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芳,許雪春,陳麗娟
(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感染科,南昌330003)
我國近年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達57.63%,現(xiàn)乙性肝炎患者3 000萬,每年新增病例100余萬[1]。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國感染率和發(fā)病率最高的傳染病,也是目前常見的一種疑難雜癥,病情反復難愈。近十幾年來,雖然治療乙肝的藥物研究發(fā)展很快,品種繁多,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特效藥能徹底根治,所以臨床上很多患者雖在進行正規(guī)系統(tǒng)的綜合治療,心理負擔仍很重。因此,針對性健康教育對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降低復發(fā)率,延緩或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至關重要[2]。為鞏固療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在不斷尋求更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治療乙肝的同時,對乙肝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是提高乙肝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自2006年5月至2008年7月,筆者對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1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認知、心理、行為等方面進行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本組2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符合2000年全國傳染病學與寄生蟲學術會議(西安)修訂的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3]。為避免年齡因素的影響(因HBV感染的自然過程易受年齡因素的影響),本組患者年齡25~50歲,平均40.1歲,男189例,女47例。其中包括機關干部、教師、司機、工人、農(nóng)民。文化程度:本科以上學歷25例,大專學歷52例,其余為大專以下學歷。236例患者按護理方式分為干預組132例和對照組104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臨床診斷、用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組患者于入院時分別建立慢性乙型肝炎個人檔案,實行生活追蹤,定期復查,電話隨訪。對照組僅接受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以飲食、休息及藥物控制為主;干預組在接受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根據(j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實施慢性乙型肝炎病認知、心理、行為干預等護理干預,并有書面內容。對2組患者采用90項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為期1年的干預追蹤觀察及定期測定肝功能,并由專業(yè)護士統(tǒng)一進行填表測評。對照組不施加任何影響,僅要求在規(guī)定時間來院復查,進行肝功能監(jiān)測并記錄。對干預組入院后即開始實施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對實施護理干預者的要求
1)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熟練掌握本專業(yè)的業(yè)務知識和心理學知識。3)具有良好的溝通交流技巧,能夠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
1.2.2 干預方法
1)認知干預:護理人員以所學的理論和專業(yè)知識,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如生活習慣、文化修養(yǎng)、社會背景、宗教信仰等,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開展每周1次電話隨訪,每月1次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病的宣教講課,向患者講解慢型乙型肝炎病的常見并發(fā)癥及防治知識,使患者認識到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但完全可以控制的,使他們對疾病的治療、護理及預后有一個系統(tǒng)、全面、科學的認識,使其積極配合治療。2)心理干預:針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現(xiàn)的情感及不良情緒,制定不同的個體干預措施,實施心理輔導。利用溝通技巧,鼓勵患者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采用熱情鼓勵性語言,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思想負擔,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運用常用的心理調適和心理治療方法,如:音樂心理療法、心理疏導療法等,使患者心態(tài)平和,消除自身心理壓力;護士及時與患者溝通,生活上給予關照,做好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精神上給予安慰和關心,解除患者因病情重、預后差、患病給家庭帶來經(jīng)濟影響、社會角色平衡失調等諸多方面因素產(chǎn)生的心理壓力。做好家屬的工作,避免急躁情緒,生活料理時注意語氣、語調,不帶有任何厭煩的情緒,并鼓勵家人、朋友多與患者交談,增加交流,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及社會的支持。3)行為干預:發(fā)放出院患者追蹤卡,目的是了解患者的思想動態(tài)、所遇生活負性事件、遵醫(yī)行為、肝功能檢測結果等現(xiàn)存生活問題,以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減輕生活壓力,走進健康的生活方式;隨時與患者保持聯(lián)系,可利用面談、電話聯(lián)絡、E-mail、短信息等方式建立互聯(lián)網(wǎng),經(jīng)常提醒和監(jiān)督其遵醫(yī)行為,患者也可以隨時咨詢。
