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英
(呼倫貝爾學院文學院,內(nèi)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
信息化社會使我們能通過電視、電腦了解天下人、天下事。筆者通過媒體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精英女性的名字有很多都是中性化的,我們?nèi)舨涣私馄淙?,只看名字往往無法判斷是男性還是女性,甚至會誤認為男性,如都興林(北京萬和頸椎病醫(yī)院院長)、謝希德(物理學家、教育家、科學院院士)、馬憶南(北大法學院教授)、馬力(長江養(yǎng)老保險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顧向應(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婦產(chǎn)科主任醫(yī)師)、夏國光(北京積水潭醫(yī)院呼吸科醫(yī)生)、王安憶(著名作家)、肖雄使男女名字的取向及范圍不同所致。男性多用抽象字,偏概括性,即使選用表示具體形象的字,一般也是偏陽剛、強大、高全的字。女性多用表示具體形象的字,一般偏陰柔、嬌小、有美麗義和女性道德義。這種不同的取向成為我們辨識名字性別的一個重要依據(jù),使我們拿到一份名單,基本上能分出男女,如鐵、鋼、山、全、雷、高天、建功、建國、立業(yè)、忠義、宗、偉、強、壯、權、茂、力、興、財、祿、壽、富、祥、友、和、仁、禮、智、信、勝、林、勇、雄,我們一般是判斷為男性名;而花、虹、月、露、霞、珍、珠、晴、彩、秀、倩、翠、紅、紫、絳、芳、菲、甜、香、圓、瑩、嬌、淑、稚、蓮、薇、菊、梅、芝、蘭、貞、潔,我們一般是判斷為女性名。
精英女性的名字背習脫俗,與時代特點、家長開明、起名動機密切相關。從封建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中性化的女性名字一直存在,它們在主流的女性化名字的襯托下,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中國封建社會長達兩千多年,封建專制思想也統(tǒng)治了兩千多年,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儒家、道家、陰陽家思想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儒家的“女子無才便是德”使得有關才能的字很少在女性名字中出現(xiàn),陰陽家的思想使女性與陽剛字無緣,“三從四德”又從道德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上強調(diào)了女性的服從性和觀賞性,女性名字便與花草竹鳥、珍寶珠玉、自然美景、艷麗色彩、芳香氣味、陰柔性格、淑雅氣質、貞潔品德緊密相聯(lián)。玉珠、彩霞、翠花、淑芝,便非女性莫屬。
然而,這一時期也不乏中性化的甚至男性化的女性名字,如:淳于衍(漢代宮廷醫(yī)生)、叔先雄(漢代孝女)、遲昭平(西漢農(nóng)民起義領袖)、班昭(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卓文君(西漢才女)、鮑令暉(五代前蜀才女)、薛濤(唐代詩人)、李清照(宋代詩人、詞人)、謝道韞(魏晉才女)、王政君(漢元帝的皇后)、唐賽兒(明朝農(nóng)民起義的領袖)、鄧綏(漢和帝的皇后)、賈南風(晉惠帝的皇后)、管道升(元代畫家、詩人、書法家)、祝英臺(東晉才女)、倪仁吉(明代才女)、顧太清(清代小說家),清代才女:謝芳端、金禮瀛、改叔明,陳端生。
女性名字中性化在封建社會的各個朝代幾乎都有,只是數(shù)量較少,唯漢代、唐代、魏晉南北朝和清代稍多,這是因為漢代人在禮教上比以往要通達,在男女之間的行為規(guī)范上也敢于掙脫禮教束縛且不受譴責,突破起名習俗就更是時代風氣的投影;唐代不僅是封建社會最強盛的時代,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各方面空前繁榮和開放,廣泛吸收外來文化,接受新思想;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人的精神最解放最自由的時期,是質疑傳統(tǒng)價值觀,重估人的價值的時期;清代的出派留學政策,使資產(chǎn)階級民主思想、女權思想開始影響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傊?,這四個朝代的時代特點是這一時期女性名字中性化的社會因素。
