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飛
(寶雞文理學院體育系,陜西 寶雞 721013)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身體的部分功能暫時甚至長期喪失,使他們必須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殘疾人參與體育運動的目的不應聚焦在對成績、功利的無限追逐上,而應重在把握和體悟參與體育的外在價值(如健身價值、超越殘疾、開發(fā)潛能)和內在價值(如愉悅身心、陶冶情操、體驗和享受生命)。殘疾人體育應關注殘疾人的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的良性發(fā)展,不僅要為殘疾人的生存和發(fā)展奠基,而且要使殘疾人回歸正常的現(xiàn)實生活,讓他們感受到體育運動帶給他們的快樂和幸福。這也正是殘疾人體育未來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馬克思認為,“價值這類普通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事物的關系中產(chǎn)生的?!保?]殘疾人的體育價值映射著殘疾人的需要和社會行為活動。殘疾人的體育價值由兩個基本維度組成,一是工具性,一是過程意義性。人們通常在意和關注殘疾人體育的工具性價值,卻忽視或遺忘了殘疾人體育的過程意義價值。所謂殘疾人體育過程意義性價值是指殘疾人體育的內在價值,其核心是在本體論中把握殘疾人體育。因為意義只能在活動的過程中產(chǎn)生和構建:就是這個“過程”賦予了殘疾人參與體育、享受體育的快樂,同時也給了他們消除殘疾恐懼的力量和勇氣。在對殘疾人體育價值研究過程中不能只作純粹工具性的探尋,因為這種理解不能深刻揭示體育與殘疾人的內在關系,不能深刻揭示與把握殘疾人參與體育的內在目的。體育并不僅僅是殘疾人借其獲取功利心理和心理補償?shù)墓ぞ咝詵|西,它更是殘疾人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之一。殘疾人體育價值的取向,不應聚焦在對功利的追逐和對自身缺陷填補的渴求,而應該更加關注殘疾人對生活過程意義的把握與體悟。
“生活”一詞在現(xiàn)象學的理論體系中并不僅僅是生理的含義,而是指有目的的生活,它表明精神的創(chuàng)造性?!吧睢敝貜娬{在人的心物之間形成的一種和諧關系,強調“活著”,“生著”的意義。離開了人,所謂的生活世界也會淪落為心物分離的“物質世界”和“死的世界”。[2]盧梭認為:“一切社會現(xiàn)象都是生活現(xiàn)象,都是生活的最復雜的表現(xiàn)?!保?]杜威則認為“文明使用生活這個詞來表示個體的和種族的全部經(jīng)驗”,“生活包括習慣、制度、信仰、勝利和失敗、休閑和工作”,“生活就是通過對環(huán)境行動的自我更新過程?!保?]體育的本質功能源于人類發(fā)展的需要。殘疾人體育作為體育的一個特殊部分,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沖擊力,常常給人以體育之外的深刻啟迪。另外,殘疾人在體育運動中通過身體的參與和情感的交流,在人的感性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精神的依托。體育運動增加了殘疾人與外界的“相遇”、“對話”、“交流”和“理解”的機會。因此,在某種意義上,體育使殘疾人融入生活成為了可能。
“以人為本”在殘疾人體育中主要體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把殘疾人的全面需求和促進殘疾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殘疾人體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使殘疾人身體的各種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二是殘疾人體育“以人為本”的實質是把殘疾人價值作為其核心地位,把殘疾人生存和發(fā)展作為最高價值目標,一切為了殘疾人,一切服務于殘疾人,一切有益于促進殘疾人的全面發(fā)展?!盎貧w生活”蘊含著對殘疾人體育的密切關注與期待和深層次的理解,殘疾人體育的目的就是提高殘疾人的身體素質,滿足殘疾人的需要、豐富殘疾人的生活、提高殘疾人的自由度和主體性?!盎貧w生活”在行為上也應該把殘疾人體育看成是一種余暇活動?!伴e暇體育作為體育大系統(tǒng)的一分子,它被視為一個完整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們逐步地理解自我、理解閑暇與自己的生活方式的關系?!保?]體育本身就是殘疾人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應將其作為一種生活內容,實現(xiàn)殘疾人體育的生活化。
殘疾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比普通人更加強烈地需要社會的認同。因此,在特定社會歷史背景下,他們更加渴望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建立互動關系。體育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下進行的,它通過身體的參與和情感的交流,與同伴發(fā)生著密切的互動,呈現(xiàn)出群體的多樣性。殘疾人可以在體育運動中通過彼此之間的交往和交流,在行為上形成一種積極的心理現(xiàn)象。在體育運動中,殘疾人通過觀察、記憶、模仿、思維等認知行為,積極參與競爭之中,接受挑戰(zhàn),從體育運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使身心得到進一步滿足。另外,體育活動給殘疾人提供了嘗試各種社會角色的機會,在運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組織者、決策者、領導者、策劃者、參與者等,提高組織和領導能力,不僅能促進個性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和獲得成功的體驗,還能使他們以平等的地位參與體育運動,改變殘疾人的自卑心態(tài),彌補內心“殘缺”的渴求,擺脫自我封閉的生活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健康幸福的人生。
