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楚源 李文慧 白莉 張桂玲
近年來,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濫用的現(xiàn)象已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2004年10月,我國衛(wèi)生部頒布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旨在提高細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療水平,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及減少細菌耐藥性[1]。筆者應用WHO推薦的合理用藥指標對石家莊市2家醫(yī)院呼吸內科、兒科、婦科的單病種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了綜合干預研究,以評價干預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石家莊市第一醫(yī)院、石家莊市第二醫(yī)院,在相關病區(qū)分設干預組與非干預組,對干預組采取一系列干預措施,促進合理用藥;非干預組不做干預。以隨訪及查閱原始病歷的形式從病案室、藥庫等處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干預組與非干預組使用同一抗菌藥物的肺炎、急性扁桃體炎(兒科)、盆腔炎病例作為分析、對比依據(jù)。
1.2 方法 將肺炎組、急性扁桃體炎(兒科)組、盆腔炎組病例的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天數(shù)、住院費用、抗菌藥物用法與用量等信息逐項填入調查表中,采用Excel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和處理。
1.3 干預措施 采用宣傳教育與行政干預相結合的方式,對重點科室施行干預。
1.3.1 宣傳教育:①重視繼續(xù)教育:定期組織臨床或藥學專家進行合理用藥講座,宣傳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相關法規(guī)制度。②臨床藥師參與臨床:指定臨床藥師定期參與重點科室臨床查房;參加疑難、危重患者會診,利用專業(yè)優(yōu)勢為臨床醫(yī)生提供合理化建議;指導護士正確配伍和使用各種藥物。③臨床藥師結合實際病例,把發(fā)現(xiàn)的共性、習慣性的不合理用藥特點加以匯總,在每季度的全院質控會議上做病例點評。④印發(fā)宣傳材料:整理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相關知識、法律法規(guī),按季度印發(fā)《藥訊》。
1.3.2 行政干預:成立質控小組,由醫(yī)務科牽頭,每周進行行政查房。臨床藥師作為質控小組的成員,對各病區(qū)運行病例進行抽查,檢查情況匯總以《院訊》形式在全院公示。對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依據(jù)2004年10月衛(wèi)生部頒布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后簡稱《指導原則》)及相關專業(yè)《診斷和治療指南》。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ˉ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比較 2組數(shù)據(jù)比較,調查對象的男女比例、平均年齡及≥60歲患者比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調查病例中,肺炎組選用抗菌藥物為“頭孢西丁鈉”,急性扁桃體炎組選用“頭孢硫脒”,盆腔炎組選用“頭孢西丁+甲硝唑”。
2.2 指標與結果 參照WHO推薦的醫(yī)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指標,結合醫(yī)院實際,共選取8個評價指標[2,3]。患者治療情況調查指標1個:患者平均住院天數(shù);處方行為調查指標6個:患者平均住院費用、平均住院藥費、抗菌藥物平均使用費用、抗菌藥物平均使用次數(shù)、送病原學檢查和藥敏試驗的百分率、醫(yī)生使用抗菌藥物通用名稱處方的百分率;其他指標1個:正確給予抗菌藥物的百分數(shù)。結果見表1、2、3。
表1 肺炎組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國際指標和調研結果
表2 急性扁桃體炎組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國際指標和調研結果
通過對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國際指標的分析,可以從多個方面考察干預措施的有效性。
表3 盆腔炎組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國際指標和調研結果
3.1 患者治療情況 3個病種的干預組與非干預組比較顯示每個患者住院的時間均縮短(P<0.05),平均住院費用均降低,在保障醫(yī)療質量的同時,加快了床位周轉率、減輕了患者醫(yī)療負擔。
3.2 抗菌藥物處方行為和醫(yī)囑執(zhí)行情況 臨床藥師參與臨床過程中發(fā)現(xiàn),抗菌藥物的治療性應用,存在問題:(1)聯(lián)合用藥不適宜:在未取得明確病原體的情況下多種抗菌藥物聯(lián)合應用;(2)抗菌藥物的用法、用量不適宜;護理人員不能正確給藥: β內酰胺類、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為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消除半衰期短,應1 d多次給藥。而且臨床實際操作中,為減少患者痛苦,存在將每日需要的幾組藥液集中、連續(xù)靜脈滴注的現(xiàn)狀,如每日2次的頭孢類抗菌藥物,2次給藥的時間間隔通常小于4~6 h。通過干預對照可見3病種的抗菌藥物平均使用費用均降低。肺炎組與盆腔炎組送病原學檢查和藥敏試驗的病例百分率均顯著上升;兒科組因患者病原學檢查標本不易獲得,故仍為經(jīng)驗性診斷與治療,未見病原學檢查和藥敏試驗。按照“平均每天使用抗菌藥物次數(shù)=抗菌藥物平均使用次數(shù)÷平均住院天數(shù)”估算,平均每天使用抗菌藥物次數(shù)由非干預組的1.64次/d上升為干預組的1.72次/d。通過聯(lián)合護理部定期對護士進行藥物基礎知識培訓及臨床干預,正確給予抗菌藥物的百分率均顯著上升。
通過各項指標的對比分析可見,對于單病種、使用同種抗菌藥物的住院患者,干預前后患者平均住院日縮短、抗菌藥物平均使用費用降低、醫(yī)護人員在診斷、處方及給藥各環(huán)節(jié)的合理用藥意識增強,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現(xiàn)象得以改善,干預措施有效、可行。
1 衛(wèi)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04.
2 張文悅,翟所迪,張慧英,等.住院患者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國際指標的調查干預研究.中國藥學雜志,2007,42:157-160.
3 王育琴,王力紅,徐燕俠,等.Ⅰ、Ⅱ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干預對照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23:3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