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紅春
英語語感淺談
蘭紅春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有力體現(xiàn)之一就是語感。同時在教學中,筆者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形,在課堂上提出一個與語法有關的難題,有個別學生能說出正確答案;當追問原因時,他的回答讓人感到意外,他的回答是“憑感覺”!這名學生所說的感覺其實就是英語語感。
那么究竟什么是語感呢?筆者認為語感是人對語言的領悟能力,是人們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是語言熟能生巧的表現(xiàn)。語感來自于語言實踐,又指導語言實踐。要學好英語,就應具備良好的語感,語感的培養(yǎng)和訓練是英語教學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感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yǎng)。
語感的培養(yǎng)離不開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環(huán)境,因此,要增強語感,必須多創(chuàng)設英語環(huán)境,尤其是英語聽說環(huán)境,使學生時時沉浸在英語的海洋中。為此,在課堂教學中,筆者一直避免使用漢語,而采用全英教學模式。同時,在課堂上播放原版標準英語磁帶,也可播放英語VCD或者用英語錄制的故事、童話,讓學生直接接觸地道的英語語音,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多聽、多感受、多模仿,使學生充分感知標準的語音、語調、意群停頓、句子重音和節(jié)奏語氣等,建立聲音圖式記憶,從而形成英語語感的第一性感覺。
教師充分發(fā)揮其示范作用,盡量使用得體的英語語音進行授課,包括問候、指示、解釋練習、糾正錯誤、表揚等,還要用英語簡單解釋某些語法結構和某些詞匯,從而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增加感知英語的次數,使課堂英語氣氛更加濃厚,使學生進一步感知語感。
聽是輸入,說是輸出。聽是對語感的感知,說就是對語感的直覺體驗,能使學生對語感的認知從理論走向實踐。首先,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每節(jié)課的前5分鐘讓學生充分施展其說的才華,講故事、朗誦等。這樣學生輪流“演說”,日積月累,循序漸進,不斷體驗,口語的表達能力就會不斷提高,語感也會初見端倪。其次,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回答問題。課堂是師生雙邊活動的主陣地,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教師及時肯定,適時引導,這樣學生會盡力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不斷演練,語感也會不斷地磨合。再次,課間,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交談盡量用英語進行。還有英語廣播、英語園地黑板報、英語角會話、聽說讀寫英語競賽等,從而有效地對語感進行整合。
朗讀不是簡單地把文字轉換成聲音,照本宣科,而是要帶著感情去讀,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通過朗讀,尤其是模仿正確、地道的英語語音語調,可以糾正和訓練自己的語音語調,掌握說英語的種種技巧,如連讀、失去爆破、同化、重讀、弱讀等,從而迅速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自然就形成英語語感。
1)在閱讀過程中善于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和主題句,不要鉆在文章的某些細節(jié)里,否則會影響全文大意的掌握。也不要無目的、無重點地閱讀,而是要有目的、有選擇地快速瀏覽。在瀏覽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尋找所有需要的信息,從而帶動課文的整體閱讀。
2)擴大學生閱讀面。平時讓學生接觸各種題材的文章,使學生更多地了解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有的學生之所以語感差,就是閱讀面狹窄,英語背景知識少的緣故。另外,還經常插入一些英文小詩、諺語、繞口令等讓學生朗讀,對鍛煉朗讀和培養(yǎng)語感有很大幫助。
背誦是積累語言的有效方法。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沒有識記和背誦,教學和智力發(fā)展就是不可能的?!蓖ㄟ^熟讀背誦,常常背到一定的時候就在腦海中形成外語的語境,建立語感。
語感的培養(yǎng)必須既重視主體語言知識的內化,又重視語言知識的外化,即聽說讀寫不可分割、相互滲透、互為基礎,又呈螺旋式提高。寫就是語感外化的一種形式,寫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寫日記、寫作文、改寫課文、寫演講稿、寫詩等。讓學生隨時注意記錄一些有用的詞、短語、精彩的句子和短文,還要他們經常翻閱或者多加模仿運用,使優(yōu)美的詞、各種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爛熟于心。只有有了深厚的語言功底,深刻的語言感悟,才有可能下筆如有神。英語語感的成熟就是形成英語思維的能力,而寫作訓練對于英語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極有好處。開始時可采用看圖寫話,寫簡單句、問答句,做到語法正確,句子通順。由低要求開始,只要堅持,日積月累,就會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的能力。
總而言之,語感在外語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要想真正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并能靈活運用,就要通過各種途徑培養(yǎng)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要把握語感,只有聽說讀寫融會貫通,抓住英語學習的關鍵,那么英語教學的最終任務才能完成。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10.130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石各莊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