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7月17日《重慶晚報》報道,一堂以案說法的職務(wù)犯罪法制預(yù)防課,400多名干部聽完后,其中有5個自首了?!跋氩坏竭@堂課的效果出奇的好。”重慶涪陵區(qū)一位負責人稱,頭天上完課,第二天就有國土、村社干部5人帶著錢來自首了。
確實,這堂課上的給力,這樣的反腐效果很神奇。不過,貪官聽完課后“抱錢自首”究竟是偶然還是必然?是個案還是能有效推廣?靠法制預(yù)防課能承擔反腐重任嗎?
楊維立:如果預(yù)防課后有一兩名官員自首或許出于偶然,但一下子5名官員自首,仍然認為是“瞎貓撞死耗子”未免有失公允。5人“抱錢自首”看似偶然的事情,背后蘊藏著一系列的必然因素,認真總結(jié)其中的經(jīng)驗,勢必有益于今后的反腐敗工作。只有提高對職務(wù)犯罪預(yù)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反腐課上得精彩紛呈起來,把法律政策交待到位,對癥下藥,才能打動人,觸動人,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提升廣大黨員干部的法律信仰和拒腐防變意識,觸動更多的腐敗官員“抱錢自首”。
陳誼軍:在這里,我們再一次看到了鮮活形式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效果,這說明,廉政警示教育的效果是值得引起我們有關(guān)部門重視的,是必須抓緊抓好的,這應(yīng)是一項重要的“干部命運工程”。要使廉政警示教育發(fā)生效果,就必須與案件查辦緊密結(jié)合起來,相互影響與相互促進,以真實案件及深刻案件觸動人的靈魂,真正達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曹林:即使真有5個人確實是受反腐敗課觸動后帶錢自首,也不能因此就神化反腐警示教育效果,要理性地看到這種教育警示在反腐中的局限性,別被這種立竿見影的幻象所迷惑。這很可能只是一個個案,并不具有普遍性。各地的反腐警示教育搞了這么多年,從組織官員到監(jiān)獄中聽落馬的貪官痛哭流涕的懺悔,到以拍賣和展示貪官的贓物警示在任官員,再到將無數(shù)鮮活的反面典型收集成冊對官員進行教育——重慶就舉辦過許多次這樣的活動,將貪官文強的別墅辦成廉政教育基地,辦文強贓物的展覽,可有哪一次廉政教育起到過這種“課后立即有人自首”的效果?不要對“制度反腐”、“嚴法反腐”之外的方式有不切實際的期待。貪官們越來越狡猾,反偵查的心理防線也越來越強,官員被幾句警示嚇得自首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桂子:我們不否認法制預(yù)防課的警示效果,我們也希望其他地方的法制預(yù)防課后,也能出現(xiàn)貪官自首的情況。但教育警示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不能僅僅依賴法制預(yù)防課。稱“這堂課的效果出奇的好”,就有些過于樂觀了。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要想反腐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有賴于建立和健全制度化反腐機制。反腐不是買彩票,個案往往很難復(fù)制,還是要在大力推進反腐制度化方面多下功夫。
(據(jù)新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