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倩倩
薩玉衡的詠史詩探析
翟倩倩
薩玉衡是清代乾嘉時期閩派的代表詩人,其詩內(nèi)容豐富,駿偉廣博。其詠史詩,往往抒發(fā)不同于時人的見解,寄托自己對史實的評價和對人生價值的深刻思索,與現(xiàn)實的政治緊密相連,滲透了詩人沉重的憂患意識和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分析其詠史詩,對了解其人格及其詩風有重要的意義。
薩玉衡;詠史詩;特色
薩玉衡(1758-1822),字蔥如,號檀河,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入閩薩氏第三支12世,清代閩派詩人。乾隆五十一丙午(1786)年科舉人,乙卯挑選一等,分發(fā)陜西,歷任潯陽、三水、白水、榆林、米脂等縣知縣,綏德直隸州知府、榆林府知府。宰洵陽時白蓮教起義攻城,薩玉衡拒守七晝夜,義軍退走。后因總督坐失戰(zhàn)機,他被連坐論死。幸同鄉(xiāng)龔景瀚極力營救得免。釋歸后,縱懷詩酒,著述頗豐。工詩,能自辟蹊徑,為清閩派詩人中“足以震揚一代”者。著有《經(jīng)史匯考》、《小檀弓》、《傅子補遺》,并續(xù)成鄭荔鄉(xiāng)《全閩詩話》、《五代詩話》、《金淵客話》、《曲江雜錄》等,惜毀于火,未傳。有《白華樓詩鈔》四卷、《白華樓焚余稿》一卷,《漢趙氏孟子章指復編》一卷及《附錄》一卷,另有與其侄薩龍光合注薩都剌《雁門集》傳世,《清史稿·文苑》有傳。同代人、特別是閩人對他在閩地詩人中的地位品評頗高。陳壽祺在《白華樓詩鈔序》中說:“薩于元雁門直齋侍御之族,故酒狂。然天真夷曠,博聞強記?!錇樵?,駿偉廣博,譬諸快劍長戟之撞,黃鍾大呂之鏘洋,大瀛吹波,魚龍出沒,沃日蒸霞,萬象濺洗,建章神明,嶕峣瑰麗,銅鳳金爵,照爛天表。美哉盛乎,非薩子其孰能為此哉”,[1]林昌彝《射鷹樓詩話》說:“閩縣薩檀河先生著有《白華樓詩鈔》四卷,瑰瑋裔皇(神名),沈博絕麗,如鸞翔鳳舞,樂奏鈞天,幾欲跨其遠祖《雁門集》而上之,又說,先生之詩,學人之詩也,才足以副之,亦梅邨(清詩人吳偉業(yè))、竹垞(清文學家朱彝尊)之流亞也。”[2]他是薩都剌詩風的繼承者,在雁門薩氏門中詩人里,成就是較高的。薩玉衡一生浪跡天涯,到過許多名城勝地。每到一處,首先要訪問先賢古跡,所以他的詠史詩在他的詩作中比重最大,寫得也最好。
乾嘉時期,詠史詩再一次的繁榮,尤其是組詩形式更是達到了極盛。翻開乾嘉詩人的詩集,像一組幾首或十幾首的詠史組詩,比比皆是。身處在這樣一個文學環(huán)境的薩玉衡也有不少這樣的作品,但薩玉衡的這些詠史詩,除具備撮取本事,排比成篇,雖有感慨和議論,不失溫柔敦厚之外,還有一些屬于不同于時人的一些特色。
薩玉衡的詠史詩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見識迥異常人,他既具有宏觀的歷史視野,在一些具體歷史事件中又能夠體現(xiàn)一些不同于時人的見解。如他的《過岳忠武墳四首》之一云:
賀酒黃龍事競空,凄涼一闕滿江紅。十年戰(zhàn)伐歸三字,五國羈魂泣兩宮。水咽西陵虛夜月,枝生南向怨秋風。將軍不受金牌詔,解甲丹庭死更忠。[3]
岳忠武王即是指岳飛,“枝生南向”,喻心向南宋?!兑唤y(tǒng)志》中墓上古木枝皆向南,識者謂忠義所感?!敖鹋圃t”即金字牌,皇帝的緊急詔書。南宋紹興十年,岳飛破金兀術軍于朱仙鎮(zhèn),金軍動播,汴京將復,秦檜與高宗合謀班師,一日之內(nèi)下十二道金牌。自宋以后,憑吊岳王墳的詩可謂多矣,但如薩玉衡者甚少,他以高度概括的手法,對岳飛悲壯的人生給予了高度的贊賞,同時也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并抒發(fā)對忠臣遭害的悲憤。林昌彝的《射鷹樓詩話》評其這首詩曰:“拜岳忠武王墓詩,朱竹垞長排之外,以閩縣薩檀河大令七律四詩為最高,青丘忠武王墓詩雖膾炙人口,不逮也。薩詩佳在氣格沉雄,用事典切,故能獨出冠時。”這首詩的尾聯(lián)頗具見地。岳飛處于抗金和忠君的矛盾之中,君主要議和投降,他的結局必然是悲劇性的。作者提出不接受詔命,抗戰(zhàn)勝利再解甲接受處置,那是更加忠于國家社稷的表現(xiàn)。這種獨到的見解在封建時代是很大膽而進步的。
