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仕德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長沙410006)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40例
羅仕德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長沙410006)
反流性食管炎(RE)為胃內容物甚至十二指腸液經賁門倒流入食管引起的炎癥性病變。我們應用中西醫(yī)結合法治療RE40例,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07年8月~2009年12月RE患者80例,診斷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內鏡學會制訂的全國反流性食道病(炎)診斷及治療方案[1]確診。入選前2周內接受過其他抑酸藥和促胃動力藥治療者,伴有其他胃腸疾病、全身性疾病、哺乳妊娠期婦女除外。內鏡診斷與分級[1](分為4級):0級為正常;Ⅰ級:點狀或條狀發(fā)紅、糜爛,無融合現(xiàn)象;Ⅱ級:有條狀發(fā)紅、糜爛,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Ⅲ級:病變廣泛,發(fā)紅、糜爛融合呈全周性,或潰瘍。
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20~72歲,平均42歲;有燒心癥狀者28例,反酸者36例,胸骨后灼痛者20例。胃鏡分級:Ⅰ級16例,Ⅱ級18例,Ⅲ級6例。對照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齡18~73歲,平均42歲;燒心癥狀者28例,反酸者40例,胸骨后灼痛者16例。胃鏡分級:Ⅰ級18例,Ⅱ級17例,Ⅲ級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癥狀、食管炎內鏡分級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奧美拉唑(上海信宜萬象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mg,早晚餐前30min服藥;莫沙必利(山東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5mg,三餐前30min服用。
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服自擬方調肝和胃降逆湯(柴胡12g,香附12g,蘇梗12g,半夏10g,旋覆花10g,代赭石20g,丹參15g,白及10g,黃連8g,煅瓦楞子12g,黨參15g,甘草6g)。
兩組治療期間均進食低脂飲食,睡前不再進餐,少喝濃茶及咖啡,戒煙酒,避免餐后立即臥床休息,保持大便通暢,減肥,臥位時適當抬高胸頭部。4周為1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停藥2周后觀察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內鏡檢查食管黏膜愈合情況。
療效標準[1]:根據(jù)癥狀減輕程度及胃鏡檢查情況做如下評定。顯效:主要癥狀消失;有效: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改善;無效:癥狀改善不明顯或加重。內鏡復查評定:病灶完全愈合或改善大于2個級別為顯效;病灶改善1個級別為有效;病灶改善不足1個級別為無效。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比較:治療組40例,顯效26例,有效11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5%;對照組40例,顯效16例,有效13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72.5%。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內鏡檢查效果比較:治療組40例,顯效24例,有效1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5%;對照組40例,顯效13例,有效12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62.5%。
RE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低下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食管功能障礙,使胃酸、胃蛋白酶等胃內容物返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損傷、炎性反應[2]。多見于中青年,臨床表現(xiàn)為胸骨后燒灼感、吞咽梗阻或疼痛等。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并發(fā)食管消化性潰瘍、糜爛或食管狹窄等。
目前西醫(yī)對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主要是針對酸性反流物和胃蠕動減弱等情況,運用抑酸劑、促胃腸動力藥以及黏膜覆蓋藥物來抑制胃酸分泌,調節(jié)食管下段括約肌功能,增強抗反流功能,促進胃排空能力和增強食管黏膜的防御功能。
中醫(yī)認為,本病屬“胸痛”、“反酸”范疇?;颊唢嬍呈б?情志不調,肝氣犯胃等,均可使脾胃升降功能失調而致嘈雜反酸、燒心胸痛等癥。其主要病機為肝氣郁結、胃失和降、濁氣上逆。調肝和胃降逆湯方中柴胡、香附、蘇梗疏肝理氣、解郁止痛;半夏化痰和胃、止嘔降逆。旋覆花、代赭石開結氣、降痰涎,使胃氣下行。據(jù)報道旋覆花中含綠元酸,能顯著增加大鼠、小鼠的腸蠕動。丹參、白及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可促進糜爛灶愈合;黃連有燥濕解毒之功,能治痞滿嘔逆,內有小檗堿,除對多種細菌及原蟲有殺滅作用外,還有增強乙酰膽堿作用,對腸道平滑肌起興奮作用,增加胃腸蠕動。據(jù)報道,黃連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抑制作用明顯優(yōu)于氨芐青霉素[3];煅瓦楞子含有碳酸鈣等,與黃連配伍有解毒生肌作用;白及除有抑酸止血作用外,更因其高度黏性,可防護黏膜受損,使藥液形成黏滯易起沫的液體,附于黏膜,增強屏障作用[4];黨參健脾益氣和中;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和胃降逆之功效,正中病機,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內鏡學會.反流性食道病(炎)診斷及治療方案(試行).中華內科雜志,2000,30(3):10.
[2]伊永富,姜虹.雷貝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44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1):2593-2594.
[3]袁云成,傅延林.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42例.新中醫(yī),2001,33(8):33.
[4]劉烈全,張君邦.潰瘍寧預防消化性潰瘍復發(fā)的臨床研究.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6,16(21):125.
201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