清末民初,是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專制統(tǒng)治的時期,以民主、民權、民生為內(nèi)容的“三民主義”和“凡為國民,皆平等的參與政權”深入人心。中華民國建立之初就規(guī)定了女子可以同男子一起競賽官費留學,每次都無男女指標限制[1]?!拔逅摹敝?,女性接受留學教育擴展到各個領域,女性開始真正地同男性平等地接受留學教育,并且跟男性一樣積極地投入到抗日和反法西斯的活動中。中華民國是婦女解放運動出現(xiàn)嶄新局面的時代,最先放開手腳解放思想的是大家閨秀們,他們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完整人格和平等地位,活躍在社會的各個領域。
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大量的中性化甚至男性化的女性名字,如:呂碧成(清末才女),于立群(民國才女)、孫誦昭(書畫家)、陳衡哲(史學家、教育家)、吳健雄(核物理學家)、蘇雪林(作家、文學批判家)、浦潔修(工程師)、酆云鶴(工程師)、羅叔章(實業(yè)家)、歐陽致欽(實業(yè)家)、邢質斌(播音藝術家)、女律師:史良、王哲浚、邵左新、金湛、張瀾韋、陳維、??镎⒍÷?、譚明德,女記者:浦熙修、梁柯平、吳全衡、楊剛、彭子岡。這一時期也產(chǎn)生了我們今天政壇的精英,如陳至立(1942年生,十一屆人大副委員長、全國婦聯(lián)主席)、劉延東(1945年生,中央政治局委員)、張榕明(1944年生,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男女平等、婦女解放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皶r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男同志能辦到的女同志也能辦到?!泵珴蓶|主席的這句話是對女性潛能和才能的肯定,更是從社會素質方面對男女平等思想所做的最好注釋。
新中國成立以來,女性名字中性化甚至男性化呈增多趨勢,其中的精英女性涉及政、商、科、文等領域,如:李海峰(國務院僑務辦主任)、李斌(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主任)、宋秀巖(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楊敏德(益達集團董事長)、張元清(永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洪晃(中國互動媒體集團CEO)、陳鷹 (華源化纖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張樹新 (聯(lián)合運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路(雅致人生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裁)、邢煒(中國普天信息產(chǎn)業(yè)集團總裁)、楊燕綏(清華大學教授)、莊小威(科學家)、吳士宏(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都怡光 (熔盛重工IPR中心副總監(jiān))、施南生(香港電影界著名女經(jīng)紀人、影視制片人)、陳沖(寰亞電影公司副總裁)、王銳(北京服裝學院教授、第七屆光華工程科技獎25位獲獎專家中唯一的一位女性)、蘭海(成長教育專家)、鐵凝(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姓屈)、俞渝 (當當網(wǎng)創(chuàng)始人)、蔣澄宇(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教授)、程輝(前程高中董事長)、莊綏(沈陽L.K利百加整形醫(yī)院院長)、李偉凡(北京中醫(yī)院醫(yī)生)、馮雙慶(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羅飛(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王俠(山西省委副書記)、方新(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張崢嶸(上海資深房產(chǎn)律師)、廖青(北京市檢察院第一分院檢察官)、司左軍(北京市大興區(qū)檢察院檢察官)、楊瀾(著名資深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徐圣益(央視記者)、龔智超(奧運冠軍)、付彥江(北京中醫(yī)院醫(yī)生)、遲子建(作家)、朱鴻博(歌唱家)、謝軍(國際象棋冠軍)、佟迪(讀書頻道主持人)、劉碩(旅游衛(wèi)視主持人)、李智(北京西苑醫(yī)院醫(yī)生)、許戈輝(鳳凰衛(wèi)視主持人)、王亞彬(演員)、張靜初(演員)、鄭天亮(央視主持人)、王梁(央視主持人)。
1995年在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上,江澤民鄭重宣布:“我們十分重視婦女的發(fā)展與進步,把男女平等作為促進我國社會發(fā)展的一項基本國策?!蹦信降鹊臋嗬ㄆ降鹊貐⑴c社會生活、教育、政治、就業(yè)和家庭生活的權利。如男女共同承擔家務、平等而獨立地接受不同層次的教育、從事職業(yè)工作、參與政治和社會活動,已成為絕大多數(shù)人的共識。今天經(jīng)濟國際化、教育國際化、標準國際化,要求人們要有國際化的眼光和能力,而市場經(jīng)濟又是優(yōu)勝劣汰,很多崗位不分男女,能力要求相同。女性與男性一樣,只有不斷地完善和提升自己,才能適應社會和職業(yè)需要,因此,父母在孩子的名字中就寄予了超越性別的愿望。如下一些字在共和國時期出生的女性名字中并不少見:博、興、文、卓、建、宏、杰、陽、楊、俊、輝、暉、智、澤、義、偉、英、彬、波、光、碩、亮、濱、明、德、嘉、慶、力、鵬、新、宇、翔、志、旭、靖、君、松、立、軍、利、思、朝、啟、洋、方、濤、韜、彥、敬、欣、超、俠、東、青、健、卿、帆、曉、佳。筆者身邊的朋友就有雙字名的:海彬、立博、海波、凱光、卓輝、慶俠、澤彥、永利、松嶺、翔宇、雪松、世清;單名字的:光、亮、杰、君、韜、青、敏、帆、濤、超。
可見,中性化女性名字的產(chǎn)生有時代因素,而對時代特點最敏感的是知識分子,是生活在社會的中高層的人。
中性化名字的起名動機或緣由多種多樣,一般與價值觀、道德觀、時代特點、喜好祈愿、家譜輩字有關,也與文學名句,取名母姓,諧音析字、姓名成詞有關,還與祖籍地、出生地、出生時間、出生季節(jié)有關,有些屬日后自己改名,與個人勵志、喜好有關。
如:廖曉義、汪用和、吳宗恩、潘善博、鄺健廉、陳惠謙,這些名字主要是從道德觀、價值觀角度取的;宋國慶、林芳兵、李小兵,有時代的政治色彩;遲子建,名字寄托了父親的喜好與期望;周秉德,名字取自屈原的《橘頌》“秉德無私,參天地兮”的前兩個字;吳健雄,名字與家譜輩字有關,她這輩是“健”字輩,名的尾字按家譜“英雄豪杰”順次采用,她的哥哥叫健英,弟弟叫健豪;靳羽西,因出生在廣西而取名 “西”;陳魯豫,因母親祖籍山東(魯),父親祖籍河南(豫),所以取名“魯豫”;張錦秋,生于杜甫詩句“花重錦官城”所指的成都,且是金秋季節(jié)[2],長輩為她取的名字涉及文學名句、出生地和出生季節(jié);肖楊(千金組合中的一位),因母親姓楊而取此名;關牧村,因生于河南新興市牧野村(俗稱牧村)而取名“牧村”;苗圃、舒暢,是姓與名連綴成詞;袁泉(源泉)、楊光(陽光)、陳思(沉思),是姓與名諧音成詞;也有日后改名與原名諧音的:林徽因(音),劉亭(婷婷),王書(淑)香;蘇芮,原名蘇瑞芬,朋友建議刪“芬”,另一朋友認為“瑞”比劃太多,就諧音取了“芮”[3];李木子(央視 4頻道“中國文藝”領唱)用析字法將“李”字一分為二成為名字;于立群,原名于佩珊,改名取自成語“鶴立雞群”,希望自己出類拔萃;胡友松,原名胡若梅,上學時因生活艱難,自己改名胡友松,勉勵自己能像松柏一樣意志堅強;向警予,原名向俊賢,她解釋改后名字的含義:時時敲響警鐘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用拼命精神去求學問,救國家 (她后來成為中國工人運動和婦女運動主要活動家之一)[4]。
