,并認為休閑活動的內(nèi)容與過程強化了社會中支配與服從的角色規(guī)范,還指出階級差別對休閑運動的影響。激進的女性主義者認為,應把女性放在一個中心位置加以研究,而不是把她們放在一邊,只從她們與男性的關系來對她們加以討論,或是在討論了男性之后再附帶著把她們“加進去”,女性全部的休閑體驗本身就應被看作是正當?shù)?。社會主義的女性主義者提出:資本主義與男權制相結合,共同壓制女性的休閑。當代的女性主義者則關注如何增加女性的自主選擇、可見度與享受休閑的權利,讓女性選擇自己要做什么和從事的活動,以建立自己的形象。
總之,女性主義并非只是要讓女性同化于已存在的休閑運動方式,而是要讓人們認識到女性跟男性一樣,有權在休閑領域享受自由選擇,也有權定義和構建適合于女性個人生活的休閑運動。
[1][美]弗里丹.女性的奧秘[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4,第2 版.
[3]孟文娣,等.現(xiàn)階段中國婦女大眾體育參與總體狀況的調(diào)查與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3).
[4]陳克宗.大學體育課程的休閑性[J].國民體育季刊,1987(9).
[5]于濤.余暇體育·還是休閑體育?關于Leisure Sport概念和定義的批判性回顧[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0(1).
[6]孟凡運,等.南京東郊風景區(qū)體育休閑、娛樂、旅游產(chǎn)業(yè)的開發(fā)前景與構想[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1999(3).
[7]肖謀遠.娛樂體育發(fā)展趨勢之我見[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S1).
[8]劉一民.余暇體育—一種文明、健康、科學的余暇生活方式[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3(3):57-62.
[9]彭文革.論休閑運動教育,萬方數(shù)據(jù)庫,2001.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y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feminist movement and the leisure sports,the paper tries to elabor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eminist movement and the leisure sports and the feminist concept of leisure sports.The aim is to provide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leisure sports a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Feminist;leisure sports
Class No.:G812.46Document Mark:A
Feminism and Leisure Sports
Yuan Jifang Chen Jianguo
G812.46
A
1672-6758(2011)03-0155-2
袁繼芳,碩士,講師,安徽財經(jīng)大學體育教學部,安徽·蚌埠。郵政編碼:233041陳建國,碩士,講師,安徽財經(jīng)大學體育教學部,安徽·蚌埠。郵政編碼:233041
(責任編輯:蔡雪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