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降血壓作用?,F將對近年來研究較多的該類藥物做一綜述,供高血壓病治療中參考。
體內存在循環(huán)和局部兩種RAAS。腎小球分泌的腎素可激活血管緊張素原而生成血管緊張素Ⅰ(AT-Ⅰ),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可使AT-Ⅰ轉換為血管緊張素Ⅱ(AT-Ⅱ)。循環(huán)RAAS的AT-Ⅱ可通過以下機制參與升高血壓的調節(jié):①直接收縮小動脈;②刺激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分泌醛固酮而擴大血容量;③刺激腎上腺髓質和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兒茶酚胺。局部組織RAAS(心、腦、腎上腺皮質,尤其是大動脈)、尤其是血管壁的AT-Ⅱ,可激動平滑肌的AT-Ⅱ受體,收縮血管以及促進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兒茶酚胺,從而使血壓升高。此外,體內其他激素如糖皮質激素、生長激素、雌激素等升高血壓的途徑亦主要經由RAAS[1]。
AT-Ⅱ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且作用廣泛。AT-Ⅱ可作為一種細胞生長因子,促進心室重構(左心室肥厚)和血管重構(管壁增厚),參與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病的病理生理過程。心室重構主要表現為心肌細胞增值、肥大及間質纖維化。心肌膠原含量可反映心肌纖維化程度,心肌纖維在形態(tài)上表現為間質中膠原異常堆積;AT-Ⅱ通過APD延長→Ca2+內流增加→鈣調神經磷酸酶(CaN)活化信號通路誘導心肌細胞肥大[2],心肌纖維在形態(tài)上表現為間質中膠原異常堆積;血管外膜改變在血管重構機制中起重要作用,血管重構過程中不僅有細胞的增值、肥大,還存在細胞外基質尤其是膠原的種類和數量的變化也很重要,AT-Ⅱ是調節(jié)膠原代謝的重要因子。已有文獻報到,血管外膜也存在AT-Ⅱ受體,AT-Ⅱ能夠促進血管外膜細胞成纖維細胞增生并表達分泌Ⅰ、Ⅲ型膠原蛋白[3-4],參與血管重構的發(fā)病過程。
ACE是一種非特異性的酶,除可使AT-1轉換成AT-Ⅱ外,還可催化緩激肽等擴血管物質的降解。因此,ACE可使循環(huán)和組織中的AT-Ⅱ濃度增高,緩激肽濃度降低。
ACEI是通過競爭性抑制ACE而發(fā)揮作用的一類藥物。
根據作用持續(xù)時間長短,可分為短效類和長效類。
不僅作用時間短,而且分子結構中含有巰基。卡托普利,作用時間最短,需每日2~3次。佐芬普利,每日2次。
分子結構中不含巰基,具有高效,低毒的特點,每日1次。長效ACEI有:依那普利10mg,西拉普利2.5mg,奎那普利15mg,雷米普利2.5mg,苯那普利7.5mg,培哚普利4mg,螺普利6mg,福辛普利15mg,均相當于卡托普利50mg。
ACEI能與組織和循環(huán)中的ACE相結合并抑制其活性,使AT-Ⅱ生成減少,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舒張而降壓。
ACE與激肽酶Ⅱ是同一物質,ACEI抑制激肽酶Ⅱ,使緩激肽的降解減少,局部血管緩激肽濃度增高,緩激肽激動血管內皮的β2受體,產生NO,并促使前列腺素PGI2的合成增加。NO與PGI2均有擴張血管與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上述作用與AT-Ⅱ生成減少產生的擴張血管效應,協同發(fā)揮降壓作用[5-6]。
AT-Ⅱ生成減少,可使腎上腺釋放的醛固酮、腎上腺髓質和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兒茶酚胺都減少,血管舒張、鈉水儲留減輕而降低血壓,并減輕心臟負荷。
ACEI具有較強的降壓作用。對正常人也有降壓作用。
長期降壓的特點:①不影響心率和心排出量。與其他直接血管擴張的降壓藥不同的是降壓時無反射性心動過速;②減少醛固酮釋放,減輕鈉水潴留,能防止由利尿劑產生的繼發(fā)性高醛固酮血癥;③擴張腎血管,增加腎血流量,促進水、鈉排泄;④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對血脂無影響。
長期降壓,AT-Ⅱ生成減少,可使心肌間質和血管壁膠原合成減少,抑制AT-Ⅱ誘導的心室肥厚和血管壁增厚,還可以預防壓力負荷過重導致的心肌細胞凋亡。長期應用ACEI能減輕或逆轉高血壓、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等引起的心室重構和血管重構,保護靶器官功能。
ACEI可用于各型高血壓病患者。特別適用于:①腎性高血壓,因腎素水平高,ACEI特別有效;②伴糖尿病的高血壓;③伴有慢性心力衰竭的高血壓,長期治療可逆轉心室和血管重構。