中性化名字的起名動機盡管多種多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父母開明,不受傳統(tǒng)起名習俗約束,不把名字的性別信息放首位。
如管道升父親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分別取名道杲、道升,期望兩個女兒前景光明,不斷向上發(fā)展。他的開朗人所共知,不僅給女兒取名無傳統(tǒng)意識,在選擇佳婿時也考慮女兒的感受。他為女兒選中李家公子,但女兒道升卻看中趙家公子,他最終尊重女兒的選擇,而不是讓女兒按父母之命成親。
靳羽西父親是我國著名的嶺南派畫家,從小父母就培養(yǎng)她建立自信,鼓勵她做最好的一個。她想學鋼琴和芭蕾,父母就為她請最好的鋼琴老師和芭蕾老師,她對法語課的興趣忽冷忽熱時,父母并不強迫她,隨她的興趣讓她自由發(fā)展[5],正是這樣開明的家長,才會為女兒按出生地起名,不帶性別信息。
遲子建的父親因喜歡曹植(字子建)的《洛神賦》而給女兒取名子建,希望女兒能有曹植那樣的文學才華,而不在乎曹植是男性,“子建”也是男性化名。
即使有的父母是把對男孩的愿望寄托在女孩身上而為女兒取男性化的名字,然而這是否由于男尊女卑思想的作用,還值得探討。筆者認為,即使父母起名是為了讓女兒具備傳統(tǒng)文化中男性應具備的品質和能力,那也是因為他們首先認定男性能做到的,女性也能做到。如果他們有男尊女卑思想,那么女人既然先天就卑賤,又怎么能具有尊貴的男性才會有的優(yōu)秀品質和能力呢?她既然不可能成才,又怎么能被寄予厚望呢?可見在他們的潛意識中男女是一樣的,即“人”的潛能相同,都有待開發(fā),因此,他們才不以傳統(tǒng)狹隘的眼光看待女性、看待女兒,不按習俗給女兒取女性名,而是像期待兒子那樣期待女兒將來有出息。這樣的家庭,有精神追求,有成功渴望。
中性化名字的女性,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較高,見識較廣,因而判斷能力和自主意識較強,不易人云亦云,不易受習俗影響。
精英女性的名字既有女性化的,也有中性化的,只是中性化的比例較多。
如: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女性有13人,而中性化名字占多數(shù):馬駇、劉延東、李斌、李海峰、沈躍躍、宋秀巖、董晴宜、陳至立。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每屆的5位獲獎者中都有中性化名字(第四屆例外):楊喆、謝毅、曾嶸,第五屆和第六屆明顯增多,各3位:韓喜球、楊春華、譚文、李寶會、曾凡一、蔣澄宇。中國各領域的“第一位”女性精英,大都是中性化名字:第一位女中央委員向警予,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第一位女部長史良,第一位全國政協(xié)女主席鄧穎超,第一位全國婦聯(lián)主席蔡暢,第一位共和國女名譽主席宋慶齡,第一位女魔術師鄧鳳鳴,第一位女子體操全能冠軍歐陽驪駒,第一位破女子跳高記錄者鄭鳳榮,第一位獲世界音樂比賽一等獎的女歌唱家胡小平,第一位女子帆船比賽世界冠軍張小冬,第一位工學女博士侃以信……
中性化名字中的精英女性較多,這與其家庭因素和名字效應有關。
前面所述不同時代的擁有中性化名字的女性多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之家、富商大戶,少數(shù)出身寒門,但她們共同的特點是有文化,有思想,有膽識,這一特點又與其長輩思想較開放、絕大多數(shù)文化水平較高有關,甚至有些父母接受過那個時代最高層次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的思想受父母的影響,也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父母或親友的治學方法、為官品行、經(jīng)商之道會耳濡目染地使她們從小得到熏陶,加之父母信息的多源暢達、人脈的豐實深厚,這些都成為她們茁壯成長、日后實現(xiàn)自身價值最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和寶貴的資源。
