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萌
(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指揮技術學院 士官系,北京 102249)
所謂人文教育,其實質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養(yǎng)人文精神。這種精神的養(yǎng)成一般要通過多種途徑,包括廣博的文化知識滋養(yǎng)、高雅的文化氛圍陶冶、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實踐體驗等。
美國 《人文教育》(2010年春季版)刊登了一組題為“人文教育與軍事領導者”的文章,較為詳細地介紹了美國陸海空三所軍校教學改革的情況。值得一提的是,三所軍校均在人文教育方面提出了新主張。海軍學院把人文教育發(fā)展為“全球教育”,這樣的教育理念,對我國軍校未來的發(fā)展,應該可以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路和視角。
位于馬里蘭州的安那波利斯美國海軍學院,為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zhàn)隊培養(yǎng)未來軍官。這是一所精銳的工程類學校,其學員在面對繁重課業(yè)的同時還需要提升自身在體育活動、道德責任等方面的素質,提高領導才能和軍事能力。而大多數人所不了解的是,海軍學院還向所有學員提供頂尖的人文教育,其人文教育的核心元素之一,就是要讓學員理解全球與跨文化的態(tài)勢。因此,“全球參與”和“文化意識”,就成為了海軍學院人文教育改革的關鍵詞。由此理念出發(fā),海軍學院特別注重對學員外語能力、地區(qū)性知識和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1.課程設置
在美國,軍校學員必須在4年內畢業(yè),現有課程安排已經很緊張,如何才能有效推進人文教育改革呢?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現行的核心課程,并且增加選修課程。
海軍學院首先在核心課程中注入很多全球教育的因素。過去,該學院的核心課程中有三門歷史課,分別為:“美國海軍史”、“西方文明史I”和“西方文明史II”。為了讓學員更多地在全球語境下了解世界,加深對區(qū)域和文化的理解,學院將后兩門課程分別調整為“全球語境下的西方”和“現代世界的西方”。除此之外,還增加了“全球語境下的亞洲”和“全球語境下的中東”兩門新的課程,以供學員備選。
除核心課程外,學院還豐富了選修課程和主修課程,更強調國際化因素。外語系所提供的不僅僅是外語培訓,而是外語教育,提供漢語和阿拉伯語兩門學科的主修和輔修課程,同時還開設了俄語、日語、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的輔修課程。學習和研究一些具體問題,如“阿拉伯文化之窗、社會中的阿拉伯話語、現代阿拉伯文學、電影中的中國文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跨文化交際”等。外語教育既提高了學員的語言能力,又提高了其文化勝任力。
海軍學院的各個部、系也都為學員提供了多樣的課程:政治學系在傳統(tǒng)課程的基礎上,開設了“中東國際政治”、“亞洲國際政治”、“伊斯蘭與東南亞政治”、“日本國家安全政策”等課程;英語系增加了“歐洲大陸文學專題”和“多民族文學專題”;歷史系在亞洲史部分以往僅有兩門課程,而現在每年均要開設8—10門課程,如“中國軍事史”、“日本文化史”、“伊斯蘭及南亞文化變遷”、“亞洲革命史”等。
學院在增強人文學科教育的同時,也與全球政治、經濟動態(tài)保持協(xié)調一致。政治學系與經濟學系提供了綜合課程,為學員構建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框架,增加對于語言、文化環(huán)境和歷史進程的了解。
2.課外活動
僅靠修訂課程來實現人文教育的改革遠遠不夠,海軍學院的全球教育也延伸到課堂之外,力求將課上所學應用于實踐。為了使所有學員具有全球意識,及時了解世界戰(zhàn)略區(qū)域的時事消息、文化變遷、沖突、政策等,學院成立了五個“區(qū)域研究論壇”,論壇每周舉辦講座,播放電影,內容涉及非洲、亞洲、拉丁美洲、歐亞及中東地區(qū)。如今,每周舉行2—3場區(qū)域問題講座已成為慣例,有時甚至會多達4—5場。論壇還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講授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理念等,使學員接觸到很多以前并不熟悉的區(qū)域、文化問題,進一步增強全球意識和文化意識。
論壇也成為受邀學者與海軍學院師生交流的一個平臺,每次講座都會設有問答環(huán)節(jié),這也常常成為講座最為精彩的部分,受邀學者常常吃驚于學員的學術敏銳性和極高的思辨能力。本學院的教員也會積極參與到論壇活動中,展示他們的科研成果及新理念。
3.海外學習
海軍學院5年前就開始實行 “學期海外學習項目(Semester Study Abroad Program)”,每年選送25—30名學員到外國海軍學院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學習,使學員完全融入到該國語言環(huán)境中,所有課程均用所在國的語言來授課,使學員在學習的同時,也能更好地了解外軍是如何培養(yǎng)未來海軍軍官的,并借此增強學員的文化認同感。
除學期海外學習項目外,海軍學院還為大多數學員提供夏季4—6周的 “海外語言學習項目 (LanguageStudy Abroad Program)”。如在西班牙語的年度項目中,學員除了學習正規(guī)的語言課程外,還會居住在當地人的家里,去薩拉曼卡進行文化之旅,最后一周則是在西班牙海軍學院度過的。海軍學院每個學年是在五月份結束的,接下來就轉為職業(yè)發(fā)展階段,在此階段,學院為學員提供了不少與外國海軍進行職業(yè)接觸的機會。如一艘外國海軍大型訓練艦,將載有該國即將畢業(yè)的海軍學員進行為期6—8個月的全球巡航。如果可能,美國海軍學院將允許一名學員加入到其中,與該國海軍學員共同生活四周左右的時間,使其完全融入到該國海軍艦隊的語言及軍事文化中。
對于絕大多數學員而言,海軍學院提供“短期導師主導項目”,目的則在于增強文化意識。比如在2009年,兩名政治學教授和八名學員到馬來西亞和柬埔寨進行了為期十天的調研,通過與當地民眾和社區(qū)的接觸,研究區(qū)域性貧困問題。海軍學院每年均會選送約四百名學員參與到以上三個項目中,以增長其國際經驗。
海軍學院認為,他們要培養(yǎng)的就是能夠適應并欣賞全球化與跨文化態(tài)勢的軍事領導人,因此,就要想方設法教育他們怎樣與來自不同文化、講不同語言、有不同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行為方式的民族和人去溝通。
“軍校,是培養(yǎng)未來軍官的地方,而未來軍隊的精神面貌和戰(zhàn)斗力,乃至能否在未來戰(zhàn)爭中取得勝利,基本上取決于今日軍校學員的知識、技能、經驗和智慧——而這些,都與人文教育有關。毫無疑問,我國軍事院校的教學改革應該注重和加強人文教育?!边@一點早已達成共識,毋庸置疑。而如何有效開展人文教育,提升軍校學員的人文素質,使其在當今變化無常的軍事行動中,能夠快速有效地做出判斷和決定,履行軍人職責,是國防教育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本文對美國海軍學院人文教育改革的概述,希望能對我軍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具有一定的啟迪意義。在借鑒的同時,根據我軍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出具有我軍特色的人文教育,才能使我軍在新形勢的軍事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郭英劍.美國三大軍事院校中的人文教育[OL].http:// news.sciencenet.cn/sbhtm lnews/2010/8/235647.htm l?id=235 647,2010,(08).
[2]Maochun Miles Yu etal.EducatingWarriors:Globally Engaged and Culturally Aware[J].Liberal Education,2010,Vol.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