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霞
河南夏邑縣人民醫(yī)院心電圖室 夏邑 476400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判斷梗死相關動脈的心電圖特征探討
楊海霞
河南夏邑縣人民醫(yī)院心電圖室 夏邑 476400
目的探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ECG)特征對梗死相關動脈(IRA)判斷的作用。方法對照研究5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ECG與冠狀動脈造影資料,分析IRA的ECG特征。結果急性下壁AMI時在胸前導聯(lián)ST段的偏移上有一種趨勢,胸前導聯(lián)(V2、V3)ST段下降與下壁導聯(lián)(Ⅱ、Ⅲ、aVF)ST段抬高的代數和越大,RCA閉塞的可能性越大。其代數和越小,LCX閉塞的可能性越大。結論ECG的STⅢ/Ⅱ的比值是判斷IRA的重要指標。
下壁心肌梗死;梗死相關動脈;心電圖;冠狀動脈造影
近年來,急性心肌梗死(AMI)發(fā)病率明顯升高,出現(xiàn)年輕化態(tài)勢,25歲以上的人群發(fā)病率逐步上升。據報道,2007—2009年,35~45歲人群發(fā)病率增加至30%以上,致殘率、病死率較高。AMI常表現(xiàn)為胸痛、急性循環(huán)功能障礙以及反映心肌損傷、缺血和壞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電圖(ECG)改變。ECG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經濟、簡便的檢查手段,對AMI的及早診斷、部位判斷、梗死相關動脈(IRA)的推斷、預后評價、制定治療方案以及是否需要重建血管都有重要臨床意義[1-2]。本文對5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ECG特征與冠狀動脈造影結果進行對比分析,以期找出判斷IRA的ECG特征。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6-07~2010-07在我院住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齡34~78歲,平均(59±13)歲?;颊呔状涡募」K溃行貐^(qū)疼痛30 min以上,ECG下壁導聯(lián)Ⅱ、Ⅲ和aVF中的相鄰2個或全部導聯(lián)ST段抬高≥1 mm,以及血清酶學改變超過正常上限的2倍以上。排除陳舊性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厚、既往冠脈搭橋術、急性心包炎等影響心肌電生理傳導的疾病或最近1周有應用洋地黃等影響心肌電生理傳導的藥物史。
1.2 ECG 所有患者在發(fā)病12h內作常規(guī)導聯(lián)ECGST段以PR段為等電位線,J點后80 ms處測量ST段的偏移,測量各導聯(lián)至少3個心動周期的平均Q波、R波、S波、T波的時限和振幅,STV2↓/STaVF↑(ECG V2ST段下移與aVFST段抬高的比值)及STⅢ/Ⅱ(Ⅱ、Ⅲ導聯(lián)ST段的比值)。
1.3 冠狀動脈造影 所有患者均行冠狀動脈造影,IRA判定:IRA表現(xiàn)為完全閉塞以及狹窄部位有充盈缺損,局部造影劑滯留或殘余狹窄等特點。冠狀動脈管腔狹窄>70%冠狀動脈直徑視為冠狀動脈狹窄。
2.1 一般資料 比較50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右冠狀動脈(RCA)閉塞組39例,年齡(63.32±12.01)歲,男25例,女14例。冠狀動脈左旋支(LCX)閉塞組11例,年齡(60.23± 11.24)歲,男7例,女4例。2組間年齡、心電圖的記錄距離、糖尿病、高血壓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IRA與ECG指標的關系 IRA與ECG指標的關系見表1。表中aVL導聯(lián)的S/R和STV3↓/STⅢ↑在RCA閉塞組和LCX閉塞組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STV2↓/STaVF↑在2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時在胸前導聯(lián)ST段的偏移上有一種趨勢,胸前導聯(lián)(V2、V3)ST段↓與下壁導聯(lián)(Ⅱ、Ⅲ、aVF)ST段↑的代數和越小,LCX閉塞的可能性越大;其代數和越大,RCA閉塞的可能性越大。
表1 心肌IRA與ECG特征