2組患者出院后1、2、6個月及1年或遇有不適時,來院進行肝功能檢測。
2組治療1年后,SCL-90各項測評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2組SCL-90各項測評指標比較±s,分
表1 2組SCL-90各項測評指標比較±s,分
項目n軀體化癥狀強迫觀念人際關系敏感性抑郁焦慮干預組1322.46±0.421.83±0.442.42±0.562.89±0.432.63±0.36對照組1044.23±0.261.96±0.222.62±0.484.32±0.684.06±0.54 t 31.241.862.8627.8826.14<0.01>0.05<0.05<0.01<0.01項目n敵對性恐怖感偏執(zhí)精神病癥狀睡眠P干預組1321.98±0.382.16±0.452.12±0.762.38±0.421.98±0.62對照組1042.16±0.563.24±0.562.24±0.682.46±0.542.64±0.72 t 1.9219.280.921.922.54 P >0.05<0.01>0.05>0.05<0.05
2組患者治療1年后,肝功能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2組肝功能變化
實施護理干預后患者能應對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的壓力,消除憤怒、焦慮、恐懼、壓抑等負性情緒,與周圍的人相處融洽;能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勞逸結合;能遵醫(yī)囑用藥;積極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積極參與二、三級預防,減緩疾病的發(fā)展,減少疾病的傳播,促進康復,提高生活質量。
患者角色轉換后需要心理干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為中年,工作學習繁忙,壓力重,加上對長期用藥經(jīng)濟負擔憂慮,與別人隔離的孤獨感等,面對角色的轉換,常常不能很好地適應,負性情緒便會油然而生,這時,醫(yī)生、護士的幫助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要注意向患者反復說明負性心理對疾病的影響,以及正性心理對調節(jié)機體免疫力的影響。通過護理干預,患者大部分能接受疾病狀態(tài),能自主控制負性情緒。
健康知識宣教是護理干預的重要方面。勞累、感染、飲酒可誘發(fā)或加重肝功能的損害。休息可以減輕肝臟的負擔,并增加肝臟局部的血流量。休息要適度,動靜結合,循序漸進。轉氨酶高者應臥床休息,肝功能完全正常后,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以不疲勞為度。飲食原則是清淡、易消化、適當增加蛋白質,嚴禁飲酒。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指導不容忽視,乙肝病毒在患者體內長期存在不能有效清除,一直是困擾患者的一大難題?;颊咧挥泻芎玫乇3稚砗托睦淼钠胶?將抗病毒、保肝、全身治療和心理治療結合起來,才能有效控制病毒復制,提高生活質量。但由于肝臟的部分損害往往與軀體的癥狀、體征不能成比例顯現(xiàn),使患者不能明顯地看到生活事件與肝臟損害的關系。同時,長期的用藥及療養(yǎng)也使患者極易產(chǎn)生懈怠情緒,造成不遵醫(yī)行為,部分患者因家庭生活原因,靜心療養(yǎng)存在一定的困難。護理干預著重幫助患者排除方方面面的困擾,提醒和協(xié)助患者遵從醫(yī)囑,肝功能穩(wěn)定在正常范圍,達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護理干預應從醫(yī)院延伸到家庭。家庭是患者應對疾病及治療過程中十分重要的資源之一[4]。在對乙型肝炎患者家屬的了解中筆者發(fā)現(xiàn),由于疾病對患者的長期折磨,長期用藥致使家庭經(jīng)濟負擔加重,對出院后定期復查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僥幸心理,致使觀察資料獲取困難,且乙型肝炎具有傳染性這一事實,使許多家屬表現(xiàn)為緊張、焦慮、壓抑、痛苦,甚至不敢面對社會,嚴重影響了家庭的正常生活秩序,以至家屬表現(xiàn)為對患者的不理解、埋怨或過分的擔心、溺愛??偸瞧谕颊咴缛铡稗D陰”,誤聽、誤信小廣告。近年來,有專家認為,生活質量對慢性疾病有時比治療效果更為重要[5]。經(jīng)過護理干預后,大部分家屬對肝炎的知識有所了解,對生活質量與疾病的關系有了新的認識,從而減輕了心理壓力,減少了對患者的怨恨、憤怒、不理解情緒,改變了不合理的期望。能夠定期的門診復查,促進了患者的康復,降低了復發(fā)率。
我國是乙型肝炎高發(fā)區(qū),慢性乙型肝炎是導致肝硬化、肝癌最直接的原因,給家庭社會造成負擔,不按醫(yī)囑服藥或濫用藥物,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行為飲食等易導致病情反復,通過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患者家屬對慢性乙型肝炎的知識掌握有了明顯的提高,疾病順利得到控制,縮短了住院時間,減輕了患者經(jīng)濟負擔和心理負擔,同時減少了疾病的傳播,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質量。護士與患者的交流增多,護患關系融洽,也使護士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和溝通技巧得到提高。
[1] 陳曉蓓,楊麗華.病毒性肝炎患者焦慮及抑郁癥狀的臨床調查[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2,82(6):398-399.
[2] 彭根英,劉惠芳,鐘翠蓮,等.對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疾病知識了解情況的調查[J].護理研究,2003,17(10):1139-1140.
[3] 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學會、肝病學會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1):56-62.
[4] 王君梅,姚景鵬.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家庭支持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63-64.
[5] 盧寧,朱昌明.幾種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衛(wèi)生狀況與個性特征[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5,9(2):60-62.