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田英
我國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2 000萬,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也有3 800萬,為全球之最[1]。而這些患者90%以上缺乏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療,預防和自我保健知識,47%的患者存在恐懼、焦慮、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2],因此對他們宣傳和普及健康教育十分重要。我們采用多種形式對186例住院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現(xiàn)將其對慢性病毒肝炎認知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者為2005年2月至2006年8月186例慢性病毒性住院患者,均符合2000年西安會議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診斷標準[3]。其中男154例,女32例;平均年齡40.5歲,病程2年~20年;慢性乙型肝炎160例,慢性丙型肝炎26例;輕度慢性肝炎46例,中度慢性肝炎108例,重度慢性肝炎32例。18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86例,教育組100例,2組一般資料有均衡性,對入選病例要告知研究內(nèi)容及過程,并保護研究對象的隱私,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對照組由護士給與口頭指導,教育組在口頭指導的基礎上,給患者發(fā)放健康教育小冊子(科室擬定內(nèi)容),并輔以醫(yī)患溝通座談會、病例討論會和健康教育宣傳欄等形式進行健康教育。
1.2.2 健康教育知識認知的測評
1.2.2.1 測評內(nèi)容:①對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認知(7題);②對慢性病毒肝炎治療的認知(4題);③對慢性病毒肝炎預防的認知(4題);④對慢性病毒肝炎自我保健知識的認知(4題)。
1.2.2.2 測評方法:健康教育結束后,根據(jù)上述內(nèi)容進行問卷調(diào)查,問卷每試題采用3分制評分辦法,完全認知3分,稍有認知2分,無認知1分,分數(shù)越高認知越好(調(diào)查問卷信度:內(nèi)容一致性,工作特征曲線α值為0.927)。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以ˉx±s表示,采用t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對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認知比較 見表1。
表1 2組患者對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認知比較 ±s
表1 2組患者對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認知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項目 對照組(n=86) 教育組(n=100)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因2.0±0.7 2.6±0.6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表現(xiàn) 2.1±0.9 2.7±0.4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發(fā)病機制 2.1±0.3 2.8±0.8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肝功能損害程度 2.0±0.7 2.7±0.6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輔助檢查 2.66±0.56 2.94±0.21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并發(fā)癥 2.5±0.8 3.0±0.64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預后 1.9±0.5 2.2±0.3總分 14.6±3.4 19.7±2.4*
2.2 2組對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療的認知比較 見表2。
表2 2組對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療的認知比較 ±s
表2 2組對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療的認知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項目 對照組(n=86) 教育組(n=100)抗病毒治療1.8±0.6 2.8±0.5抗炎護肝治療 2.40±0.23 2.61±0.18抗纖維化治療 2.0±0.4 2.9±0.4病發(fā)癥治療 2.42±0.32 2.89±0.15總分8.64±0.36 11.23±0.28
2.3 2組對慢性病毒性肝炎預防的認知比較 見表3。
表3 2組患者對慢性病毒性肝炎預防的認知比較 ±s
表3 2組患者對慢性病毒性肝炎預防的認知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項目 對照組(n=86) 教育組(n=100)病毒性肝炎傳染性指標的認知2.0±0.6 2.6±0.5對病毒性肝炎預防的認知 2.1±0.8 2.8±0.7病毒性肝炎傳播途徑的認知 2.1±0.6 2.8±0.5病毒性肝炎消毒隔離的認知 2.2±0.3 2.8±0.4總分8.2±0.7 11.4±0.4
2.4 2組患者對提高自我保健意識的比較 見表4。
表4 2組患者對提高自我保健意識的比較 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項目 對照組(n=86) 教育組(n=100)戒煙戒酒2.40±0.83 2.91±1.00合理調(diào)節(jié)飲食結構 2.51±0.82 2.8±0.41適當鍛煉調(diào)節(jié)心理 2.32±0.70 2.83±0.41定期復查相關項目 2.54±0.67 2.94±0.26總分9.73±0.81 11.72±0.44
認知是人們對事物內(nèi)部認識的程度,正確的認知才能表達出正確的行為。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肝炎患者由于對疾病缺乏基本的常識,或錯認為病毒性肝炎為“不治之病”,產(chǎn)生悲觀、失望、恐懼心理,不及時積極治療,或盲目相信廣告宣傳,一味期望早日轉陰。因而不僅延誤了病情,而且還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損害了健康。因此,針對患者普遍的認識誤區(qū),對他們就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輔助檢查和常見并發(fā)癥健康教育,改變了他們原來的錯誤觀念和不切實際的期望,提高了治療的依從性,積極配合醫(yī)務人員的治療和護理。我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確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總體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或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減輕肝細胞炎癥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和限制疾病發(fā)展,減少和防止肝臟失代償、肝硬化、肝細胞癌(HCC)及其病發(fā)癥的發(fā)生[4]顯然抗病毒治療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最根本、最基礎的治療措施,而不少住院患者甚至少數(shù)醫(yī)生認為抗炎降酶治療則可“長治久安”。健康教育使他們認識了抗病毒治療的重要性、長期性、反復性,提高了治療效果。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主要是通過血液或體液傳播,我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80%來自圍產(chǎn)期傳播。加強對慢性病毒性肝炎傳染意識和傳染途徑的教育指導是提高人們乙型肝炎計劃免疫、阻斷HBV母嬰傳播和消毒隔離認識的主要手段,解除他們正常工作和學習中傳染他人及肝炎病毒代代傳的后顧之憂。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臟的代償能力、解毒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疾病本身或在酒精、藥物、感染、勞累和心理障礙等誘因存在時發(fā)展病情加重[5]。因此,需要通過健康教育提高他們自我保健認識,今后不吸煙、不飲酒、禁用對肝臟有毒性的藥物,避免過度勞累,適當鍛煉,合理調(diào)節(jié)飲食,以促進肝臟盡快康復。
不同形式健康教育的健康知識認知問卷評分調(diào)查顯示,應用教育小冊子自學、開展座談會、病例討論會、宣傳欄等健康教育形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口頭指導,因為它能讓患者聽得清、看得見、摸得著。搞好健康教育的先決條件是加強護士健康教育培訓,提高健康知識水平,調(diào)整護理人員結構,按國家分級管理要求配足護理人員[6,7]。
1 王曉軍,張榮珍,胡苑笙,等.我國病毒性肝炎流行現(xiàn)狀研究.疾病監(jiān)測,2004,19:290-291.
2 周靜,肖春玲,謝二英,等.慢性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需求的調(diào)查.齊魯護理雜志,2004,10:343.
3 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肝病學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華肝臟病雜志,2001,9:56-62.
4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分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華肝臟病雜志,2005,13:881-891.
5 許衛(wèi)紅,包志英,蘇偉敏.乙肝誘發(fā)因素調(diào)查及分析.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3,9:681.
6 董春艷.循征護理在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中的應用.河北醫(yī)藥,2010,32:3250-3251.
7 張付英.健康教育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康復效果的促進作用.中國基層醫(yī)藥,2010,17: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