殘疾人體育的價值歸根到底就是殘疾人對現(xiàn)實生活方式的追求。但是,要真正實現(xiàn)殘疾人回歸生活的夙愿,僅僅有理念層面的構建和認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實踐層面的具體措施。
殘疾人事業(yè)應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和“人文關懷”的理念。應該把關注的重點放在殘疾人參加體育運動的人文價值上,使殘疾人體育教育回到本真的狀態(tài)?!绑w育的目的從增強體質過渡到增進健康,最終回歸生活的本真,是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提升。”[6]關注殘疾人的生活就應該從關注殘疾人的生命開始。殘疾人的生命是殘疾人體育教育的出發(fā)點,因此,理想的殘疾人體育教學必須以殘疾人為主體,處處體現(xiàn)人文關懷理念,尊重殘疾人的意愿和選擇,體現(xiàn)平等參與、機會均等的教育理念。另外,關注生活的殘疾人體育教育必須充滿生命的活力,必須使體育教學的內容生活化、游戲化、娛樂化。為此,殘疾人體育教育應倡導生活化,貫穿人文關懷理念,尊重個性選擇與發(fā)展,讓殘疾人體育教育回歸生活的本原。
“人是一種奧秘,他不斷地超越了自身之外,也隨身帶來了理解意義的線索?!保?]人的生命存在是一種有意義的存在,人的發(fā)展在不斷開拓著生命的意義?!叭藥缀踉谝磺蓄I域里都受著無形異己力量的控制”。[8]生活以人的生命存在為基礎,人要是活著,就必然先存在。生活與人的生命意義的生成、展現(xiàn)、充盈過程相關聯(lián),人總在生活中展現(xiàn)生命的意義。體育教育行業(yè)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技術行業(yè),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被認為是關于如何有效地傳授運動技能的學問和藝術。但從根本上講,體育教育和生活哲學一樣都是追求生活的,都是熱愛生活的。殘疾人體育教育就其實質而言,并不是一種訓練,而是一種價值引領和導航。殘疾人體育教育的全部意義和價值不僅僅局限于殘疾人的生理需求的滿足、基本的運動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是超越先天的缺陷,不斷豐富其內心世界,促使每個殘疾人在社會生活中具備充沛的精神力量和實踐能力,過一種現(xiàn)代的有意義的幸福生活?!芭κ棺约豪^續(xù)不斷地生存,就是生活的本性,因為生活的延續(xù)只能通過經(jīng)久的更新才能達到,所以,生活便是一個自我更新的過程”,[9]同時也是一個彰顯生活意義的過程。
據(jù)調查,我國僅有1/4的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除了不合理的價值觀誤導、生命化教育意義的缺失外,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殘疾人體育活動所需要的特殊場地、器材等硬件設備投入。在我國,很多城市都沒有殘疾人從事體育活動的相應場館或體育設施。加大對殘疾人體育設施的相關投入,使其向生活化方向發(fā)展,是殘疾人體育回歸生活的基本條件。
殘疾人體育就是通過體育鍛煉這種手段,使殘疾人生活方式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和提升。殘疾人體育價值取向,就是殘疾人對現(xiàn)實生活方式的追求和訴求,即通過人文關懷的方式把殘疾人從異化和殘缺的現(xiàn)實生活中拯救出來,找回丟失的生活向度,把體育運動作為一種生活的基本需要,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享受體育運動,享受美好生活。
[1] [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閑——休閑研究譯叢[M].康箏,田松,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25.
[2] 于軍,程衛(wèi)波.回歸生活——殘疾人體育價值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5.
[3] [英]斯賓塞.教育論——智育、德育和體育[M].胡毅,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29.
[4] [美]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諸,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3.
[5] 張春華.我國閑暇體育初探[J].體育文化導刊,2002,(4):57.
[6] 胡小明,石龍.體育價值論[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8:212.
[7] 王岳川.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與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39.
[8] 衣俊卿.回歸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0:10.
[9] 弗洛伊德.心靈簡史:探尋生命的奧秘與人生的意義[M].高甲春,譯.北京:線裝書局,20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