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玲 王 穎
(山東省榮成市婦幼保健院,山東 榮成264300)
宮頸功能不全(CIC)或稱宮頸內口松弛癥,是妊娠中期習慣性流產和妊娠晚期早產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發(fā)生率約為0.1%~2%。目前宮頸環(huán)扎術(CCP)被認為是孕期治療宮頸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明顯提高妊娠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圍生結局。
收集山東省榮成市婦幼保健院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宮頸功能不全患者22例,年齡22~39歲,平均32歲,孕次2~6次,產次0~2次。其中1次中期流產史3例,2次中期流產史11例,1次以上早產史4例,1次以上足月分娩史且產后有1~3次晚期流產史3例。
①有習慣性或重復性中期妊娠流產、早產病史。②第一胎分娩有引產、急產、手術產,導致宮頸陳舊裂傷者。③非妊娠期宮頸呈病理性擴張,可毫無阻力通過8號及以上宮頸擴張器直至宮腔。④孕前子宮碘油造影證實宮頸內口或子宮峽部寬度均超過0.8~1.0cm。⑤妊娠期超聲檢查發(fā)現子宮頸管縮短,<2cm,宮頸管及宮頸內口寬度均>1.5cm,宮頸管呈圓柱狀擴張,前羊水囊呈楔形嵌入子宮內口[1]。
1.3.1 手術時機
22例病例均在孕14~18周時行預防性宮頸環(huán)扎術。5例婦科檢查宮頸陰道部短,宮頸口松弛。6例B超測量妊娠宮頸管長度<2.0cm,宮頸管筒柱狀擴張子宮頸內口寬度>1.5cm。11例無明顯宮頸內口松弛,但有1~3次晚期流產史或早產史。
1.3.2 術前準備
于術前常規(guī)檢查血常規(guī)、C-反應蛋白、陰道清潔度,排除全身感染、宮內感染、陰道炎等。B超檢查排除胎兒畸形,了解宮頸管長度、子宮內口寬度,有無羊膜囊嵌入宮頸管。術前臥床休息,保持大便通暢。每日靜滴硫酸鎂15~20g抑制生理性宮縮。
1.3.3 麻醉方法
腰麻。
1.3.4 手術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臀高頭低位。常規(guī)消毒外陰陰道,用陰道拉鉤充分暴露宮頸及穹窿部,再次消毒,鉗夾宮頸前后唇,輕柔地向下向外牽出。監(jiān)測宮頸長度和宮頸內口松緊度以決定環(huán)繞縫合的部位和高度。用圓針穿10號絲線按McDonald縫合法環(huán)宮頸縫扎1周(共縫合4針)。在相當于宮頸內口水平處10點進針,進入2/3以上肌層深度,最好別穿透宮頸管黏膜,逆時針環(huán)繞宮頸間斷均勻縫合4針,避開宮頸3點、9點血管豐富處,逐漸收緊縫線 ,在子宮頸右前方打結。環(huán)扎后使宮口能容1指尖,打結前在線末端套一消毒小膠管,便于拆線及減少打結處局部壓力。注意避免縫線過緊過松,留線尾長3cm。擦凈血跡,陰道塞入碘伏紗布一塊,24h取出。術中出血量一般在20~30mL。
1.3.5 術后處理
術后密切觀察有無陰道流血流液以及腹痛等流產或分娩發(fā)動征兆。臥床休息4~7d。繼續(xù)靜滴硫酸鎂保胎治療并加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注意保持外陰清潔。觀察1周無流產征象者,復查CRP、血常規(guī)正常者即可出院。出院后禁止性生活,防止便秘,避免負重,避免加腹壓的動作,允許輕微活動。每2周門診復查。囑咐孕婦無論何時如發(fā)生流產或分娩發(fā)動時,應迅速來醫(yī)院就診。必要時及時拆除縫線,以免帶縫線流產或分娩,造成宮頸甚至陰道穹隆、子宮撕裂。無異常者妊娠達37周或有產兆者拆線。
術后流產3例,早產2例,足月產17例,新生兒存活18例。1例孕22周時胎膜破裂,入院拆除縫線后流產。1例入院時已發(fā)生難免流產,檢查發(fā)現縫線已脫落。1例孕26周出現規(guī)律宮縮,硫酸鎂抑制宮縮失敗拆除縫線后流產。2例早產者中1例孕35周胎膜早破,新生兒存活,1例孕32周胎膜早破,新生兒死亡。足月產17例,孕周在37~41周,新生兒均成活。
宮頸功能不全可分為先天性發(fā)育不良或后天性子宮頸損傷所致。由于宮頸內口纖維結締組織斷裂造成子宮峽部括約肌功能的降低,而使子宮頸內口呈現病理性擴張和松弛。妊娠中期以后,由于重力學因素,胎囊可沿著擴張的子宮頸內口下垂,楔形嵌入子宮頸管并過早地形成前羊膜囊,誘發(fā)子宮收縮引起流產和早產。引起宮頸后天損傷的常見原因包括:陰道分娩造成嚴重宮頸裂傷;人工流產或刮宮時宮頸擴張過快過猛,損傷宮頸內口;曾行宮頸錐形切除術,宮頸內口括約作用喪失。先天性因素有先天性宮頸發(fā)育不良、過小,子宮發(fā)育不良等[2]。
