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琴,梅方超,汪宏良
(黃石中心醫(yī)院醫(yī)學檢驗科,湖北 黃石 435000)
近些年,全球平均每年有近2.5億非外傷性胸痛患者就診,而基本的臨床工具如病史、體檢及心電圖用作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有限[1],以致2%~5%的AMI患者由于疏忽而被遺漏,這樣導致了許多因治療不當而引起醫(yī)療糾紛[2]。因此,尋找一種能早期較準確診斷AMI的方法是臨床工作者共同關(guān)注的課題[3]。本研究通過動態(tài)監(jiān)測AMI患者血清中 IMA 與 Mb、cTnI、CK-MB 水平,探討該四項指標對早期診斷AMI的價值。
1.1 儀器及試劑 IMA所用試劑來自長沙頤康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批號為10090927,檢測儀器為BECKMEN COULTER CX5全自動生化分析儀。Mb、cTnI、CK-MB所用試劑來自艾康生物技術(shù) (杭州)有限公司,用Mb/cTnI/CK-MB三合一免疫層析檢測試劑板檢測。
1.2 標本來源 來自我院2010年6月至12月急診患者 AMI組 153例(男 94例,女 59例),年齡 34~82歲,入選患者均在胸痛發(fā)作3h內(nèi)到院。健康對照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40~81歲。
1.3 檢測方法 分別取患者即刻、2h、6h、24h靜脈血3ml于無抗凝管中,離心后即刻檢測。
1.4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包,通過繪制ROC曲線和計算曲線下面積(AUC)評價檢測項目的診斷效率;使用相關(guān)性統(tǒng)計評價IMA、Mb、cTnI與CK-MB的相關(guān)性。
對 IMA、Mb、cTnI與 CK-MB 繪制 AMI的 ROC曲線,并計算ROC曲線下面積(AUC),以評價四者在AMI中的診斷效率,結(jié)果見表1。結(jié)果顯示,在此五個時段,IMA、Mb、cTnI、CK-MB 單項與 Mb+cTnI+CK-MB聯(lián)合應用,Mb+cTnI+CK-MB聯(lián)合應用與IMA+Mb+cTnI+CK-MB聯(lián)合應用,結(jié)果相比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且 IMA+Mb+cTnI+CK-MB 聯(lián)合應用在AMI患者3h內(nèi)入院即刻抽血檢查,敏感性就可以達到96%。
表1 153例AMI患者各時段IMA、Mb、cTnI、CK-MB敏感性比較
心血管疾病是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命的頭號殺手[4],它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及較高的治療費用等特點[5]。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急癥,也是造成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傳統(tǒng)診斷AMI常用的生化標志物是Mb、cTnI、CK-MB,此三項指標診斷AMI具有很高的特異性[6],但這些指標均在心肌損傷后才會升高,在可逆性心肌缺血早期并無明顯變化,因此一旦發(fā)現(xiàn)其升高,通常已是AMI后期,臨床工作者已無力回天。最近發(fā)現(xiàn),IMA是反映心肌缺血的一個敏感和早期的生化標志物[7],心肌缺血一旦發(fā)生 IMA在數(shù)分鐘內(nèi)迅速升高[8],缺血停止后任持續(xù)數(shù)小時,但其特異性較差,非心源性缺血的情況下亦可出現(xiàn)IMA升高[9]。
本研究以最終出院診斷作為金標準,通過動態(tài)檢測153例因急性胸痛3h內(nèi)入院病人入院即刻、2h、6h、24h 血 清 中 IMA、Mb、cTnI、CK-MB 含 量 變化,并對結(jié)果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表明,Mb、cTnI、CK-MB在加入IMA這一指標后,診斷的敏感性有了明顯提高,四項聯(lián)合應用時,在IMA患者急性胸痛2h內(nèi)敏感性即可達到98%,有效地提高了AMI早期診斷的敏感性。
因此, 對于早期 AMI的診斷,IMA、Mb、cTnI、CK-MB的聯(lián)合應用能彌補各方面的不足,有效的提高AMI早期診斷的敏感性,可以為患者治療爭取寶貴的時間。
[1]Bar-Or D,Lau E,Winkler JV.A novel assay for cobalt albumin binding and its potential as amarker formyocardial ischemia:a preliminary report[J].Emerg Med,2000,19(4):311-315.
[2]Bhagavan NV,Lai EM,Rios PA,et al.Evaluation of human serum albumin cobalt binding assay for the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J].Clin Chem,2003,49(4):581-585.
[3]Roy D,Quiles J,Gazs Dc,et al.Role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novel diagnosticmarker ischemiamodified albumin[J].Heart,2006,92(1):113-114.
[4]羅偉民,王曉麗,李志遠.缺血修飾白蛋白對心肌缺血的早期診斷價值[J].山東醫(yī)藥,2009,49(37):65-66.
[5]蘇建友,朱健華,倪 雋,等.缺血修飾白蛋白檢測在胸痛病人中的臨床應用[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6,35(12):1586-1588.
[6]朱健華,倪雋,鞠少卿,等.缺血修飾白蛋白在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診斷意義[J].臨床薈萃,2007,22(9):616-618.
[7]呂永勝,李向平.缺血修飾性白蛋白在急性缺血性胸痛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6,26(12):881-884.
[8]李素姣,黃振文,陳 磊,等.缺血修飾白蛋白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shù)中的變化及意義[J].使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6,20(3):180-184.
[9]趙 云,吳 潔.缺血修飾白蛋白對急性心肌缺血的診斷價值[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09,27(5):44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