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 珉
(徐州能源工業(yè)學校,江蘇 徐州 221004)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也是學好各門知識的基本工具。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授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語文的基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而且要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審美和情感的教育和熏陶。所以語文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育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種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藝術?!闭Z文與其他學科比起來,更具獨特的科學美與藝術美,而這種美的傳遞是離不開語言的。教師向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以及師生之間信息的傳遞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須以語言作為憑借。教師通過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處的點撥,把學生帶進瑰麗的知識殿堂,并開啟心智,陶冶情操,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從而“更好地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服務”。[1]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藝術首先就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
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都十分重視教學語言藝術,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學論著《學記》把“善教”與“善歌”并論,提出:“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币蠼虒W語言“約而達,微而藏,罕譬而喻,可謂繼其志也”,即強調(diào)教學語言要簡潔、準確、明白、含蓄生動、給人以美感。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十分強調(diào)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認為 “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利用時間的條件”,“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馬卡連柯也曾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由此可見,語言藝術對課堂教學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所謂語文教學語言藝術,就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和審美性原則,正確處理教學中的各種關系,把語文知識和信息正確有效地傳遞給學生的語言技能活動。[2]教師的教學語言藝術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一堂富有藝術性的教學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把知識信息輕松、愉快而有效地輸入學生的頭腦中,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所以在課堂上,語文教師應該注意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實踐證明,人在心情愉悅的狀態(tài)下學習效率是最佳的。因此,一堂富有成效的語文課,應是在輕松愉快中完成的,而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的形成,離不開靈活多樣、隨機應變的教學語言。
首先,教師的課堂語言應當充滿趣味性,富有感染力,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如果語言單調(diào)乏味,總是干巴巴地說教,學生就會出現(xiàn)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的現(xiàn)象。反之,如果語言形象生動、趣味盎然,學生就能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增加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的方法很多,比喻和幽默便是其中的兩個妙招。精妙的比喻可以使事物突然清晰起來,幽默的語言,可以使課堂氣氛活潑生動。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語言,可以使講課風趣詼諧、幽默睿智,創(chuàng)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學生在這種氣氛中既可以準確、輕松地理解和接受講課的內(nèi)容,又易于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教師適當?shù)卮┎逡恍┡c教材內(nèi)容相關的格言、警句、詩詞、典故、成語、笑話、故事,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又有助于啟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思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其次,課堂教學語言是師生雙方傳遞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橋梁,教師的教學語言要親切,富有情感,充滿對學生的關心愛護,多鼓勵,以寬為主,以嚴為輔,在課堂上,教師將理解、鼓勵、信任、期待通過話語傳達給學生,學生會從中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和傾注的情感,保持積極舒暢的學習心境,產(chǎn)生學習熱情。
最后,激勵性的語言也是創(chuàng)設良好課堂氣氛的一種方式,教師要適時的啟發(fā)誘導,及時評價,提供榜樣,鼓勵進步并寄以希望,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得到老師的肯定,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對于質疑問難、提出異議的學生,多表揚,多鼓勵,多引導,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感受到理解和尊重,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投入學習,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接受教育,獲得知識。
