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武,宋小松
(大連醫(yī)科大學 附屬第二醫(yī)院 眼科, 遼寧 大連 116027)
隨著交通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以及城鄉(xiāng)建設和工業(yè)化的加快,外傷導致的眼眶骨折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眼眶骨折不僅可能給患者帶來眼球內陷等外觀畸形,同時也會帶來眼球運動受限、雙眼復視、視力下降甚至喪失等功能障礙。本研究收集2009年1月-2010年6月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眼科收治的眼眶骨折患者106例,根據(jù)其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分別采取了手術和保守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106例眼眶骨折患者。其中,男性79例(82眼),女性27例(27眼)。年齡18~72歲。車禍傷41例,拳擊傷49例,鈍器傷8例,跌傷8例。首診時間:1 h~3個月。主訴:傷眼脹痛,復視,視力下降,眼球內陷。眼部檢查:視力:光感~1.2;眼球內陷(≥2 mm)23例,復視20例;CT檢查:眼眶單純內側壁骨折38例,單純眶下壁骨折20例,眶內、下壁骨折33例,下、外側壁骨折7例,其它復合性眼眶骨折8例。
所有患者從外傷之日起,至臨床觀察結束,期限均為6個月。
24例患者選擇手術。手術指征:①眼球內陷(≥2 mm,已經肉眼可見并影響患者容貌的眼球內陷);②眼球運動障礙或雙眼復視。手術在全麻下進行,下瞼睫毛下皮膚切口,皮肌層下分離至眶下緣骨膜,切開骨膜,鈍性分離并充分暴露骨折窗(眶內壁骨折需要鼻內窺鏡下輔助[1-2]),松解分離并還納陷沒于骨折窗的眶內軟組織后,填入羥基磷灰石骨板覆蓋骨折窗,術中以目測傷眼突出度高于健眼1 mm為宜。關閉切口:6-0可吸收線間斷縫合骨膜及皮下軟組織,5-0絲線間斷或連續(xù)縫合皮膚切口。術中操作輕柔,避免副損傷,尤其是避免對重要的神經血管的損傷。為避免因松解不充分或植入物導致眼球運動障礙,術中做牽拉眼外肌試驗,如受到牽制,則繼續(xù)充分松解粘連組織,調整骨板位置。術畢清醒即測光感。術后監(jiān)測光感3 d,常規(guī)給予抗生素,糖皮質激素,止血藥物治療,并進行眼球運動訓練。
82例行保守治療,其中2例有手術適應證,但患者拒絕手術;其余80例均無手術適應證。保守治療包括常規(guī)給予抗生素,糖皮質激素,止血藥物治療,并進行眼球運動訓練。其中廣譜抗生素首選五水頭孢唑啉鈉1.0 g,加入0.9%氯化鈉溶液中1次/12 h靜點;如頭孢類過敏可選用依替米星注射液0.15 g /12 h靜點。此外還要聯(lián)合應用抗厭氧菌的抗生素替硝唑注射液0.8 g,1次/d靜點。所有抗生素均5 d后停藥。如無禁忌證,早餐后頓服醋酸潑尼松片30 mg/d,共3 d。白眉蛇毒抗凝酶注射劑1 kU,加入無菌注射用水2 mL,1次/d肌肉注射,共3 d。
24例手術患者術后均未出現(xiàn)視力喪失;20例術前視力與術后一致;4例術后出現(xiàn)短期視力下降,1周后恢復。23例眼球內陷的手術患者全部得到矯正,雙側眼球突出度一致。20例雙眼復視者12例術后3 d即得到矯正,6例術后3~14 d得到矯正,1例術后2個月得到矯正,1例術后14 d得到改善。82例保守治療患者經門診隨訪觀察3~6個月,除2例手術適應證的患者外,均未見患眼有明顯眼球內陷,運動障礙及復視情況。
對于眼眶骨折的患者不能單純采取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而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治療方案;即使對手術患者,也應采取綜合療法。
眼眶骨折主要會造成兩方面的臨床病理變化:形態(tài)上主要是眼球內陷的出現(xiàn),有時也會出現(xiàn)眼球的移位;功能上主要是眼球運動障礙,導致雙眼復視[3]。另外,嚴重的眼眶骨折可能還會損傷眶下神經等重要的神經組織,造成顏面部麻木;有的會損傷視神經造成視力下降甚至喪失光感[4-5];還有些合并上頜骨骨折影響張口功能而與口腔科相關,合并顱底骨折而與腦外科相關。
眼眶骨折整復術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復視和/或矯正眼球內陷。在這兩個目的中,既有功能性需求,又有外觀美容的需求。功能性需要是針對外傷造成的眼球運動障礙而引起的雙眼復視;美容需求是針對眼球內陷有時也伴有移位。眼眶骨折整復術在中國開展的比較迅速,現(xiàn)今很多縣醫(yī)院也已經開展。但是對適應證應該嚴格把握,本組106例中,只有26例(占24.5%)有手術適應證。術后應采取綜合治療,并進行眼外肌功能訓練,以期早日更好的恢復功能。
手術時機:成人外傷后2周~2個月進行,最佳時間是2~3周。但是小兒應盡早。由于小兒常常是青枝骨折,眼外肌(常見為下直肌)嵌頓于骨折縫隙,會造成肌肉壞死等損傷。所以應早期手術治療[6]。成人術前應觀察2~3周,待局部水腫出血消退后酌情手術。原因主要為:①局部水腫出血,易誘發(fā)新的出血。②剛受的外傷,皮下出血和術中出血會很多。③外傷后局部水腫的時候有復視,過2~3周,有可能復視消失。④外傷早期,由于眶內出血及軟組織水腫,眼球內陷可能不明顯甚至表現(xiàn)為眼球突出,但隨著出血的吸收及水腫的消退,眼球內陷逐漸顯現(xiàn)[7]。但是,手術時間也不能等太久,一般認為最好不超過外傷后2個月。也有學者認為可以更長時間以后,比如半年后手術。但超過3個月后手術,可能會因為組織粘連,加大術中分離的難度;甚至更重者可能出現(xiàn)眶內容纖維化,骨折端錯位愈合,增加手術難度和風險。
本次報道的病例中有1例復視經過術后3個月的功能訓練才得到矯正;另1例則從術后14 d至觀察截止的外傷后6個月,雙眼復視依然存在,僅僅比術前有所改善。分析這兩例術后復視的病例,首先是就診較晚,手術時間超過外傷后3個月,可能有組織粘連或纖維化的因素;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很可能和外傷導致的眼外肌水腫和損傷有直接關系。術前如果存在眼外肌水腫導致的復視,那么術后復視的可能性依然很大[8]。在這類病例中,雖然保守和/或手術治療可能無法解決雙眼復視問題,手術仍可改善眼球內陷等眼部畸形。對于無法恢復的眼位異常,還可以在后期行斜視手術[9]。