如:呂碧成的父親曾任山西學政,官員家庭,家學淵源。蘇雪林,祖父當過縣令,父親受過高等教育,母親出身仕宦之家。孫誦昭,祖父是清朝津浦路二品總督,她自幼隨父親學習書法、國畫,同時也經(jīng)常得到母親的教誨,因此她少年時期便在國學、書畫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吳健雄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創(chuàng)辦女子職業(yè)補習學校,由于父母提倡男女平等,她從小就能與兄弟一起讀書識字。陳衡哲,出身名門,家族中的長輩幾乎都做官,而在外做官的舅舅對她影響最大。從5歲開始就聽省親回家的舅舅介紹外面的世界、講個人看法。舅舅經(jīng)常鼓勵她:“你是一個有志氣的女孩子,你應該努力的去學習西洋的獨立的女子?!薄耙粋€人必須勝過父母尊長,方是有出息”“沒出息的人,才跟著父母尊長的腳步走。”陳衡哲說:“這類話在當時真可以說是思想革命,它在我心靈上所產(chǎn)生的影響是怎樣地深刻!”[6]她還有個開明的母親支持她上外求學。莊小威的父母退休前都是中國科技大學的教授。洪晃出身名門,正因為母親是外交官,她才會有普通百姓不知曉也不會奢望的機會:12歲以新中國第一批出派小留學生的身份赴美讀書。程輝23歲被父親壓上擔子:個人斥資6000萬購買且合并兩所經(jīng)濟發(fā)生困難的民辦高中并擔任董事長,當然程輝不負重望,以能力和業(yè)績贏得了省、部、國家等不同級別的多次獎勵、多項榮譽。
總之,精英女性的成功除了個人因素外,家庭寶貴的精神資源和物質資源也都是重要因素。
就女性而言,中性化名字中的精英比例高于女性化名字中的精英比例。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相當多的中性化女性名字表達志向、信念、道德等有較強的激勵作用,也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如:夏國光、郭可尊、肖雄、羅飛、王銳。
從心理學上看,名字會對名字所有者產(chǎn)生“比馬龍效應”?!氨锐R龍效應”的含義是,被比成龍就會像龍一樣地表現(xiàn);被比成馬,就會像馬一樣地表現(xiàn),又叫“期待效應”。父母在名字中期待自己怎么樣,自己就會怎么樣,至少會朝這個方向努力。與之相關的“羅森塔爾效應”也說明了這一點,即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達到了預期的要求。父母寄寓到孩子名字中的期望,本身就有激勵作用,會對孩子形成強烈的心理暗示,使孩子的言行或發(fā)展結果能達到父母的預期要求。況且名字是孩子本人的標簽和身份代碼,自己經(jīng)常寫,別人經(jīng)常叫,這種音形義不斷的刺激形成的感情力量和理性力量,潛移默化地激發(fā)人要在言行中體現(xiàn)它、實現(xiàn)它,以獲得名副其實的平衡。精英女性幾乎都是名實相符的。如:吳健雄,以其杰出的貢獻獲得眾多大獎,被稱為世界物理女王、原子彈之母、原子核物理女王、中國的居里夫人、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這些稱號是對她名字“健雄”的最好注釋。
莊小威,1972年出生,15歲以狀元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9歲拿到本科學位,25歲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29歲被聘為哈佛大學助理教授,34歲成為哈佛大學物理和化學的雙聘教授。她28歲獲美國衛(wèi)生研究院國家研究個人獎,31歲獲美國國家自然基金成就獎、Beckman青年科學家獎和Searle學者獎,還榮獲獎金高達50萬美金的美國 “天才獎”(她是第一位獲此榮譽的華人女科學家)[7]。她的學習成績和研究成就不得不令人驚嘆:年紀小,成績(就)威,名實相符!
