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寧
鮮食春玉米—水稻—萵苣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技術(shù)
鄧永寧
鮮食春玉米—水稻—萵苣一年三熟是一項省工、省本、高效的糧經(jīng)栽培模式,是低海拔雙季稻區(qū)糧農(nóng)集約化經(jīng)營的好模式,它既能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實現(xiàn)增產(chǎn)、增收,又能改良土壤。2009年安砂鎮(zhèn)推廣該模式面積達133.3 hm2,第一茬種鮮食春玉米,667 m2產(chǎn)鮮棒 1 300~1 500 kg,產(chǎn)值 1 690~ 1 950元;第二茬種雜交稻667 m2產(chǎn)干谷600 kg,產(chǎn)值1 236元;第三茬種萵苣,667 m2產(chǎn)量3 500~ 4 000 kg,產(chǎn)值4 900~5 600元。全年667 m2產(chǎn)值7 826~8 786元,扣除全年物化成本1 430元(其中:玉米415元、水稻315元、萵苣700元),全年667 m2純收入6 396~7 356元。
安砂鎮(zhèn)是低海拔雙季稻區(qū),過去推行稻-稻-菜模式,早季稻必須在氣溫穩(wěn)定在12℃以上即3月上旬末才能播種,7月中旬才能收獲。若種鮮食春玉米,氣溫穩(wěn)定在8℃以上即可播種,播期提早20天左右,5月中下旬即可采收,比早稻收割提早2個月左右。第二茬種雜交稻選擇生育期125~130天的組合(宜優(yōu)673、宜優(yōu)115等),于玉米采收前10天即5月10日左右播種,秧齡25天,6月5日左右插秧,9月20日左右成熟。第三茬萵苣9月20日前后播種,10月12日左右?guī)烈浦玻?2月上旬成熟,可提早上市,價位高,增加農(nóng)民收入。此外進行水旱輪作,玉米秸稈全部還田,用旋耕機打入土中,同時667 m2撒施碳酸氫銨15 kg促進玉米秸稈腐爛,10天后用旋耕機再打一遍,即可插秧,不用施基肥。
2.1 玉米
①品種選擇。根據(jù)市場需求選擇外觀亮麗、口感好、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的品種,如上品超甜玉米、柳糯8號等。
②田塊選擇。要求選擇土壤疏松、肥沃、陽光充足、排灌便利、田間不積水的田塊。
③適期播種、培育壯苗。采用育苗盤育苗,育苗盤選用4 cm×4 cm、100穴的規(guī)格,每穴播一粒種子,營養(yǎng)土可直接采用過篩的稻田土或菜園土,每盤3 kg營養(yǎng)土加150 g鈣鎂磷肥拌勻備用。播種前先用25℃清水浸種20 min左右,有利出苗。播種時種子胚芽垂直向下,用營養(yǎng)土覆蓋1.5~2 cm厚即可,播種后要保持營養(yǎng)土土壤濕度,確保種子吸水發(fā)芽。早春育苗要求雙膜覆蓋,可提早發(fā)芽,防御不良氣候。種子發(fā)芽后要及時揭去平鋪的薄膜,拱膜是否保留可靈活掌握。
④科學定植。幼苗3葉1心時即可移栽,保證每個植株葉片朝向一致,這樣有利于透光、通風、避免授粉不良。田塊畦寬0.6 m、溝寬0.3 m,單行種植,株距0.25 m,667 m2種上品超甜玉米2 800株左右、柳糯8號3 000株左右。
⑤合理施肥與田間管理。春玉米應(yīng)施足基肥、適施苗肥、重施穗肥、巧施粒肥、補施鎂鋅肥,N、P、K搭配施用。以667 m2產(chǎn)鮮穗1 500 kg為基礎(chǔ),667 m2施高鉀型硫酸鉀復合肥75 kg作基肥。根據(jù)春玉米不同生育期對肥料的吸收速度和數(shù)量不同,具體施肥方法是:第一次當苗高70~80 cm(6葉1心)時667 m2施高鉀型硫酸鉀復合肥50 kg和硫酸鋅1 kg,距玉米苗基部8~10 cm處開穴施肥。當苗長到9~10葉時,667 m2施尿素6 kg,當玉米絲抽出時,667 m2再施尿素6 kg。對缺素田塊可噴硫酸鋅或硼鎂肥。
