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紫砂壺之審美觀
徐飛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壺是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中國傳統(tǒng)工藝品的代表。紫砂壺的發(fā)展可以看出,一方面是無數(shù)的紫砂藝人在壺的制作技術上不斷創(chuàng)新,比如從金沙寺僧供春的捏制胚胎,挖空內部成型到時大彬的打身筒,鑲身筒成型法,從前人的入缸燒壺到李茂林的匣缽封閉燒法,這些技術的進步為紫砂壺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在使用的基礎上藝人們也在使紫砂壺如何更具審美藝術性上孜孜以求。
壺藝泰斗顧景舟說:“紫砂陶藝的審美,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tài)這四個要求。形即形式的美;神即神韻;氣即氣質;態(tài)即形態(tài)。這幾個方面貫通一氣,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币胍患淦分袑⑿?、神、氣、態(tài)用藝術手法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盡善盡美,就必須準確地抓住自然物體形態(tài)與現(xiàn)象的主要特征的本質所在,充分認識其精神風格和氣質。做到主次分清,視覺和諧,才能讓人百看不厭,百玩不厭,越玩越有味,越玩味越足,直致癡迷于紫砂陶花塑器藝術作品之中。
紫砂壺在造型上具有整體藝術美,整體與各部分比例的配合,如平衡、對稱、變化、整齊等,給欣賞者以美感。紫砂壺在造型上強調美與善的統(tǒng)一,紫砂壺本身根植在中國的文化土壤中,又加上歷代具有審美的文人的積極參與。它的造型是無法擺脫中國傳統(tǒng)美學,應在高層次上欣賞紫砂壺的美。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應志向于道,立足于德,歸依于仁,游憩于藝術國度之中。最終通過藝術和審美,使精神進入自由境界。美與善的結合就使工藝師在制壺時不能一味地追求自己認為美的造型而有損于它的使用性能,處理如神與形的關系,處理不適當就只見形而缺少神和生活的趣味,抽象化處理要形神兼?zhèn)洌@就是考驗一位工藝師的水平的重要標準。歷代優(yōu)秀的紫砂作品首先是實用性極佳而又充分體現(xiàn)造型美的一般規(guī)律且能表現(xiàn)我國傳統(tǒng)審美情趣的作品,當然能使欣賞者產(chǎn)生審美的愉悅。
紫砂壺非常重視線條美。線條是最簡單、概括的藝術表現(xiàn)手段,這些線條經(jīng)常改變它們的中心。不同的線條,給人帶來不一樣的審美情態(tài),曲線給人舒暢,輕快的感覺,直線給人以挺拔向上的感覺。從線條的角度也出造型的陽剛之美,直線不能僵直、板滯,要尋求變化,做到直而不板,輪廓分明,剛中見柔。以直線為基礎,保持曲線的內涵,自然流暢。將壺形的各個部位有機的融合在一體,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旋轉韻律美。如子冶石瓢,它的整壺體巧妙運用了三個三角形的對稱變化,身筒與蓋是一個大三角形,把圈為一個小三角形,嘴與壺身的結合為一個三角形,這幾個三角形能巧妙,和諧的結合在一起,是傳統(tǒng)壺中的經(jīng)典之作,表現(xiàn)了一種堅定的力量。
紫砂壺還講究自然美。自然界的花鳥魚蟲、山石樹林、瓜果蔬菜,無一不成為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素材。歷代紫砂藝人在繼承前代其他工藝器皿的借鑒基礎上,采用各種手段創(chuàng)造性地把多姿多彩的自然物象,融入小小的紫砂壺之中,巧奪天工,精美絕倫,展現(xiàn)出一種雍榮華貴的審美境界。在藝人的巧手下,梅樁、松段、蠶桑、蓮花等無一例外地被提煉成型并賦予它們生命。還有在牡丹壺上加一個蝴蝶,在蓮花壺上加個青蛙,束柴三友上裝個松鼠,這些小動物在壺體上點綴頓時使整體充滿了活潑的生機。
我們看到有不少當代紫砂藝人用超越傳統(tǒng)來表達,對紫砂的審美沒有固定的標準,只要是形、精、氣、神達到完美的統(tǒng)一就能成為傳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