遲子建,是當代最具廣泛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她的名字寄托著父親的期望,父親因喜歡曹植(字子建)的《洛神賦》而給她取名子建。她不負父望,兩次獲冰心散文獎,一次獲莊重文文學獎,一次獲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一次獲茅盾文學獎,取得這樣高的成就,堪比曹子建,名實相符。
郭可尊,AMD全球副總裁,AMD中國公司總裁兼總經(jīng)理,她的杰出成績不僅獲得董事會主席的高度肯定,也令業(yè)界敬佩。她坦言,自己是個從未想過失敗的人,只有暫時的挫折,沒有失敗。她的理念是“將不可能變成可能”[8],有這樣理念并能實現(xiàn)它的人,當然配稱“可尊”,名實相符。
龔智超,奧運會羽毛球單打冠軍,多次世界排名第一,她有智慧,有意志,思維敏捷,球路多變,打法穩(wěn)健,心理素質好,性格上永遠想當?shù)谝?,超過別人。
吳士宏,從護士到國際著名企業(yè)高管,憑著信念、果敢、勤奮、刻苦,一步步實現(xiàn)了自己宏偉的理想,她的座右銘是“人沒有野心不能成大事”。[9]
張樹新,創(chuàng)建了北京科技有限責任科技公司并任總裁,被稱為“中國信息行業(yè)的開拓者”,名實相符。
陳鷹,軍人出身,性格果敢自信、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目光敏銳、高瞻遠矚,為目標拼搏,義無反顧。如鷹一般馳騁商海,搏擊市場。
中性化女性名字多數(shù)含有勵志信息,承載著父母的期望。名字對名字的擁有者有激勵和暗示效應,這是擁有中性化名字的女性多數(shù)成為精英女性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人雖然脫離不了動物性,但人更具有文明性。人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和主體屬性[10]。傳統(tǒng)的女性化名字是只從自然屬性來定位女性名字的特征:陰柔、弱小、美麗、靜雅、惠淑。中性化女性名字是從人的自主性、自由性和社會性角度來取名的,重視的是人的主體素質和社會素質,而社會素質才是人的根本素質,它是作為社會人應具有的全部素質,包括公民素質和職業(yè)者素質[11]。人的自然素質實際上也要通過社會素質來體現(xiàn),如:女性的家庭道德素質要在家庭活動中體現(xiàn),公共道德素質要在公共活動中體現(xiàn),職業(yè)者的道德素質要在職業(yè)活動中體現(xiàn);同理,不同角色的能力素質也要在不同的活動中體現(xiàn)。女性并非只有陰柔弱小的一面,也有陽剛強大的一面。從這個意義上說,女性名字中性化是對女性的主體屬性和社會屬性的認識的覺醒,是對傳統(tǒng)女性素質所欠缺的內(nèi)涵進行強調(diào)和補充,但絕不是以中性素質甚至陽剛素質替換陰柔。人的身體健康需要陰陽平衡,人的心理健康和能力健康也需要陰陽平衡。社會發(fā)展到今天,更要強調(diào)協(xié)調(diào)和平衡。21世紀的人才,在素質方面沒有性別,在能力方面不分男女,女性要全面修煉自己,才能更好地適應客觀需要,如,家庭生活中,女性在廳堂、廚房、臥房要表現(xiàn)出不同的素質和能力,否則很難幸福;在職業(yè)生活中,女性的素質和能力的展示必須與崗位和任務相匹配,否則很難成功;在社會生活中,女性的素質和能力的展示要“隨機應變”,適應不同的時間、場合、對象、目的的需要,否則很難如意。因此,我們應把“人”理解成自然人和社會人構成的太極。自然人和社會人應具備的素質,我們要極盡所能,全面開發(fā),充分展示,實現(xiàn)價值,否則就是對自然倫理和社會法則的不敬,對自己和他人的不重和不負責任。只具備傳統(tǒng)文化賦予的女性特征和女性品質已不適應現(xiàn)代家庭和工作崗位的需要,真正的女性性格和素質要剛柔相濟并適時適度表現(xiàn)。取名者思想開明,主體意識和社會意識較強,不受傳統(tǒng)習俗約束,重視女性作為人的主體素質和社會素質的培養(yǎng),是女性名字中性化的深層昭示。
綜上所述,女性名字中性化與時代有關,與起名者的文化水平、思想觀念有關,還與起名者的動機愿望有關,它們同時起作用,所占比例不盡相同,但思想解放這個共性的比值較高。中性化名字中的精英女性較多,除去個人因素和其他條件因素,家庭因素和名字效應也是不能忽視的。
[1] 虞亞梅:民國時期女性留學與發(fā)展地位[J]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6,(1).
[2] [3] [4] [5] [6] [7] [8] [9] 百度百科[EB/OL] .www.Baidu.com.
[10] 包俊洪.論女性人格[J] .婦女研究論叢,2002,(1).
[11] 靖國平.教育與人的社會素質[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