⑥合理灌水。玉米前期特別怕水淹,春季多雨水,應(yīng)做好清溝排水,做到雨后畦溝不積水。同時玉米植株高大,在生育期中產(chǎn)生大量有機物質(zhì),因而需消耗大量水分。玉米抽雄前后一個月是需水量最多、水分對產(chǎn)量影響最大的時期,此期缺水,就會影響抽雄開花,影響灌漿,降低產(chǎn)量。少雨干旱年份要及時檢查,發(fā)現(xiàn)土壤干燥要及時灌水;如遇雨水過多也會導致根系生長發(fā)育不良,生長緩慢,因此遭受澇害,要及時排水。
⑦除草培土。春暖花開雜草生長迅速,當玉米苗移栽后2~3天雜草就萌芽,可用化學除草劑乙草胺每667 m2150 mL加水40 kg滅芽除草一次;結(jié)合中耕再除草一次;定苗后拔節(jié)前苗高約80 cm時結(jié)合施肥培土除草一次,培土后再用乙草胺封土除草。
⑧及時防治病蟲害。春玉米蟲害主要有玉米螟、斜紋夜蛾、蚜蟲3種,特別是大喇叭口期以后玉米螟、蚜蟲為害比較嚴重,可用20%毒辛乳油1 500倍液或40%毒死蜱1 000~1 500倍液噴施。病害主要是大小葉斑病,一般在高溫多濕、連續(xù)陰雨、排水不良、連作田、植株缺肥的田塊發(fā)病較嚴重。做好開溝排水,合理施肥,用50%多菌靈或75%百菌清500倍液噴施,也可用15%粉銹寧500倍液噴施。收獲前15天不噴施農(nóng)藥。
⑨適期收獲。當玉米花絲呈褐色未干枯,壓擠玉米籽粒已呈硬性時分批采收,采后薄攤或用綠色尼龍網(wǎng)袋裝后盡快出售。
2.2 萵苣
①品種選擇。萵苣品種很多,宜選用永安市地方特色品種飛橋萵苣1號或飛橋萵苣3號。
②培育壯苗。播期宜安排在9月20日前后,采用561孔拋秧盤育苗,667 m2備用10盤即可。每667 m2大田用種10~15 g,種子先用25℃清水浸種5 h,晾干后用紗布包好放入冰箱4天,每天打開紗布翻動種子一次,當種子1/3露白時即可播種。播種前整好苗地,擺好育苗盤,而后用塘泥漿做營養(yǎng)土,泥漿中可拌些鈣鎂磷肥,拌勻后裝入盤中刮平即可播種,播種要反復多播幾次,播勻后再用少量過篩細土蓋種,搭小拱棚用遮陽網(wǎng)遮蓋。幼苗出土長出真葉后及時間苗,每10天澆1次稀薄的沼液肥以培育壯苗,待幼苗長到3葉1心時可進行移栽,由于帶土移栽沒有返青期,成活快,長勢均勻。
③整地定植。當苗齡達22天,3~4片葉時即可帶土移栽。移栽前667 m2施腐熟雞糞(養(yǎng)雞場買)1 000 kg,萵苣專用肥100 kg作基肥,用起壟機將肥料翻入土中,整成寬1.1 m、高0.25 m的畦,溝寬0.3 m利于雨天排水。移栽前噴一次芽前除草劑,然后開穴種植,每畦種3行,株行距30 cm×30 cm,667 m2定植3 500~4 000株,定植時用火燒土和鈣鎂磷肥按3∶1充分拌勻作促根肥,澆足定根水,連澆2~3天,確保幼苗成活。
④田間管理。第一次追肥在定植后7天,用10%腐熟人糞尿+2%復合肥澆施,以后每隔7天追肥一次,連施3次促進幼苗生長。結(jié)合追肥進行中耕除草,培土2次,進入蓮座封行前重施壯莖肥,每667 m2用硫酸鉀復合肥30 kg開溝條施,且灌半溝跑馬水。當萵苣長到30 cm高時噴0.2%磷酸鉀+ 0.2%硼砂液1~2次,以防莖稈開裂、空心。采收前10天停止肥水供應(yīng),促進莖稈膨大成熟。
⑤病蟲防治。重點防治霜霉病、莖腐病、菌核病。防治霜霉病選用72%霜脲·錳鋅、58%甲霜靈或5%乙膦鋁·錳鋅,莖腐病用72%農(nóng)用鏈霉素,菌核病用甲基硫菌靈或灰畢克或灰核凈防治。
⑥適時采收。當主莖頂端與最高葉片的葉尖平齊時即可采收。
鄧永寧,福建永安市安砂鎮(zhèn)農(nóng)技站,366021
201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