薩玉衡這種不同于時人見解的有個人特色的詠史詩還有另外的一首,其《真娘墓》[3]云:
生公石畔劍池邊,買笑猶飛榆莢錢。莫訝慈門留冶葉,桃花生世解參禪。
雪到江南怨易消,吳宮草綠斗裙腰。春風一鎖芳華住,閑煞姑蘇四百橋。
真娘是唐代吳地的名妓,時人比之蘇小小,死后葬于吳宮之側(cè)(今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山)。白居易曾有《真娘韭》詩,后世文人過其地亦多有憑吊之作。生公,指南朝梁名僧竺道生,鳩摩羅什之弟子。傳說曾在虎丘寺說《涅槃經(jīng)》,人皆不信,后聚石為徒,宣講至理,石皆點頭,故世傳,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劍池是虎丘山池名。傳說吳王闔閭葬于此,曾以魚腸、專諸等寶劍各三千殉葬。又傳說秦始皇東巡時曾在這里尋找過吳王劍,掘而為池?!百I笑猶飛榆莢錢”化用李商隱《真娘墓》詩“榆莢還飛買笑錢”句?!澳牬乳T留冶葉,桃花生世解參禪?!边@兩句意思為,就是佛菩薩也不厭棄美好的女子,不要為人們買笑而大驚小怪。這首詩寫姑蘇當年不同季節(jié)的繁華景象和當?shù)仫L情,同時借佛對真娘這種美好的女子的不厭棄,表達了自己對于歌妓的態(tài)度。對于她們,詩人持欣賞的態(tài)度,另外也認為人們不應厭棄她們。此詩寫得很是流麗自然,瑯瑯上口,藝術性也較高。
薩玉衡詠史,不僅抒發(fā)追昔懷古之情,而且于其中寄托自己對史實的評價和對人生價值的深刻思索。薩玉衡在他歌詠、緬懷列位英雄的時候,我們不難于字里行間感受到他對人生坎坷的嗟嘆與不平。他在杭州曾拜謁過于謙祠,對于于謙忠于國家,卻蒙受冤屈,給予深切的同情。他的《謁于忠肅祠》[4]云:
三臺山畔弔忠魂,宣府傷心士木屯。塞遠黃龍同抱痛,江寒白馬更沈冤。局郎已死猶褒廟,丞相論功在奪門。雨帝早時歌載路,鸕鶿冰走泣荒原。
于謙本是忠義之士,在國家危亡的時候,他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對國家有再造之功,但是,卻被誣告密謀造反,最終被處以極刑。這一點與薩玉衡自身的經(jīng)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薩玉衡在洵陽之役中誓死守城,可謂是盡到了地方官的責任,本來應該論功行賞,但卻因為總督的失職而被牽連罷官,這顯然也是蒙受了冤屈,因此他對于于謙的遭遇感同身受,所以在這首詩中他高度贊揚了于謙的忠,同時又表達了對明室昏聵的鄙夷,抒發(fā)了自身的悲憤。其另外一首詠史詩《揚州絕句三首》[3]云:
朱鳥千帆斗彩舟,衣香不散大堤游。征遼只夢江都好,禪智山光博一邱。
三十六封一笑休,迷藏何處向隋樓。開皇不少平陳業(yè),只似雞臺夢里游。
竹西歌吹最繁華,燈火分明十萬家。獨有廣陵城上月,夜來孤照玉鉤斜。
這首詩是詩人登臨揚州的懷古之作,昔日“千帆斗彩舟”“歌吹最繁華”的隋樓,如今已是一片凄慘的戰(zhàn)火廢墟,曾經(jīng)的富貴風流,轉(zhuǎn)眼成空,只剩下廣陵城上的月,還依戀不舍,孤零零的照著這座空城?!蔼氂袕V陵城上月,夜來孤照玉鉤斜”這兩句寫法與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有異曲同工之妙。這首詩通過對歷史的深思,表現(xiàn)出對人世盛衰榮辱的嘆惋及對后世“惜興亡”的告誡。