術者的熟練程度以及手術技巧很重要。人工骨板應填充到位,填入植片位置不當,可以使術后依然存在眼球內陷,甚至需要再次手術。尤其合并內壁及下壁的骨折內陷會較嚴重[10]。其它原因還可以造成后期(術后2個月)的眼球突出。包括術中植入骨板位置不當、術后植入物感染和排斥、副鼻竇與眶內溝通的炎癥、眶內血腫、眶內副鼻竇粘液囊腫和頸動脈海綿竇漏等[11]。
單純的保守治療主要是針對無手術適應證的患者。另外,因為早期復視有些是水腫或血腫引起,如CT掃描顯示無眼外肌嵌頓,被動牽拉試驗陰性,也可以短期試用保守療法。還有一些水腫不明顯的復視,可能是肌肉麻痹引起,此類患者手術意義不大,很可能與保守治療等效。如果因為復視就盲目過早手術,無疑剝奪了患者自我修復的機會。本研究的82例保守治療患者中,就有外傷后3~11 d雙眼復視消失的患者9例。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也應輔以綜合治療,包括保守療法的所有治療原則。保守治療包括常規(guī)給予抗生素,糖皮質激素,止血藥物治療,神經營養(yǎng)藥物,并進行眼球運動訓練。其中抗生素包括廣譜抗生素以及聯(lián)合應用抗厭氧菌的抗生素。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應注意禁忌證。如果沒有活動性出血,止血藥物的使用一般以3 d為限。本次報道中,有2例有明確的手術適應證,但患者拒絕手術,保守治療仍然能部分改善復視癥狀。
總之,對于眼眶骨折的患者,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合理正確地選擇治療方案。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相互結合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對于手術患者應嚴格把握適應證:眼球內陷和/或雙眼復視。除小兒外,成人外傷后2周~2個月均可進行手術,最佳時間是2~3周。
參考文獻:
[1] Hinohira Y, Takahashi H, Komori M, et al. Endoscopic endonasal management of medial orbital blowout fractures[J]. Facial Plast Surg, 2009 ,25(1):17-22.
[2] Belli E, Matteini C, Mazzone N. Evolution in diagnosis and repairing of orbital medial wall fractures[J]. J Craniofac Surg, 2009 ,20(1):191-193.
[3] 宋維賢.同仁眼外傷手術治療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208-229.
[4] Magarakis M, Mundinger GS, Kelamis JA, et al. Ocular Injury,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 Associated with Facial Fracture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Plast Reconstr Surg, 2011 Sep 14. [Epub ahead of print]
[5] Tabatabaei SA, Soleimani M, Alizadeh M, et al. Predictive value of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relative afferent pupillary defect, and orbital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J]. Clin Ophthalmol,2011,5:1021-1026.
[6] 肖利華.眼眶手術彩色圖譜[M].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3.67.
[7] 徐乃江,朱惠敏,楊麗.實用眼整形美容手術學[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318.
[8] Tahiri Y, Lee J, Tahiri M, et al. Preoperative diplopia: the most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diplopia after surgical repair of pure orbital blowout fracture[J]. J Craniofac Surg,2010, 21(4):1038-1041.
[9] Ceylan OM, Uysal Y, Mutlu FM, et al. Management of diplopia in patients with blowout fractures[J]. Indian J Ophthalmol,2011,59(6):461-464.
[10] Nowinski D, Messo E, Hedlund A. Treatment of orbital fractures: evaluation of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materials for reconstruction[J]. J Craniofac Surg,2010,21(4):1033-1037.
[11] Stewart MG, Patrinely JR, Appling WD, et al. Late proptosis following orbital floor fracture repair[J].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5,121(6):64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