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 晶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
加入WTO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規(guī)模不斷擴大。根據商務部綜合司的最新統(tǒng)計資料顯示:2010年,全國進出口總值為29727.6億美元,同比增長34.7%。其中出口15779.3億美元,增長31.3%;進口13948.3億美元,增長38.7%。就出口而言,在這樣龐大的出口規(guī)模背后,卻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應收款項的拖欠。有關專家曾指出中國企業(yè)出口業(yè)務的平均壞賬率高達5%,是發(fā)達國家平均水平的10倍。如果按這樣大的規(guī)模計算,將有巨額的國外拖欠款無法收回,令人不可掉以輕心。本文以下結合一則國際結算案例,分析國外貨款拖欠的常見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供出口企業(yè)有關從業(yè)人員參考和進一步探討。
廣東某出口公司(簡稱G公司)通過網絡與德國一個客商(簡稱D公司)建立了貿易聯系,該客商需要進口一批菜籽油,鑒于初次交易,G公司建議采用即期信用證的支付方式,D公司表示同意,交易達成,約定8月份裝運。隨后,G公司按合同要求備貨,直至8月仍沒有收到由德國開來的信用證。幾經催問,客戶告知由于資金周轉困難,暫時無法開證,并提出以D/P即期方式付款。鑒于貨已備好,G公司同意接受。10月,貨物由深圳港發(fā)往漢堡港。過了一段時間,客戶來電說,由于當地市場價格下跌,貨物不太好銷,建議由D/P即期改為D/A30天??紤]到貨物已經到達目的港,如果該客戶不贖單,把貨物變賣或者運回,損失很大。在這種情況下,G公司接受了買方提出的D/A30天的付款要求。匯票承兌到期時,G公司仍沒有收到客商的付款,而該客商卻提出“菜籽油質量有問題”等多種不同的理由拖延付款。一年后,G公司委托國內保理中心代理追收這筆欠款。但是在當地并沒有找到債務人,后經調查得知,該客商的營業(yè)執(zhí)照已經被吊銷一年多了,且不再營業(yè)。在此筆交易以前,該客商經營著一家小工藝品店,從未做過農產品生意。
本案例僅僅是眾多貨款拖欠案中的冰山一角,案情看似很簡單,但極具有代表性。本案中的G公司最終落得貨款兩空的慘痛教訓是值得反思的。那么,到底有些什么原因會發(fā)生國外客商拖欠?出口企業(yè)又該如何有效應對,才能保證國際結算中交易的安全性?這是眾多出口企業(yè)必須解決的難聽。
國際結算中發(fā)生國外客商拖欠的原因有很多種,既有來自國外的原因,如進口商本身的資信,經營風險或進口國貿易政策調整,也有來自出口企業(yè)自身的工作疏忽,如合同條款制定不嚴謹,結算方式選擇不恰當,或出口貨物質量有問題等,給國外客戶拖欠貨款造成了可能。詳細而言,主要有以下幾種:
1.進口商資信不佳。在國際結算中,出口商能否順利地收回貨款,客戶的信用狀況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在訂立合同之前,必須事先做好對國外客戶的信用調查,以便根據客戶的具體情況選中適當的結算方式。在本案中,G公司與該客商屬于初次交易,又是通過網絡渠道結識,作為G公司更應該要謹慎交易。G公司應該要調查D公司的背景,如公司的成立年限,主營產品,銀行對該公司的評價等。根據其資信情況,選擇對自身有利的預付貨款結算方式或是銀行信用的結算方式。既然最后雙方達成以信用證結算,G公司必須等收到了合格的信用證以后才備貨。
2.履約不嚴謹,交易雙方隨意變更結算方式。國際貿易中,有關交易當事人的一切義務、權利都以合同形式確定,貿易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一經簽訂,當事人就要承擔和履行合同所規(guī)定的義務,不得隨意調整或變更。本案例中,合同規(guī)定為即期信用證支付方式,當客戶突然要求改變付款方式或拖延付款時間時,出口商卻輕易地接受改為D/P即期甚至D/A30天遠期付款,這是該出口公司最大的失策。因為該托收方式屬于商業(yè)信用,比信用證風險大,而托收方式中的D/A給出口商可能造成的損失更大。D商人由于某些原因,蓄意拖延付款,故要求將信用證方式改為D/A,卻未引起出口公司警惕。