薩玉衡的詠史詩,與現(xiàn)實的政治緊密相連,滲透了詩人沉重的憂患意識和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如《防海》[4]其一、其二云:
渡海龍符五百秋,王師昔按小琉球。牛皮圍地紅夷遠,鹿耳輸潮赤嵌收。郡入版圖連蜀國,功成將帥幾封候。閩中耆舊誇新語,水到門前即十洲。
歷來防海甚防江,況是都盧俗異腔。毒霧結成高羽蓋,腥風吹到小油幢。奔營朱裕非輸欸,討賊黃巾豈受降。多少魚蠻泣相望,月明吠絕隔花厖。
“歷來防海甚防江”,他提出了防海的重要性,當然,這首詩寫作的意義,正如陳慶元先生所說的“無疑是針對乾隆五十一年(1786)臺灣林爽文起義,六十年(1795)臺灣陳周全起義,以及嘉慶初海盜蔡牽出沒于閩臺、廣東沿海而發(fā)”,[5]“牛皮圍地紅夷遠,鹿耳輸潮赤嵌收”,又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之意,提醒人們注意“外夷”在沿海地區(qū)的活動。另外,其還有一首《過張忠愍墓》詩“戰(zhàn)績東南第一謨,生民百萬望吹枯。麞頭何者千軍事,燕頭翻令受國誅。帥易以來增二寇,兵連從此禍三吳。芋坑山上英靈在,我亦行間困是夫。”這首詩抒發(fā)了對抗倭英雄張經(jīng)的緬懷,但是如果聯(lián)系嘉慶初外國兵船公然侵入東南沿海港口的事實,薩玉衡的這首詩就多了一層告誡和警醒的意義。
總的來說,薩玉衡是一個品性高潔,處世孤傲的人。雖然他一生歷盡坎坷,壯志未酬,心有遺恨,但他泰然處之。他的詠史詩,并不單純的為了抒發(fā)懷古之情,也緊密聯(lián)系了自己的思想實際,在作品中寄托自己對于史實的評價,表現(xiàn)自己的歷史觀。同時聯(lián)系當時政治,滲透其自身沉重的憂患意識,引起世人深刻的反思。
[1]陳壽祺.左海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林昌彝.射鷹樓詩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薩玉衡.白華樓詩鈔[M].福州:嘉慶十七年刻本.
[4]薩玉衡.白華樓焚余稿[M].福州:光緒癸卯年重刊于武城官舍薩氏存版.
[5]陳慶元.福建文學發(fā)展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On Sa Yuheng’s Poetry on Historical Themes
Zhai Qianqian
Sa Yuheng is the representative poet of the Fujian school of poems.During Qianlong and JiaQing period in the Qing dynasty.his poems was characterized by rich contents,especially the poetry on historical themes.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eulogistic poetry means a lot for us to understand his personality and his poetic style.
Sa Yuheng;poetry on historical themes;features
I206.4
A
1672-6758(2011)11-0116-2
翟倩倩,碩士,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福州。郵政編碼:350007
Class No.:I206.4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