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巖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發(fā)病6 h內如無禁忌證,應當積極使用尿激酶溶栓,但很大一部分患者錯過了溶栓時機[1,2],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對136例錯過了溶栓時間的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頸動脈注射銀杏達莫治療組和周圍靜脈注射對照組進行療效觀察,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36例均為住院患者,診斷依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擬定的診斷標準。均經頭顱CT確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齡40~82歲,平均年齡67歲;其中合并高血壓30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12例;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29.2分。對照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齡41~83歲,平均年齡66.9歲;其中合并高血壓28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10例;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29.1分。2組性別比、年齡、合并癥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治療組采用病變側頸動脈注射0.9%氯化鈉溶液20ml+銀杏達莫5ml+降纖酶5 U隔日1次,7次為1個療程,使用前臨時配伍,配伍液清澈無沉淀。對照組采用0.9%氯化鈉溶液250 m l+奧扎格雷鈉160 mg靜脈滴注,1次/d,14 d為1個療程。2組治療期間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有明顯腦水腫者加用甘露醇,高血壓者酌情選用降壓藥,合并感染者使用抗生素,同樣功能鍛煉,必要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1.3 療效評定標準[3]按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中風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評分。于治療后1、7、14 d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分。
2.1 2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 <0.01)。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n=68,例(%)
2.2 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治療組神經功能缺損減少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分,±s
表2 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第2天 治療后第14天治療組 26±9 8±7* 5±4*對照組28±9 17±8 15±6
“頸動脈注射”是一種“準介入”性治療手段,使藥物通過頸內動脈直接注射到病變側的腦組織內,使藥物高濃度直接作用于病變腦組織,擴張病變腦血管,改善血液循環(huán),藥物直接迅速的發(fā)揮作用,有助于建立側支循環(huán),促使缺血缺氧的腦組織復蘇,促進神經功能恢復[4]。降纖酶是一種從尖吻蝮蛇毒中分離出的具有纖溶酶活性的生物制劑,能夠分解纖維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促使組織型TPA釋放,降低PIA的活性,促使纖維蛋白原分解,廣泛用于急慢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銀杏達莫注射液是銀杏葉提取物的基礎上加入雙嘧達莫的復合制劑,具有多種生物效能,促進大腦代謝,改善記憶功能,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增強紅細胞的變形能力,降低血液黏滯度,抗血栓形成,而且還具有抗氧化抗過敏,消除自由基的作用,防止自由基對腦細胞的損傷[5,6]。
本研究治療組在治療后2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2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該治療方法起效快、療程短、療效高,治愈率提高,能明顯降低致殘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可以在基層醫(yī)療單位推廣適用,是臨床治療腦梗死的一種有效方法。
1 房海英,張志軍,馮雪艷.腦梗死患者的心理狀況及其對社會支持的影響.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2197-2198.
2 徐麗.腦梗死患者動脈溶栓36例護理分析.中國基層醫(yī)藥,2009,16:186-187.
3 中華醫(yī)學會.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381.
4 宋興剛主編.實用腦梗塞急救與準介入技術.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8.97-98.
5 劉月輝,孫麗榮,商淑梅.銀杏達莫與脈絡寧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及成本——效果分析.河北醫(yī)藥,2010,32:1208-1210.
6 陳意.銀杏達莫治療急性腦梗死96例臨床觀察.中國基層醫(yī)藥,2009,16:1254-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