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海波 王洪孌 孫靜 陳秋月 韓麗麗 王春華
糖尿病(DM)是一組常見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最重要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其中蛋白尿是DN最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且作為DN的獨立危險因素加速DN腎小球硬化、腎功能惡化[1],是終末期腎衰的重要原因。如何最大程度的減少蛋白尿是治療DN的關鍵。因此,積極有效的降低尿蛋白在DN的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2]。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的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ACEI)雖然有利于延遲DN的發(fā)展,但并不能起決定性的防治作用。本研究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雷公藤多甙及復方丹參滴丸可明顯降低尿蛋白,延緩 DN的發(fā)展,收到良好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至3月在我院確診為DN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齡38~70歲;24 h尿蛋白定量 >2.0 g,所有入組病例均嚴格控制血糖、血壓,病例均無嚴重肝病、血液疾病、嚴重營養(yǎng)不良、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所有病例均為采用ACEI+冬蟲夏草+胰島素+拜阿司匹林治療3個月后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第一階段為篩選病例,從60例經(jīng)ACEI+冬蟲夏草+胰島素+拜阿司匹林治療3個月的患者中篩選,并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其中3例因不良反應嚴重,退出治療)、對照組(30例)進入第二階段治療。對照組繼續(xù)第一階段治療,治療組在第一階段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雷公藤多甙及復方丹參滴丸治療6個月。
1.3 監(jiān)測方法 治療期間采用日本東芝TBA-120F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每月監(jiān)測1次生化指標,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血常規(guī)、血漿蛋白、血肝腎功能、血糖、血脂。
2.1 生化指標檢測情況 治療組24 h尿蛋白定量治療后較治療前明顯減少(P<0.05),同時血肌酐、尿素氮、血脂、血漿蛋白均有所好轉(zhuǎn);對照組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無明顯改變,血肌酐、尿素氮、血脂基本穩(wěn)定,治療后治療組尿蛋白與對照組比較明顯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中有2例出現(xiàn)白細胞明顯下降退出治療組,有1例出現(xiàn)轉(zhuǎn)氨酶升高退出治療組。
DN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已研究證實其發(fā)生發(fā)展是糖代謝異常、血液動力學改變、脂代謝紊亂、血管活性物質(zhì)、生長因子、細胞因子、炎癥遞質(zhì)水平升高、炎細胞浸潤及遺傳因素等多因素作用的結果[3]。目前DN的常規(guī)治療主要應用ACEI、阿司匹林、冬蟲夏草、胰島素等藥物。本實驗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雷公藤多甙及復方丹參滴丸治療DN。雷公藤是衛(wèi)茅科雷公藤屬植物,傳統(tǒng)中醫(yī)將其應用于風濕性疾病,現(xiàn)其提取物雷公藤多甙已被廣泛應用于腎臟疾病及免疫疾病的治療中。雷公藤多甙對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均有抑制作用[4],能減少腎小球抗原抗體復合物的沉積,維持腎小球基底膜完整性,抑制腎小球系膜細胞增生及調(diào)控細胞因子網(wǎng)絡,延緩腎小球硬化及間質(zhì)纖維化[5],并可改善腎小球濾過膜陰電荷的喪失[6],從而維持腎小球濾過膜電荷屏障的完整性。復方丹參滴丸成份為丹參(主要含丹參酮)、三七(主要含三七總皂甙)、冰片。中藥理研究證明丹參能使血小板解聚,抑制凝血功能,促進纖溶系統(tǒng)功能,改善循環(huán)狀態(tài),增強血流動力;三七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全血黏稠度下降,具有降低尿蛋白,延緩DN發(fā)展的作用[7]。并且復方丹參滴丸對早期DN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可減輕腎臟肥大,改善腎臟高灌注狀態(tài),降低血膽固醇[8]。有實驗提示雷公藤多甙聯(lián)合丹參酮ⅡA應用既有顯著的抗炎效果,又起到內(nèi)皮損傷的修復作用[9]。本實驗入選患者在加用雷公藤多甙及復方丹參滴丸治療6個月后,患者尿蛋白明顯減少,腎功能、血脂、血漿蛋白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說明雷公藤多甙聯(lián)合復方丹參滴丸可從多靶點治療DN,有效地降低蛋白尿。雷公藤多甙及復方丹參滴丸的不良反應較小,容易監(jiān)測及應用,為一條探索臨床DN治療的新方法。
表1 2組治療前后各生化指標變化比較 ±s
表1 2組治療前后各生化指標變化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血肌酐(μmol/L) 尿素氮(mmol/L) 尿蛋白(g/24 h) 膽固醇(mmol/L) 三酰甘油(mmol/L) 血漿白蛋白(g/L)治療組(n=27)治療前 102±31 7.1±2.6 3.4±1.4 6.9±1.2 2.7±1.6 31±7治療后 89±28 6.1±1.8 2.1±1.8*# 5.5±1.3* 1.7±0.8* 35±8對照組(n=30)治療前 102±32 7.1±2.8 3.5±1.4 7.0±1.2 2.7±1.6 29±7治療后 100±30 7.1±1.7 3.3±2.0 6.9±1.8 2.5±2.0 30±8
1 古家大祐,四方賢一.糖尿病腎病の危險因子.Diabetes and Kidney Disease.Tim e to act(日本語翻譯版),2003,1:17-25,33-39.
2 聶春巖,陳莉明,常寶成,等,雷公藤多甙對糖尿病腎病蛋白尿的影響.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9,29:517-519.
3 Kelm MA,Nair MG,Strasburg GM,et al.Antioxidant and cyclooxygennase inhibitory phenolic com pounds from Ocimum santum Linn.Phytomedicine,2000,7:7-13.
4 孫文學,戴勇.雷公藤多甙治療腎小球腎炎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醫(yī)學綜述,2003,9:702-704.
5 石詠軍,劉征宇,王川,等.雷公藤多甙治療中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研究.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6,15:987-988.
6 柯清林,呼健,李雪巧,等.雷公藤多甙對IgA腎病大鼠免疫調(diào)節(jié)的實驗研究.中國康復理論與實驗,2005,11:814-815.
7 王化鵬,王鈺.復方丹參滴丸聯(lián)用金水寶膠囊治療2型糖尿病腎病早期的臨床觀察.天津中醫(yī)藥,2007,24:294-295.
8 向柏,方瑜,鄭小麗.復方丹參滴丸的臨床應用進展.中成藥雜志,2007,12:1819-1821.
9 許赤多,劉純,吳南輝.雷公藤多甙聯(lián)合丹參酮ⅡA對大鼠佐劑關節(jié)炎外周血TNF、vWF表達的影響.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9,1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