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其格 全 喜
1.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蒙醫(yī)院,內蒙古 巴林右旗 025150;2.內蒙古民族大學蒙醫(yī)藥學院2009級碩士研究生,內蒙古 通遼 028000
蒙藥手掌參出自《四部醫(yī)典》,別名有額爾和騰內嘎熱、阿拉干-查黑爾瑪、王拉格、胡霍其其格等。為蘭科植物手掌參 (Gymnadenia comopsea R.Broyn.)的干燥塊根,本品味干、澀,性重、膩、軟、稀、鈍、溫。有益精壯陽,治遺精之功效。用于①遺精,滑精,陽痿,精氣耗損等;②營養(yǎng)缺乏而消瘦無力,神志恍惚,頭發(fā)發(fā)白而皺紋增多、皮膚粗糙等;③關節(jié)疼痛,痛風、風濕病、布魯氏菌病等; ④下肢青紫腫脹,齒齦發(fā)紫出血等巴木病[1,2,3]。本文對蒙藥手掌參進行了文獻綜述,為該單味藥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內外學者對該屬植物的化學成分陸續(xù)進行了研究。其中從手參塊莖中共分離鑒定了49個化合物;從手參與G.odoratissima花中共分離了59個化合物,鑒定了其中的 55 個[4,5,6]。
1.1 塊莖中的化學成分
1.1.1 二氫類 日本學者用甲醇回流提取手參塊莖,所得浸膏經反相硅膠柱得到甲醇洗脫部分,再通過硅膠柱色譜及制備HPLC等,共分離鑒定了12個二氫類化合物。
1.1.2 菲類 日本學者從手參塊莖中共分離得到10個菲類化合物,包括5個二氫菲、1個菲及4個二聚菲。
1.1.3 苷類化合物 目前從手參塊莖中分離到的苷類化合物有胡蘿卜苷、薯蕷皂苷、β-D-正丁基吡喃果糖苷、腺嘌呤核苷。
1.1.4 芳香族化合物 從手參塊莖中得到的19個芳香族化合物中,除常見取代基團羥基、甲氧基外,部分化合物含有羧基、醛基、醚鍵等官能團。含羧基的酚類化合物為香草酸、p-香豆酸、4-羥基苯甲酸、3-甲氧基-4-羥基苯甲酸;含醛基的酚類化合物為4-羥基苯甲醛、3,5-二甲氧基-4-羥基苯甲醛;含醚鍵的酚類化合物為佛手參素、4-羥基芐基醚、4-羥基芐基甲醚;其他的芳香族化合物有松脂酚pinoresinol(4,4’ -二羥基-3,3’ -二甲氧基-7-O-9’,9-O-7’ -木脂素)、苯酚、5-羥甲糠醛、1,2-二羥基苯、2,6-二甲氧基苯酚、丁香酚、4-羥基苯甲醇、4-羥基苯丙醇、4-甲氧基苯丙醇、4-乙氧基苯丙醇。
1.1.5 其他類 對GCP進行了結構鑒定,結果表明:GCP由葡萄糖和甘露糖按物質的量1∶1.5組成,糖苷鍵為β吡喃型,鍵合位置主要在1-3位,部分在1-4位;其重均相對分子質量 (Mw)為8.03×104,數均相對分子質量(Mn)為3.21×104。此外,從手參中分離得到的化合物有果糖、β-谷甾醇、十八烷酸。
目前,對手參屬植物的藥理活性報道較少,且集中于手參。其藥理活性包括:抗過敏、抗氧化作用、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及促進祖細胞增殖作用[7,8]。
2.1 抗過敏作用 手參塊莖甲醇提取物在鼠耳部被動皮膚過敏試驗 (PCA)中顯示抗過敏活性。
2.2 抗氧化作用 手參中化合物具有較好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對DPPH自由基的SCS。在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試驗中,部分成分表現出顯著的體外抗氧化功能。
2.3 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抑制作用 在抑制HBsAg(機體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標志,也是機體血清中首先出現的病毒標志物)活性檢測中,手參提取物的4個不同劑量:o.sm必。林L、1.5mgzso卜 L、3mg/so林 L、6m必0抖 L與8個血凝單位的HBsAg(采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接觸4h后,0.5mgi50卜L未出現抑制;1.5m留50卜L出現2倍抑制;3m必。林L、6mg/so林L出現4倍抑制。3mg/so林L、6mg/so林L與s一500個血凝單位的HBsAg接觸4h后,仍然是4倍抑制;3m歲50林L、6m歲50林L與8個血凝單位的HBsAg接觸1一6h時,以Zh時出現4倍抑制。上述結果表明手參有中度的抑制HBsAg的作用。