最近發(fā)現,AT-Ⅱ是發(fā)生運動高血壓的一個重要神經內分泌因子[7]。ACEI應用于運動高血壓患者可能會有較大的益處,其治療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稱充血性心衰(CHF),是各種心臟病的臨床終末階段,目前已經明確CHF的病理生理基礎是心肌重構[8]。AT-Ⅱ是導致心肌重構的重要物質,因此,臨床上常將減少AT-Ⅱ合成和生物學效應作為CHF治療的主要目標之一,故慢性收縮性心衰的常規(guī)治療標準已經由傳統的“強心、利尿、擴血管”轉變?yōu)橐浴吧窠泝确置谵卓箘橹鞯娜箢悾蠢騽?、ACEI、和β受體阻斷劑)或再加上地高辛的四大類”藥物的聯合應用。其中,ACEI是治療心衰的基石[9-10]。能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①刺激性干咳ACEI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咳嗽,部分患者減量后可消失,如不能緩解,可換用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治療,療效無明顯差異,對ACEI引起咳嗽的副作用,通常認為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增強緩激肽的作用有關。②低血壓,與開始劑量過大有關。③高鉀血癥。ACEI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可起血鉀升高。較常見于慢性腎功能受損、補充鉀鹽或合用保鉀利尿藥的患者。④急性腎功能衰竭。多發(fā)生于心力衰竭患者過度利尿、血容量低下、低鈉血癥及雙側腎動脈狹窄者。⑤畸胎。⑥血管神經性水腫偶見,但有致命危險。癥狀輕重不一,嚴重者可發(fā)生喉頭水腫引起呼吸困難及死亡。
血管性水腫、ACEI過敏、雙側腎動脈狹窄以及妊娠為絕對禁忌證。
7ACEI降壓時的聯合用藥
利尿劑能激活RAAS,增強ACEI的降壓效果,同時利尿劑還可減少血容量,減輕心臟負擔;ACEI可減輕利尿劑引起的高腎素血癥、高尿酸血癥及對血鉀、血糖的不良影響,而排鉀利尿劑則可拮抗ACEI引起的高鉀血癥。這一聯合用藥可起到保護腎臟的作用。
鈣拮抗劑降壓時的缺點是引起外周血管擴張激活RAAS系統,削弱其降壓作用。與ACEI聯用可阻斷這個缺點,同時減輕鈣拮抗劑引起的水腫。兩者聯用不僅降壓作用增強,同時腎保護作用也更強。還可減少糖尿病的發(fā)生。故是一種較好的降壓聯用方案。
雖然這兩類藥物降壓機制不同,但兩者聯用非但沒有協同作用,β受體阻斷劑還可抑制ACEI的作用,影響ACEI的降壓效果。故不推薦聯合降壓。
[1]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原發(fā)性高血壓[A]//內科學[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30-244.
[2]趙永輝,崔長琮,李宇,等.真核表達質粒pcDNA3-HERG轉染抑制血管緊張素Ⅱ誘導乳兔心肌細胞肥大[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7(10):931-935.
[3]劉海潮,馬亞新,何軍,等.腎上腺髓質對血管緊張素Ⅱ促血管外膜成纖維細胞膠原生成作用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9):848-853.
[4]張東,包宗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及其基因與心血管系統[J].中華內科雜志,2009,48(10):878-879.
[5]向繼洲,王嘉良.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藥物[A]//藥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224-237.
[6]楊銳.高血壓心肌纖維化的研究進展心血管病學進展[J],2005,26(5):478-480.
[7]賈鐳,惠汝太.運動高血壓的研究進展[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7(6):573-576.
[8]王江,宋熔,田穎,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及血管緊張素酶2表達的變化[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8,36(9):798-800.
[9]戴閏柱.21世紀慢性心力衰竭指南演變的啟示[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7(10):867-869.
[10]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在心血管病中應用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2):9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