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敏 孫曉旺 胡 梅
(湖北省黃梅縣人民醫(yī)院,湖北 黃梅 435500)
182 例患者,其中男122例,女60例,年齡35~72歲,平均54歲。一次性插管成功180例;一次性插管失敗2例。
2.1.1 心理護理
由于大部分患者對纖維支氣管鏡缺乏了解,易產(chǎn)生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護士應耐心做好解釋工作,以良好的語言、表情、態(tài)度和行為去影響和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反復向患者和家屬說明檢查目的、方法及操作過程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插管時可能出現(xiàn)鼻腔咽喉不適、疼痛,聲嘶、胸悶、吞咽不暢等,休息后可逐漸緩解,使其樹立信心,解除恐懼心理,以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檢查。
2.1.2 常規(guī)準備
檢查前禁飲食4h,避免術中嘔吐。用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做好口腔護理,減少口腔的細菌定植吸入[1]。
2.1.3 局部麻醉
了解患者有無麻醉藥過敏史,良好的咽部麻醉可減少咽部受刺激而引起惡心、嘔吐,便于插鏡。臨床上我們采用噴霧法與滴注法相結合來進行表面麻醉,效果良好。我們的噴霧步驟是先用4%利多卡因2~3mL噴霧咽喉部3次,每次間隔約2min,鼻腔噴霧2~3次,鼻腔還需先噴1%麻黃素1次。再用5mL注射器抽取4%利多卡因2~3mL,注射器前端接一個約10cm長的細軟管,將軟管由麻醉側鼻腔進入咽部,囑患者深呼吸,在吸氣時將利多卡因注入,最好患者能出現(xiàn)嗆咳,說明藥物已進入氣管,可重復一次。
2.1.4 吸氧[2]文獻報道
60歲以上患者在檢查后SPaO2,下降10mmHg;60歲以下患者檢查后平均下降6mmHg,而抽吸分泌物時SPaO2下降可高達20mmHg,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當SPaO2<70mmHg或FEV1%為<60%,患者檢查前及術中均應給氧,每分鐘3~5L/min,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1.5 術前用藥
術前30min肌內(nèi)注設地西泮10mg,阿托品0.5mg,以達到鎮(zhèn)靜和減少氣道分泌物的作用。
2.1.6 準備術中用藥及用物
如治療藥物、纖支鏡冷光源、心電監(jiān)護儀、吸痰器、2%利多卡因溶液、各種搶救物品及藥品等。
2.2.1 配合指導
囑患者平臥且頭部稍后仰,全身放松,平靜呼吸。不要屏氣或用力咳嗽,以免喉頭痙攣。纖支鏡從通暢的鼻孔插入,在氣管鏡剛插入時,由于上呼吸道變得相對狹窄,故即使在高流量持續(xù)給氧的情況下,大部分患者仍會有一種窒息感,此時除囑患者張口呼吸外,可將手置于患者前額或緊握患者雙手,使其得到心理支持,轉移注意力,緩解其緊張心理,減輕窘迫感。
2.2.2 觀察生命體征
在檢查過程中,護士應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的改變。對老年及有心、肺疾病患者尤應注意必要時給予心電監(jiān)護,并隨時協(xié)助患者清除口腔分泌物,一旦出現(xiàn)異常情況,立即配合醫(yī)師搶救。
2.3.1 檢查后囑患者平臥休息20min,少講話,適當休息,避免用力咳嗽、咳痰,以防引起肺部出血。
2.3.2 為避免誤吸,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結束2h方可進食,進食前可飲一小口水以評估麻醉作用是否消失。并指導患者檢查后的第一餐以半流質(zhì)、低溫、少辛辣刺激性飲食。
2.3.3 密切觀察患者的變化,尤其是呼吸頻率、深度、節(jié)律的變化和口唇顏色,及時發(fā)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對癥處理。
2.3.4 被檢查者痰中帶血或少量血痰比較常見,原因是檢查中支氣管黏膜擦傷,活檢或細胞刷檢時黏膜損傷,應向患者解釋,不必緊張,慢慢會自行吸收。若有持續(xù)性咯血,必須予以處理,并囑患者側臥位。
抓住護理要點,充分細致的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時刻記住和密切監(jiān)測患者檢查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密切觀察患者的任何變化并隨時告知檢查醫(yī)師立即解決之,有利于患者順利完成檢查。
[1]葉芳,潘偉飛,陳志敏.小兒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后并發(fā)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9):679-680.
[2]劉長庭.纖維支氣管鏡診斷治療學[M].2版.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