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菊
(遼寧省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二科,遼寧 沈陽 110016)
缺血性腸病亦稱腸系膜血管疾病,是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組具有一定臨床病理特點的獨立性疾病,該病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腸壁血流減少所致的腸壁缺血性損害,使腸壁營養(yǎng)障礙的一種綜合征[1]。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動脈硬化所致的疾病發(fā)病率增加,缺血性腸病的患病率也有所增加[2],而且該病臨床癥狀與體征無特異性,同多種消化道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有交叉、重疊,常易導致誤診,且病情發(fā)展快,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診斷是治療該病的的關鍵[3]。為提高缺血性腸病的診斷、治療水平,本文回顧性分析了遼寧省人民醫(yī)院收治的經(jīng)結腸鏡、影像學、病理或手術證實的48例缺血性腸病患者的臨床資料、診斷、治療及轉(zhuǎn)歸情況?,F(xiàn)報道如下。
48例缺血性腸病病例均為遼寧省人民醫(yī)院住院患者,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齡37~67 歲、平均51.2歲,既往有高血壓病10例、冠心病9例、伴房顫7例、糖尿病6例、腦梗死3例、無特殊病史12例、外傷史1例,以上病例經(jīng)結腸鏡、影像學、病理或手術證實,其中21例為缺血性小腸炎、27例為缺血性結腸炎。
21例缺血性小腸炎患者:均伴有腹痛、隱痛或脹痛,飯后及夜間疼痛明顯,排鮮血便5例、黑便7例,入院時查體腹部體征輕,與主訴劇烈疼痛癥狀不一致,腸鳴音減弱8例、正常9例、活躍4例;27例缺血性結腸炎患者:均為突發(fā)左下腹痙攣痛,24h內(nèi)排鮮血便,與糞便相混,為50~200mL,繼之低熱,少見惡心、嘔吐,入院時查體均有局限性輕壓痛,18例于左下腹、9例位于右下腹,肛診存在直腸壁壓痛8例。
外周血白細胞升高21例、血淀粉酶升高6例、腹穿抽出血性腹水5例、血清CPK、CK -MB、LDH升高11例。
1例患者為外傷引起,經(jīng)手術治療后好轉(zhuǎn);其余患者均采取抗凝、改善微循環(huán)等內(nèi)科保守治療,補液以維持患者體內(nèi)水電解質(zhì)平衡,并針對性治療原發(fā)病,糾正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補充血容量;予以丹參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活血化瘀、疏通微循環(huán),部分臨床癥狀較為嚴重者予以錫類散、地塞米松、利多卡因、蒲黃散等保留灌腸。
誤診為急性胰腺炎9例(18.75%)、急性胃腸炎6例(12.5%)、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穿孔3例(6.28%)、藥物相關性腸炎2例(4.17%)、有機磷農(nóng)藥中毒1例(2.08%)、總誤診率為43.75%,誤診時間1~4d不等。
1例患者行部分小腸切除術治療,術后痊愈出院;其余患者經(jīng)靜脈輸液、針對性原發(fā)病治療及抗凝、改善微循環(huán)等內(nèi)科保守治療后均有好轉(zhuǎn)。
缺血性腸病屬于腸道血管疾病,好發(fā)于心臟瓣膜病變、心肌梗死、糖尿病、高血壓、結締組織性疾病等的基礎上,該病發(fā)病率低,約占住院患者的0.1%,但是誤診率高,且誤診的后果極為嚴重,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腸病,其病死率高達45%~70%[4,5]。故對缺血性腸病進行及時、正確的早期診斷,盡可能地降低誤診率是治療該病的關鍵。結合本研究48例缺血性腸病患者的誤診情況,可知該病誤診多源于:①該病發(fā)病率低,且起病早期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無特異性;②實驗室檢查無特異性;③臨床醫(yī)師對該病認識不足,警惕性不高。
無論是內(nèi)科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都能夠有效促進缺血性腸病患者的預后及轉(zhuǎn)歸,但其療效則依賴于該病正確、及時的早期診斷,因此在該病的診療過程中早期診斷至為重要。腸鏡是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有效手段,而且腸鏡能夠明確病變的范圍和嚴重程度,并能檢測治療的效果[6],但是我們在實際診斷工作中結合以下臨床經(jīng)驗,科學、合理的診斷該?。孩倩颊吲R床表現(xiàn)注意有無以下特點:突發(fā)劇烈腹痛、明顯的腹痛和很輕的腹部體征不符,血便,以及隨后出現(xiàn)的腹膜刺激征和腸麻痹表現(xiàn);②對老年患者,尤其是有心臟瓣膜病變、心肌梗死、糖尿病、高血壓、結締組織性疾病或相關疾病患者,需高度警惕發(fā)生缺血性腸病的可能性。對有以上特征的患者應及時行結腸鏡、B超、CT或血管造影檢查,以明確診斷,并予以相應治療。
[1]鐘燎原,吳達軍,羅超,等.缺血性腸病16例臨床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9,10(5):58.
[2]舒敏,劉春英.缺血性腸病26例臨床分析[J].中國廠礦醫(yī)學,2005,18(1):25.
[3]王云.缺血性腸病的診斷與治療[J].內(nèi)科,2006,1(2):175-177.
[4]Danse EM,Vanbeers BE,Jamart J,et a1.Prognosis of ischemic colitis:comparison of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 with early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indings[J].AIR Am J Roentgenol,2000,175(4):1151-1154.
[5]樓國春,杜勤,董向毅,等.缺血性腸病17例臨床表現(xiàn)及誤診分析[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6,45(1):49-50.
[6]朱人杰.缺血性腸病的內(nèi)鏡診斷[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16(4):518-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