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玲玲
河北省滄州市滄縣杜生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 河北滄州 061029
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董玲玲
河北省滄州市滄縣杜生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 河北滄州 061029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多媒體不斷應用到教育教學中,特別是在音樂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改進了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資源,給教學帶來了生動活潑的新局面。突出表現(xiàn)為借助聲像作用于學生的器官,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化抽象為具體,融理論于實際,讓學生體驗、想象、表達和創(chuàng)造等綜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多媒體對音樂教學的作用。
傳統(tǒng)教學一首歌曲,不是教師范唱、聽錄音范唱,就是用琴伴奏學生演唱。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感到很枯燥,很無味。教學時,學生只是隨聲附和的學唱。對歌曲的內容和意境,也只能是通過教師口頭講述。學生對歌曲的內容不能很好把握,演唱時當然不能完全表達歌曲的意境和詞曲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的歌聲是無法打動別人,甚至無法打動自己。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慢慢地對唱歌失去興趣,甚至對音樂課也不感興趣。在教唱歌曲時,運用多媒體把歌曲所要表現(xiàn)的情境和有關的信息用直觀的形式展示出來,使學生對歌曲的內容和意境有所了解,學唱的效果就會大不一樣。例如,在學習《四渡赤水出奇兵》這首歌時,先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與這首歌曲有關的視頻片段和相關資料,讓學生深入了解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意境,然后再用多媒體播放歌唱家聲情并茂的演唱,通過聆聽演唱并結合欣賞描寫歌曲內容的畫面,使學生更加形象地了解歌曲的意境和所要表現(xiàn)的音樂主題,使歌曲情感與藝術形象完美的結合。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再結合生活中的素材,學唱起來就容易多了。
在人教版的音樂教材中,音樂欣賞約占每學期總時數(shù)的25%,這是一個不小的比例。傳統(tǒng)的音樂欣賞課,學生要么聽教師演奏樂曲,要么聽錄音磁帶,很是被動,當然這樣的音樂課也很枯燥和單調,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上音樂欣賞課運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以結合畫面講解,欣賞音樂節(jié)目,大大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音樂欣賞課的效果。例如,在欣賞歌曲《十送紅軍》時,由于學生生活的年代不同,原來教學時只是給學生播放完錄音,然后再由教師介紹歌曲,學生很難想象軍民深厚的魚水之情,也體會不出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勝利與人民群眾的支持那種密不可分的關系。現(xiàn)在教學時,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萬里長征艱難險阻,老百姓送子參軍,與紅軍依依離別的感人片段后,再欣賞這首歌的MTV,這樣一來學生就形象直觀地感受到戰(zhàn)爭年代血與火的崢嶸歲月和軍民魚水情誼之深。從而使學生深受愛國主義教育。又如在上器樂欣賞課時,過去只讓學生看圖片,聽錄音和教師的講解,一節(jié)課過后,學生還不能把某種樂器一一認出來。現(xiàn)在運用多媒體把各種樂器的圖片、音色、演奏技法及其分類很直觀,很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在介紹某種樂器時,不僅從屏幕上直觀的看到這種樂器,還可以聽到這種樂器的演奏,了解它性能和音色。通過形象直觀的對比,學生很輕松的就辨別出了各種樂器,歸納出它們的種類,并且記憶深刻。
在音樂興趣活動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把課前預設好的教學課件鏈接到多媒體教學網(wǎng)上,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音樂基礎、知識水平、喜好以及自學能力的強弱選擇適當?shù)膶W習內容,因人而異,各取所需,并且可以多次重復觀看,使學生了解更多的音樂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他們的音樂才能。例如,目前我們使用的音樂教材中只有歌曲樂曲的欣賞,學生對中外舞蹈和戲劇的了解相對要少一些。為了獲得好的教學效果,課前要求學生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找有關資料,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我國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的少數(shù)民族的代表性舞蹈和戲劇,如維吾爾族舞蹈“賽乃姆”“齊格提麥”;鮮族的“骨格里”“安旦”;各民族傳統(tǒng)、民間地方戲劇等等。在欣賞中外舞蹈和戲劇的同時,也進一步了解了各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文化,拓寬了學生視野,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課下讓學生在學校或班級的多媒體教學網(wǎng)上開辟音樂吧或交流平臺,使師生、生生之間就音樂知識、音樂作品盡情的交流、討論,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總之,多媒體的運用,極大的豐富了音樂教學內容,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巧妙地把學生的情感體驗與音樂鑒賞體驗緊密結合,使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不便或無法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拓寬了學生視野,提高了教學效率,全面提升了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
董玲玲,本科,中教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