宮頸環(huán)扎術是治療宮頸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自1950年Lash等首次報道對宮頸功能不全者進行手術治療以來,隨著術式的不斷改良,宮頸環(huán)扎術是目前治療宮頸功能不全的唯一手術干預措施[3]。被認為是孕期治療宮頸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之一。手術最好以預防性進行,如果急診情況下進行則手術失敗率增高。該術式最大特點是不需切開任何組織,而只是縫線穿入穿出陰道宮頸壁,環(huán)繞整個宮頸,使宮頸內口縮小。如宮頸短時,則需上推膀胱以縫合內口。明顯陳舊性宮頸裂傷應全層進行縫合,分娩后再進行宮頸裂傷修補術。
影響因素 預防性宮頸環(huán)扎術成功與否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①嚴格掌握宮頸環(huán)扎術的禁忌證。絕對禁忌證包括絨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胎兒畸形、胎死宮內、活動性子宮出血等。相對禁忌證為前置胎盤和胎兒生長受限等。②手術時機。宮頸環(huán)扎術的時機多數學者認為應在孕14~16周,不應遲于22~24周,盡量較以往流產月份提前手術。本文病例均在妊娠14~18周進行。孕周<12周時手術易導致患者流產。孕周>18周,可能會出現宮頸管縮短,宮頸管擴張或羊膜囊突出,可造成手術困難,宮頸組織薄弱,縫扎組織少且殘留宮頸短,手術效果差。酌情選擇手術時機,對環(huán)扎術的成功,胎兒的存活以及避免術后并發(fā)癥起著關鍵的作用。③感染因素。國內外許多文獻資料指出,感染因素是宮頸功能不全手術失敗的主要原因。山東省榮成市婦幼保健院1例失敗者經病理學檢查提示胎膜有大量炎性細胞浸潤,說明有潛在的感染致胎膜早破而流產。所以我們應該在術前應仔細檢查陰道宮頸,行陰道分泌物、宮頸分泌物檢查或培養(yǎng),有陰道炎者應治愈后方可手術。有效地治療潛在的感染后再行手術,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④術后管理及患者依從性的差別可導致妊娠結局不同。術后應注意臥床休息,本文一例高齡孕婦,曾有2次早產、急產史,此次妊娠宮頸管縮短至1cm,妊娠16周手術。術后臥床休息至37周分娩,妊娠結局良好。提示對高危孕婦,臥床時間可適當延長。術后預防便秘、禁止性生活等生活指導非常重要。術后適當應用保胎藥物、宮縮抑制劑抑制宮縮,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定期門診復查。如發(fā)現縫線脫落可行二次環(huán)扎術。本院1例失敗者因隨診不及時,難免流產時發(fā)現縫線已脫落,如定期復查,及早發(fā)現處理,可能會避免流產的發(fā)生。
子宮頸環(huán)扎術的目的是加強宮頸管的張力,阻止子宮下段的延伸及宮頸口的擴張,協助宮頸內口承擔妊娠后期胎兒及胎兒附屬物的重力。同時術后行保胎治療可降低子宮肌纖維張力,減輕子宮下段負荷,維持妊娠。本文顯示,除3例流產,1例早產新生兒死亡,其余18例均于35周后分娩,妊娠結局好。說明預防性宮頸環(huán)扎術是治療宮頸功能不全,預防反復晚期流產和早產的有效方法。宮頸環(huán)扎術手術操作相對簡單、易行,并發(fā)癥少,成功率高??裳娱L孕周,提高新生兒成活率,有效率高,而且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臨床推廣。
[1] 劉新民.婦產科手術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488-493.
[2] 楊慧霞,趙瑞林.宮頸內口松弛癥的診斷與處理[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20(7):400-401.
[3] 樓卓鑫,張?zhí)旌?賀晶.宮頸機能不全47例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6,22(3):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