課堂教學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按時完成所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因此,教學的節(jié)奏既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與接受能力,又要突出教材的重點、難點,使學生學有所得。這就要求教師能把握好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開篇引導,即精設導語。導入語就是導入新課的語言,它是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有目的、有計劃,并用一定方法所設計的簡潔生動、有啟發(fā)性、鼓動性、概括性、感染力的教學語言。導語的設計既要新穎,又要簡練、生動,有文采,有感情,還要富于變化。有時介紹背景,有時創(chuàng)設情境,有時提出問題、巧設懸念,有時直接審題、開門見山。不管用何種方法,都為的是激發(fā)學生濃郁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
課堂指導,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求準確、簡明、流暢、生動并帶有啟發(fā)性、靈活性、趣味性。描述性的語言要生動,富有感染力,教師聲情并茂的敘述,抑揚頓挫的抒情,擲地有聲的議論,這些富有文采與情感的語言,會引起學生內(nèi)心世界的強烈反響與共鳴。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交流的一條主要渠道,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xiàn)預期學習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提問語言要精練明確,富有啟發(fā)性,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突出教材重點、難點,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選擇恰當?shù)奶釂柗绞?,讓學生通過幾個問題的探究,就能理清課文的脈絡,了解相關的大體內(nèi)容、人物情感和文本思想。教師的提問并非每個學生都能輕易回答,在學生疑而思、思而不解之際,教師要適時點撥,發(fā)揮主導作用,點撥語要富有點撥性,把話說到點子上,啟發(fā)學生從關鍵處入手,使學生的思路沿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點撥語要適時適度,適可而止,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余地。
收尾引導,即在一堂課行將結束時,要對一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梳理、概括、深化并與后面的教學建立某種聯(lián)系,小結語的語言要簡潔、明快、含蓄蘊藉,新鮮有趣,靈活多變,切不可拖泥帶水、淺白直露、僵化死板、虎頭蛇尾,以免影響或削弱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同時還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情感通過什么交流?主要還是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情景交融的詩歌、詩情畫意的散文、引人入勝的小說等文學作品,都蘊含著濃郁的情感色彩,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課文中的情感因素,以文導情,激起學生內(nèi)心的感情波瀾,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共鳴。每篇課文的內(nèi)容不盡相同,教師在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情境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語言節(jié)奏和語調(diào),只有使自己的教學語言、語調(diào)與課文風格相一致,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絕佳效果。教師的語速、語調(diào)和節(jié)奏應隨著課文內(nèi)容的變化而變化,遇悲涼處當沉緩,遇激昂處當迅急,切忌平鋪直敘、平淡無奇,而應使自己的語言盡量做到高低起伏、長短結合、疏密相間、快慢適宜。課文感情的基調(diào)是各式各樣的:有的肅穆安謐,有的幽默詼諧,有的凄慘悲壯,有的明快熱烈,有的典雅婉約,有的雄壯豪放。隨著教學內(nèi)容和情感表達的需要,教師的語言要時輕時重,時緩時急,抑揚頓挫,有板有眼,錯落有致,聲情并茂,使學生的注意力能隨著教學語言的變化不斷得到調(diào)節(jié)、轉移和強化,在情感上與之產(chǎn)生共鳴。只有注入了豐富、細膩、富有真情實感的教學語言,才能再現(xiàn)作品的情境,制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引導學生進入作品去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受到強烈的感染。
教學的審美功能最先的直接反映必然是在形式上,教師的教學語言關系到在多大程度上能滿足學生對審美的需求。教學語言首先要做到準確規(guī)范。準確體現(xiàn)在課堂上準確地使用概念,科學地作出判斷,合乎邏輯地進行推理,不夸夸其談,不信口開河,不含糊不清。規(guī)范主要表現(xiàn)在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發(fā)音清晰,咬字準確,切忌方言鄉(xiāng)音;語速快慢適宜,停頓適度,重音突出;說話嚴密,邏輯性強;用詞完整簡潔,沒有口頭禪,爭取發(fā)音朗潤,質地純正,能成為學生學習口頭語言的楷模。只有教師運用準確規(guī)范的語言傳遞信息,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并產(chǎn)生審美快感。
其次要做到優(yōu)美凝練。王力先生指出:“語言的形式之所以是美的,因為它有整齊抑揚之美、回環(huán)之美。這些都是音樂所具備的,因此語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說是音樂美?!苯處熢谥v課時語言要有音樂節(jié)奏感,優(yōu)美生動,注意語言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當高必高,當急必急,當緩必緩。關鍵之處應有邏輯重音,重點之處應有反復,難懂之處應仔細咀嚼,教師應從講課語言的聲調(diào)變化之中顯示出講課內(nèi)容的重點與難點、深度和廣度,努力使自己的語言做到和諧動聽、錯落有致、聲情并茂,富有節(jié)奏美和旋律美,使學生感受到一種語感美,帶給學生聽覺的愉悅、審美的享受。
最后要做到真摯生動,富有情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接感染作用。教師應通過語言用自己的感情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達到心與心的交流,把真、善、美的種子播進學生心田。只有用富有情感的教學語言,才能再現(xiàn)作品的情境,觸動學生的心弦,從而引導學生進入這個充滿感情色彩、充滿美育色彩的美好世界,去領略豐富多彩的自然美,去體會深刻感人的社會生活美,使學生在面對千姿百態(tài)的形象時獲得不同的審美感受。
總之,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既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又和教學效果緊密相連,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語言,讓語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發(fā)揮獨特的魅力,成為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成為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在課堂上努力做到于漪老師所說的:“讓學生置身于優(yōu)美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p>
[1]馮克誠,于明.課堂教學組織調(diào)控技巧全書[M].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
[2]韋志成.語文教學藝術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