2.3 多變量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 對以上所得指標進行多變量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發(fā)現(xiàn)STⅢ/Ⅱ的比值是預測心肌IRA的獨立指標,x2=27.76,P<0.01,比值比OR 3.56,95%可信限1.41~9.02。
AIM發(fā)作時,下壁導聯(lián)和胸前導聯(lián)ST段偏移程度有著復雜關系[3]。影響胸前ST向量的大小、方向的主要有兩個因素:RV和LV側壁的受累程度以及下壁導聯(lián)ST段抬高的程度。胸前導聯(lián)ST段的偏移是對下壁導聯(lián)ST段偏移的鏡像反映以及受累缺血部位它的影響的綜合結果[4]。
研究發(fā)現(xiàn),胸前導聯(lián)(V2、V3)ST段下降與下壁導聯(lián)(Ⅱ、Ⅲ、aVF)ST段上升偏移程度的代數和越大,RCA閉塞的可能性越大[5]。STⅢ/STⅡ抬高比值>1時,提示RCA為IRA;當STⅢ/STⅡ抬高比值≤1時,提示LCX為IRA。STⅠ和STaVL壓低提示RCA,STⅠ和STaVL無壓低(抬高或呈等電線)提示LCX。STV3/STⅢ在RCA閉塞組和LCX閉塞組中未得出顯著性差異,認為可能與伴發(fā)缺血范圍不大、胸前導聯(lián)ST壓低可能僅僅為下壁導聯(lián)ST段抬高的鏡像反映、ECG的記錄與發(fā)病時間差距比較大、側支循環(huán)、完全閉塞和未完全閉塞血管在ECG上表現(xiàn)不同等因素有關[6]。
綜上所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時分析ECGⅡ、Ⅲ導聯(lián)ST段抬高比值的不同和Ⅱ、aVL導聯(lián)ST段是否抬高能初步判斷梗死相關動脈,符合相關研究報道,其發(fā)生機制可能為: (1)當RCA閉塞時,由于RCA近、中段閉塞產生明顯的向右向下指向(Ⅲ)的ST向量,使ST抬高Ⅲ>Ⅱ,而aVL面對左心室高側壁,是惟一鏡像反映下壁的導聯(lián),故而出現(xiàn)aVL導聯(lián)ST段鏡像性下降。(2)當LCX閉塞時,其造成的損傷電流在Ⅱ導聯(lián)更為明顯,使ST抬高Ⅱ>Ⅲ,此外LCX閉塞常導致高側壁缺血而會出現(xiàn)Ⅰ、aVL導聯(lián)ST段抬高,這一改變與下壁缺血引起的鏡像性 ST段下移相互抵消,從而使STaVL不下降或抬高,由于受累部位不同,部分可表現(xiàn)為ST段在等電位線或輕度壓低。ECG分析中還須注意的是,由于下壁心肌IRA與冠狀動脈優(yōu)勢類型密切相關,RCA閉塞在ECG上的表現(xiàn)較明顯,而LCX閉塞時ECG的變化多樣,此時需輔以其他ECG診斷指標加以仔細觀察辨別[7]。
[1]韓冰.心電圖分析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相關動脈的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25):28-29.
[2]王蒙,陳良華,劉同寶.心電圖變化與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關動脈的關系[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0,31(3):438 -411.
[3]許亮,王星,孫中偉,等.心率變異性時頻分析參數用于心電圖ST段偏移時段的判別[J].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報,2008,21(1):23-28.
[4]吳迪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導聯(lián)ST段壓低的臨床意義[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9,8(12):6-7,11.
[5]黃東.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導聯(lián)ST段改變與冠脈前降支造影結果的對比[J].實用心電學雜志,2009,18 (1):38-39.
[6]王麗君,林海龍,謝蓮娜.保護性臨時起搏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再灌注反應的影響[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0,2:124-127.
[7]張啟華,劉亞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與梗死相關動脈的關系[J].中外醫(yī)療,2008,10:23-24.
(收稿 2011-04-01)
【中圖文分類號】 R542.2+2
A
1007-8991(2011)04-0052-02
·臨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