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堂
(河南省唐河縣中醫(yī)院,473400)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是內科臨床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具有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病程長、治療頑固等特點。筆者采用益肺活血法治療128例該病患者,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256例均為我科2007年10月~2010年5月門診及住院病人,所有病例均在我院做肺功能、胸部X線片(DR)和/或胸部CT片、血氣分析等常規(guī)檢查。按其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28例,均選取30歲以上年齡患者。治療組男70例,女58例;平均年齡62歲;平均病程15年。對照組男68例,女60例;平均年齡61.5歲;平均病程14.5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采用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的“COPD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所選病例肺功能均為Ⅱ~Ⅲ級患者,且治療組和對照組肺功能、血氣分析、胸部X線片等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生理鹽水250 ml+頭孢曲松 4.0,0.2%滅滴靈注射液100 ml,5%糖水250ml+氨溴索針30 mg,靜脈滴注每日1次。7日為1個療程。
治療組:患者在給予對照組治療用藥的基礎上,再給予益肺活血湯(所用中藥均為深圳市三九現代中藥有限公司生產的三九單味中藥配方顆粒,沖服,每日2次)。基本方:黨參10 g,北沙參10 g,丹參10 g,桃仁10 g,川芎6g,炙麻黃6 g,杏仁10g,炙甘草3 g。加減法:①寒邪伏肺者加細辛1.5 g,干姜3 g,法半夏6 g;②肺熱甚者加生石膏30 g,桑白皮10g,黃芩10 g;③痰熱郁肺者加桑白皮10g,全瓜蔞10 g;④痰濁阻肺者加陳皮6 g,清半夏6 g,白芥子10 g;⑤陰虛者加麥門冬10 g,玉竹10 g;⑥肺脾氣虛者加黃芪10g,焦白術10 g,五味子6 g;⑦腎虛不納者加肉桂3 g,山茱萸6 g,制附子3 g。
療效評定標準:經治療1個療程,臨床癥狀消失且肺功能改善Ⅰ級以上為顯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肺功能有明顯改變,符合以上兩個指標之一的為有效。癥狀稍有改善但不明顯,肺功能亦無改善或加重者為無效。
治療組128例,顯效70例,有效38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84.4%;對照組128例,顯效40例,有效30例,無效58例,總有效率54.7%。兩組總有效率經統計學處理有顯著差異(P<0.05)。
筆者在臨床中觀察到:患者在病情緩解后服用半量的以上中藥,不僅可以改善癥狀,增加生活質量,而且可以減少住院次數和時間。
慢阻肺屬中醫(yī)學“喘證”范疇,久病肺虛為病之本。“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虛則推動血運無力,久則瘀滯;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故瘀血、痰濁為本病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本病為本虛標實之證,治宜標本兼顧,扶正祛邪,健脾益肺,宣肺化痰,活血化瘀。方中黨參健脾益肺;沙參滋陰潤肺;丹參活血化瘀,養(yǎng)血安神;炙麻黃、杏仁宣肺、平喘、止咳。炙甘草補脾益氣,潤肺止咳;川芎、桃仁活血化瘀、潤腸通便。據現代醫(yī)學研究,肺氣虛病人血管彈性差,肺動脈血流量減少,或肺循環(huán)阻力增加,血液呈“黏、稠、聚”的高凝狀態(tài),這亦是肺氣虛病人使用活血化瘀法的確切依據。另據現代藥理研究,以丹參為代表的活血化瘀藥物不僅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擴張微小動、靜脈,促進肺部循環(huán),改善肺功能的作用,而且有皮質激素樣免疫抑制作用,且無外源性皮質激素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