2.4 促進祖細胞增殖作用 在60c。一,射線照射小鼠紅系祖細胞(CFu一E)造成的輻射性貧血模型中,觀察各組cFu一E培養(yǎng)體系的細胞灶數,發(fā)現手參組與對照組比較具有促進祖細胞增殖作用。
2.5 其他 另有藥理學研究認為手掌參與黨參有類似的功效。《中藥大辭典》記載:手參地下莖的水提取物對兔、犬有利尿作用,但劑量過大反能降低尿量,這是對腎臟的直接作用。對兔血壓呼吸無明顯作用,對蛙下肢血管里收縮作用,對小鼠的全身狀態(tài)則呈抑制作用。
聶凌云等[9]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手參腎寶膠囊中腺苷的含量表明,腺苷在0.04~0.4μg范圍內具有良好線性關系,平均回收率為97.61%,RSD=1.28%。該法可用于手參腎寶膠囊中腺苷的含量測定。
蒙藥手掌參作為珍貴的傳統(tǒng)藥材,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目前國內外對本屬植物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研究主要集中于手掌參,其中藥理活性研究較少,化學成分研究近三年來報道較多。臨床應用上混用、代用情況較為嚴重,藥材質量不一。同時由于本屬植物生態(tài)分布較為特殊,適應性較窄,除手蒙藥掌參生長海拔高度的范圍 (265一4700米)較寬外,還有別均生于海拔2800米以上川,因此儲量稀少,加上近年來的過度開采,已造成了藥材資源的急劇減少,手掌參現已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列為n級珍稀藥用植物。之所以我們必須蒙藥手掌參適當的全面系統(tǒng)的藥理作用及其作用機制需要進一步闡明,而且臨床療效觀察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和明確。質量標準研究仍需要完善,應選擇科學的指標成分進行含量測定,以制定更科學、先進、可行的質量標準。
[1]白清云.中國百科全書·蒙醫(yī)學[M].上海:上??萍汲霭嫔纾?992:228.
[2]羅布桑.蒙藥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366.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蒙藥分冊[S],北京,2000:138.
[4]李敏,王春蘭,郭順星,楊峻山,等.手參屬植物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中草藥,2006,37(8):1264-1268.
[5]Li S,Wang D,Kuang H X,et al.Study on chemical con- stituents ofGymnadenia conopsea[J].Chin Tradit Herb Drugs(中草藥),2001,32(1):18.
[6]Matsuda H,Morikawa T,Xie HH,et al.Antiallergic phen- athrenes and stilbene from the tubers ofGymnadenia conopsea[J].Planta Med,2004,70(9):847-855.
[7]Yoshikawa M,Matsuda H,Morikawa T.Active oxygen scavenging or antiallergic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Orchi- daceae plants,their alcohol extracts,or their components,and drugs or foods containing the compositions for human or animals[P].JP:2005041788,2005-02-20.
[8]盧衛(wèi)紅,張洪娟,王文芝.手參的藥效學研究 [J].中醫(yī)藥研究,2002,18(2):44-45.
[9]聶凌云,羅興平.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手參腎寶膠囊中腺苷的含量[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3,19(5):37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