3.出口商消極應對貨款拖欠。對于一筆出口業(yè)務所涉及的環(huán)節(jié)很多,無論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都可能存在很嚴重的后果,因此出口企業(yè)要掌握外匯應收款的時間,完善外匯核收制度,相關工作人員應以負責、謹慎的態(tài)度做好貨款催收工作。拖欠發(fā)生后,應立即采取催收措施,甚至包括法律手段。本案中,G公司對于D公司提出的貨款拖欠理由未作出應有的反駁,而以默認的態(tài)度處之。另外,在拖欠發(fā)生1年后才考慮進行追討,已經太晚。對一筆應收帳款,越早采取措施越有成效,等待和觀望是收帳的大忌。
除上述原因之外,在國際結算案例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有些貨款的拖欠來源于進口國的制度,由于政治或經濟原因,如進口國政府班子的更替、國內政治局勢的變化,使得買方無法履行或按時履行支付義務。其表現方式有為加強貿易管制,使進口商無法領到進口許可證或申請不到進口所需的外匯,造成貨款拖欠。另一方面,交易雙方訂立的合同條款有紕漏,導致履約過程中,雙方產生爭議,難以解決。比如合同中對貨物質量約定不規(guī)范,違約的認定及賠償不明確等,這些爭議對于國外客戶的貨款拖欠都造成了一定的可能性。
國際結算中,貨款拖欠現象比較嚴重,影響了出口企業(yè)的正常經營,有些企業(yè)因客戶拖欠貨款過多造成流動資金緊張,被迫限產或停產。為維護企業(yè)合法權益,減少外部貨款拖欠,提高企業(yè)經濟效益,針對拖欠產生的原因,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對國外客戶的資信調查。進行資信調查對于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有著重要作用,并且有利于國際結算貨款的安全收回。出口企業(yè)可以委托進出口的往來銀行,國內的專門咨詢機構開展調查。對于資信不好或不十分了解的客戶,應選擇結算風險較小的結算方式。對信用好的客戶可選擇手續(xù)比較簡單、費用較少的結算方式。特別在D/P、D/A結算方式下,應根據進口商資信狀況決定托收金額的大小。
2.建立出口收匯風險管理制度。訂立合同以后,針對簽約客戶的資信及合同金額的多少進行風險評估。根據風險大小,制訂風險級別低、中、高三種制度分別處理。以常用的信用證結算方式為例,按照審證、改證、制單、審單、交單、改單、單據的歸檔制定管理規(guī)范。當發(fā)現往來客戶有異常情況時,應建立風險預警制度。特別對于合同條款的變更,要會同有關專業(yè)人士進行評審后才能修改。
3.熟悉國際結算慣例,增強法律意識。出口企業(yè)的外貿業(yè)務人員,財會部門人員應加強對國際貿易風險的研究,多開展防范國際貨款拖欠能力的培訓,熟悉相關的國際結算慣例。通過各地的外經貿協會,出口企業(yè)也可從其獲得出口商業(yè)有關國際市場開拓與風險管理的咨詢服務。追討貨款的一般規(guī)律是拖欠的時間越短,追收成功率越大,反之則越小。另外追討方法要得當,措施要有效,并適當地運用法律手段,充分發(fā)揮法律及國際慣例的作用,嚴格遵守合同的各項規(guī)定,依法履約和處理爭議。
4.辦理出口信用保險。出口信用保險是國家為了保障出口企業(yè)收匯安全而制定的一項由國家財政提從保險準備金的非營利性的政策性保險業(yè)務。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是我國唯一的專業(yè)出口信用保險機構。出口企業(yè)可根據進口商的資信狀況,投保該險種,如進口商無力支付貨款,不按期支付貨款,或進口國實行外匯管制,發(fā)生戰(zhàn)爭騷亂等給出口商造成損失,保險公司都將予以賠償。
綜上所述,出口企業(yè)應該積極應對國外客戶的貨款拖欠問題,采取靈活多樣的手段預防危機、化解危機,減少損失,在保障安全收匯的同時,也充分考慮與國外買家的客戶關系,促進海外市場的健康、快速拓展?!?/p>
[1]華堅.國際結算[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8.
[2]林孝成.國際結算實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郭秀君.“入世”對中國宏觀管理經濟的影響[J].經濟體制改革,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